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十強地級市大洗牌!榆林升至首位,宜昌反超洛陽,遵義第九

地級市的概念自1983年11月5日推行市管縣體制改革後,在國家行政機構區劃統計上作為行政區劃術語固定下來。

地級市的意義在於其作為省與縣之間的二級行政單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連接了省級行政區和縣級行政區,有助於實現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此外,地級市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等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們通常是區域經濟的中心,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同時也是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平台。

當前,在總計333個地級行政區中,地級市的數量達到了293個,數量約佔地級行政區總數的88%,已經取代地區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體。

近年來,隨着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根據最新的GDP數據,2023年,中西部十強地級市依次為榆林鄂爾多斯襄陽宜昌洛陽岳陽蕪湖贛州遵義南陽

近十幾年,中西部十強地級市確實有着大洗牌的趨勢。

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各城市經濟實力的此消彼長,也預示着中西部地區經濟的新變局。

榆林升至首位。

主要也是依託於能源產業的崛起與轉型發展的成功。

從榆林市統計局獲悉,2023年榆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91.44億元,首次突破7000億元大關,按不變價格計算,較2022年增長4.4%。

2023年,榆林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出農業經濟整體穩定、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服務業保持恢復、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市場消費持續回暖、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先行指標總體改善、市場主體增勢平穩的態勢。

榆林地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區域,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近年來,榆林市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能源產業,形成了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開採和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此外,榆林積極推進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宜昌反超洛陽。

依靠了創新驅動與產業升級。

按照規模,湖北省賦予宜昌“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打造世界級宜昌”的歷史使命。

宜昌以建設長江經濟帶核心樞紐城市、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文化旅遊名城為著力點,深入實施“雙碳引領、樞紐賦能、強產興城”戰略,扛牢使命擔當,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中作示範。

2023年,宜昌的GDP成功反超洛陽。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宜昌取得了一定成績。

進入十四五時期,宜昌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多個磷酸鐵鋰等鋰電關鍵材料項目落成,開發高性能電池隔膜、突破石墨負極材料等關鍵技術和工藝,布局鈉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液流電池鈣鈦礦電池及固態電池項目,着力建設國家級新能源電池產業聚集區。

宜昌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如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培育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遵義位列第九。

遵義的優勢在於區域協調發展與特色產業的崛起。

從遵義市統計局獲悉,2023年,遵義全市生產總值達4601.5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8%。

其中,遵義的第一產業增加值554.2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194.4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52.84億元。

同期,遵義全市的財政總收入達1308.88億元,同比增長11.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6.37億元,同比增長18.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5.06億元,同比增長15.1%。

幾十年來,遵義注重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合作。

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人口流動等措施,遵義實現了城鄉經濟的良性互動和區域發展的協同推進。

同時,遵義市還依託自身資源和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遵義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那麼對於中西部十強地級市的大洗牌,大家有哪些新的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