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證監會立案後,海通證券股價創近五年新低,去年凈利潤排名已掉出前20

紅星資本局4月16日消息,4月12日海通證券(600837.sh)公告,因在相關主體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中核鈦白2023年非公開發行股票過程中涉嫌違法違規,公司被證監會立案。4月15日,海通證券收盤報7.91元/股,創2018年10月以來新低。

股價持續下跌的背後,是頭部券商海通證券連續兩年凈利潤下滑的事實。最新年報顯示,2023年,海通證券的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29.53億元、10.08億元,其中凈利潤排名已由2021年的第4名滑落至第22名,被同行甩在身後。

除了業績下滑,近一年來海通證券在合規上也屢踩紅線。此次被證監會立案前,年內投行業務已兩次遭到監管點名。

創上市以來凈利潤最低水平

境外業務巨虧“拖累”業績

2023年,海通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29.53億元,歸母凈利潤10.08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1.54%、84.59%。wind數據顯示,在目前已公布業績的34家a股上市券商中,海通證券的凈利潤下滑幅度最大,這也是該公司自2007年上市以來的凈利潤最低水平。

關於2023年業績下滑,海通證券的解釋有三:受市場波動和歐美央行大幅加息影響,公司境外金融資產估值下降幅度較大,境外利息支出大增;公司部分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因上年比較基數較小,期內信用資產減值撥備增加。

回顧海通證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其曾經的輝煌和現在的困境形成了鮮明對比。要知道,2013年到2021年,海通證券的營收水平一直緊跟“券商一哥”中信證券之後,凈利潤排名也從未掉出前四。而如今,該公司的凈利潤已經不足2021年的十分之一。

從年報看,2023年,海通證券多項業務收入縮水。其中,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分別實現營收83.15億元、36.31億元、26.49億元,同比減少12.03%、14.8%、14.16%;交易及機構業務營收為-29.24億元,同比減少12.19億元。五大主營業務中,僅融資租賃業務營收同比微增0.63%,為51.22億元。

截圖自海通證券2023年報

此外,境外業務大幅虧損也是“拖累”業績的重要因素。2023年,海通證券境外業務營收7.8億元,同比減少70.24%,毛利率為-766.98%,同比減少621.25%。海通證券主要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海通國際控股開展境外業務,2023年,海通國際控股實現收入-15.75億港幣,凈利潤-81.56億港幣,是海通證券旗下9家主要參控股公司中唯一業績虧損的。

值得一提的是,海通國際控股是海通國際(00665.hk)的控股股東,後者曾是中資券商出海“領頭羊”,於今年1月完成私有化從港股退市。2022、2023年,海通國際凈利潤分別虧損56.38億元、72.91億元。

投行業務屢遭監管點名

年內撤回6個ipo項目

近一年來,海通證券不僅面臨業績滑坡的困境,在合規上也屢踩紅線。此次被證監會立案前,其投行業務就多次遭到監管點名。

今年1月,深交所對海通證券下發監管函,並對保代陳城、景煬給予通報批評。原因是,海通證券在擔任沃得農機ipo項目保薦人的過程中,存在未就實際控制人所持股權凍結情況持續履行盡職調查職責、未經同意改動招股說明書等多項違規行為。

1月29日,海通證券再收上交所罰單,保代晏瓔、謝丹遭通報批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ipo項目是二次申報,但在受理階段便遭監管層現場督導,之後撤回了申報。因存在首發保薦業務履職盡責明顯不到位、投行質控內核部門未識別項目重大風險及對盡職調查把關不審慎等缺陷,上交所對海通證券予以監管談話,並對時任保薦業務負責人姜誠君、時任內核負責人張衛東、時任質控負責人許燦予以監管警示。

2023年11月,海通證券及兩名負責持續督導的保代朱濟賽、陳邦羽被湖北證監局出具警示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監管指出,海通證券作為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薦機構之一,在開展募集資金核查時,發現該公司全資子公司上海超卓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存放於招商銀行南京城北支行賬戶中的資金使用情況披露不真實、銀行存款處於凍結狀態,未及時開展有效的調查和監督。

紅星資本局查閱中基協官網公布的處罰信息發現,2024年以來,監管部門已累計向海通證券、招商證券、中德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等11家券商旗下24名保代作出自律處罰或監管處罰,其中海通證券領罰單最多,共6人被罰。

據wind統計,2024年以來,海通證券的首發保薦項目共45起,僅次於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截至4月15日,主動撤回並終止的ipo項目共6起。

紅星新聞記者 蔣紫雯

編輯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