從2024年開始,我國各大國有銀行都出現了一系列的“反常”舉動,這讓很多存款人直乎看不懂。而國有銀行的這些“反常”舉動,也揭露出一個重要信號:就是銀行賺錢也越來越困難,未來固定收益產品的收入會越來越少,而各種高收益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卻在增加。所以,存款人一定要知道,並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第一,存款利率下降,儲戶收入縮水
近些年,國內銀行存款一直處於長期下跌的趨勢之中。僅是2024年國有銀行就已經連續3次下調存款利率。2024年2月國家銀行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還在2.4%,而現在已經降至1.95%。這意味着,儲戶如果拿100萬存入,平均每年存款利息收入就少了4500元。現如今,儲戶的存款收入在不斷的縮水,未來存款利率有可能還會下降。
導致銀行存款利率越來越低的原因是:其一,國有銀行的存款越來越多,而貸款需求呈現萎縮。一旦銀行手裡的存款貸不出去,這就會給其帶來放貸壓力。所以,銀行是想通過連續降息的方式,來迫使儲戶把存款拿出來,用於消費和投資。其二,銀行連續降息,就是想降低社會各方的融資成本,這樣可以刺激貸款市場需求回升。
第二,大額存單稀缺,儲戶很難買到
最近,有不少儲戶不抱怨:現在國有銀行的大額存單一出來就宣告售罄,普通人很難買得到。實際上,在進入到2024年之後,各大國有銀行的大額存單發行次數和規模都出現明顯減少現象。這背後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個是,現在國有銀行手裡的存款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為了降低攬儲的成本,提升業績,銀行就會減少大額存款的發行規模和次數。另一個是,各大國有銀行都想引導儲戶資金流向銀行理財產品。畢竟大額存單的利率要比定期存款高,而安全性要遠大於銀行理財產品。
第三,提前還貸困難,銀行在刻意阻撓
從去年開始,由於國內投資市場收益率總體下行,同時房貸利率又降至歷史最低位。於是,就有很多之前買房的人選擇提前償還銀行房貸。有些人覺得之前買房簽訂的固定房貸合同利率太高了,現在應早點還清債務,就沒有還貸壓力。還有一些人想提前還清房貸,然後再把之前購買的老房子賣掉,然後再去買套新房子,這樣就可以享受到現在較低的房貸利率。
不過,銀行方面卻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情況,往往採取各種方式刻意阻撓,通常會讓當事人排隊等候三個月以上,才會為其辦理提前還貸申請業務。銀行之所以要刻意阻撓貸款人提前還房貸,主要是,房貸業務是銀行的香餑餑,如果房貸業務大幅下降,那銀行的收入也會明顯減少,利益就會受損。
第四,銀行理財打破剛兌,風險由投資者承擔
曾幾何時,銀行理財產品是“保本保收益”,投資安全性很高。而從2024年開始,銀行理財產品都已經完全打破剛性兌付。這意味着,一旦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那全部投資損失將由儲戶來承擔。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相對較高的收益背後就是高風險。所以,那些厭惡投資風險的儲戶不要因為存款利率下降,就盲目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先要考慮清楚所潛在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