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與時代同頻共振,方得“裂變”發展

評論員 張泰來

第一屆山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高水平開放協作交流大會將於5月16日召開,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將在此次大會交上一份優秀答卷。

近五年來,山東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迅猛發展,專業化、市場化、產業化、多元化的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行業年營收平均增速高達25%,實現了“裂變”式增長,為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沒有行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行業。小到一家企業,大到一個行業,想要獲得持久長遠發展,就必須與時代同頻共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大勢,解決用戶難題,助力社會發展,才能贏得發展機遇。這一點,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完善,用工形式由統一分配轉向市場化調節,“就業找市長”變為“就業找市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農村大批勞動力也亟需找到掙錢的門路。彼時,尚沒有人力資源的概念,工廠招人、農民工找工作,多數依靠熟人介紹,效率低下,也不能保證用工的匹配度。

人力資源服務業就是在此時萌芽,其主要職能就是在用人單位和勞動力之間牽線搭橋,提供就業平台,推動勞動要素的自由流動與高效配置。很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風也吹到了山東。

山東在第一屆全國人力資源服務發展大會簽約

上世紀90年代初,濟南青島聊城德州煙台等地出現了勞務服務公司,向廣東天津以及海外輸送了大批勞務人員,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開始蓬勃發展。這些勞務公司憑着高效的組織形式,在用人單位與勞動力之間架起了“高速通道”,大大提升了勞動要素配置的效率,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做出了貢獻,湧現出了“魯西人力”“樂陵港務工人”等眾多人力資源服務的知名品牌。

可以說,從誕生之初,山東的人力資源服務業就注入了與時代保持共振的基因,一直傳承至今,在其發展的各個階段,都能明顯看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的印跡。

與時代同頻共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增加業務範圍創新服務形式,已經成為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最為鮮明的特徵。

改革開放之初,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在勞務輸出方面做出巨大貢獻。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人力資源服務業的需求也在發生着轉變,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也在不斷拓展着業務的邊界。目前,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已經形成了涵蓋招聘服務、勞務派遣、人力資源培訓、獵頭服務、管理諮詢、人才測評等完整的行業體系。

在雙招雙引、推動就業、“十強”產業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等重大工作中,都做出了應有貢獻。

與時代同頻共振,方得“裂變”發展。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發展充分表明,與時代同步,企業的路就會越走越寬,發展質量就會越來越高,這既表現在營收的增長上,也表現在業務範圍的拓展上。

與時代同頻共振,助力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山東人力資源服務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