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去年各國政府出台了超過 2500 項產業政策,數量大約是 2019 年的三倍。其中,大部分產業政策是由發達國家推出,而補貼則是最常用的手段。
2022 年,美國通過的 2 萬億美元的支出法案,對在美國本土投資的半導體、清潔能源企業提供巨額補貼。上個月,英特爾從拜登政府獲得了 195 億美元的撥款和貸款支持,三星的德州芯片廠則從商務部拿走了 64 億美元。
歐洲去年也推出了自己的《歐洲芯片法案》和《綠色協議產業計劃》,計劃補貼總額超 2500 億歐元。不久之後,韓國發布《K-Chips 法案》,為大規模減免投資韓國半導體產業的企業稅收。日本則承諾為台積電的熊本縣工廠提供合計超過 76 億美元的補貼。
幾十年前凱恩斯主義盛行時期多國也有類似的大範圍激勵政策,但當時歐美和日韓的產業政策目標更多在於提高產業競爭力和促進產品出口。而 IMF 認為當前的產業政策動機更多是為了地緣政治、氣候變化和供應鏈韌性等非經濟因素。
發達國家的產業政策還有可能被特殊利益集團影響。報告顯示,某些產業政策的出台與即將到來的選舉、搖擺區所在的產業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同樣,另有研究表明,發展中國家的地方官員,也有可能在晉陞壓力下,將補貼向歷史員工眾多、處於傳統行業但面臨虧損的企業傾斜,而這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實習生林洪升)
“全球產業大扶持的一年”相關視頻
-
11:17
-
24:25
-
25:29
-
27:26
-
7:55
-
15:32
-
20:19
-
1:04:14
-
1:53
-
25:23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財經分類視頻推薦
-
3:11
-
1:07:19
-
39:24
-
1:13:12
-
49:29
-
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