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丨重視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縣域經濟煥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 曾憲奎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特點,以質優為關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各地應該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狀況,因地制宜培育與發展新質生產力,並注重用新興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進本地區高質量發展。濟南市章丘區作為一個工業佔比高(工業增加值比重近50%)、農業與傳統工業較為發達、服務業發展後勁較強,同時縣域經濟特點更為突出的地區,培育與發展新質生產力具備了良好基礎。今後的發展可以依據自身產業技術基礎,着眼於未來區域經濟與技術發展趨勢,探索務求實效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模式。

一、以現有項目為龍頭,積極布局數字經濟。以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數據等為主要代表行業的數字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前沿,也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之一。章丘區已經建立山東省首個大數據產業全生態主體產業園——藍海領航大數據產業園,其大數據智算中心已經開始運營,數字元宇宙產業規劃已經完成布局,為下一步發展數字經濟特別是擴展數字經濟應用場景、提升對傳統產業賦能打好了堅實基礎。今後,章丘區應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推動當前項目成熟壯大,在合適情況下適度引進配套項目,逐步擴大數字經濟規模,提高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度。

二、立足當前工業基礎,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新興產業相對於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是產業與技術得到一定程度發展,但是未來潛力尚未完全發揮的產業。目前章丘區雖然沒有發展出較大規模、全產業鏈的新興產業門類,但是部分產業配套項目有着較強的競爭力。比如,伊萊特是一家具備全球競爭力、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鍛造企業,屬於核電、風電等新興產業的配套企業;章丘鼓風機股份有限公司是鼓風機領域具有一定引導力的企業,其產品應用於核電、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領域;聖泉公司在新材料領域取得一定突破,公司主導產品光刻膠是生產芯片的高端原材料;山東科興生物公司在生物醫藥領域不斷進步,部分產品如克癀膠囊具備很大發展潛力。今後,章丘區應該立足當前的新興產業發展基礎,依託技術創新,不斷擴大產業規模,提高工業比重。

三、用好內外技術資源,提升傳統工業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相反,應該把二者結合起來:一方面,應積極用區域內和區域外的數字技術資源,改造提升傳統工業,提高工業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另一方面,通過企業自主研發、技術引入(從本區外,包括國外)等方式,按照由外圍技術向核心技術逐步突破的順序,不斷提升企業技術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產業規模擴大與結構升級並進。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應該發揚“章丘鐵鍋”所代表的工匠精神,將其與技術創新融合,打造章丘高端工業品牌形象,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服務。

四、整合區域服務資源,支撐未來高質量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高技術服務業的發展。章丘區作為以工業為主體的區域,在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方面不佔優勢。但是,作為省會城市的一個遠郊區,章丘區在發展服務業方面具備很大潛力。今後,應緊緊圍繞全省、全市服務業發展規劃,依託當前在信息服務、文化旅遊、物流等方面的服務業發展基礎以及高校雲集優勢,着重打造若干具有較高技術含量、較大發展潛力的服務行業,作為章丘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五、依託優質農產品品牌,打造高水平現代農業。農業是實體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領域。章丘區農業發達,“章丘大蔥”品牌享譽海內外。今後,章丘區應該藉助“章丘大蔥”的高知名度品牌,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積極推廣有機農業、休閑農業等高端農業方式,同時積極發展制種等技術密集型農業生產環節,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技術含量。

六、強化高校聚集優勢,服務新質生產力培育。高校和科研機構作為知識生產與傳播的組織,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至關重要。章丘區目前高校雲集,已經對區域內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今後,章丘區應積極創造條件,強化高校與區域內企業的產學研合作,為境內科技水平提升創造良好基礎。同時,章丘區應該發揮境內房價低、與主城區距離近的優勢,不斷強化對各類人才特別是本區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吸引其入住,為本區新質生產力形成提供人才基礎。(濟南日報記者肖明君 整理)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