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防範普通發票虛開

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稅務局運用行為洞察理論,以瓦房店區域為試點,探索普通發票風險治理工作,通過分析納稅人的開票、受票行為以及納稅人面對不同監管手段所作出的反應及行為決策,在事前、事中、事後進行適當的措施干預,在打擊震懾的基礎上,標本兼治,實現抓早抓小,從源頭預防增值稅普通發票虛開風險。


第一步是多系統聯動,做好行為分析,提前鎖定風險“苗頭”。

為了將虛開發票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瓦房店市稅務局抽調稅政、風險管理、稅收征管等部門業務骨幹,組建了普通發票風險分析團隊,每周運用多稅種聯動、大數據平台等系統進行“進銷項數據匹配”“六員信息是否異常”“是否為同一地址”等12個指標比對,做好潛在風險納稅人的行為分析。

目前,大連市範圍內新辦納稅人的初始授信額度為小規模納稅人30萬元,一般納稅人200萬元。對於某些存在虛開意圖的納稅人,勢必進行授信額度的調整,所以風險篩查聚焦調整授信額度的納稅人,依據數電票初始額度、人工調整、系統調整數據分析抓取短時間內(1個季度)調整授信額度大(超過500萬元)或調整次數頻繁的納稅人,其中重點關注新成立的納稅人,進而確定大致的風險疑點對象。

通過“綜合查詢”模塊或電子底賬系統調取上述納稅人增值稅發票開具和取得數據,鎖定“進大於銷”的少申報銷售收入和“銷大於進”的虛開風險“苗頭”,篩選出風險疑點。


第二步是應用“框架效應”,事前短信提醒,將風險防患於未然。

“框架效應”理論認為,信息呈現方式的細微變化,能影響行為者的心理感受,進而影響行為決策。因此,普通發票風險分析團隊將前期提取的開票、受票疑點信息形成簡明扼要的內容推送給各稅源管理部門,由各稅源管理部門通過短信提醒的方式開展風險推送,提醒納稅人存在“開票、受票情況異常”等疑點情況,要求企業進行自查整改。應用“框架效應”,通過短信呈現的方式,提醒納稅人其開票行為已經進入稅務部門的監管範圍,震懾納稅人的違法意圖,影響行為決策。

第三步是應用“啟動效應”,事中票表比對,持續提升監管力度。

經過短信提醒,納稅人的行為決策已受到影響,按照行為洞察理論中的“啟動效應”,行為者由於之前受到某種“刺激”的影響,使其之後對類似“刺激”的知覺和加工變得相對容易,據此普通發票風險分析團隊進一步對風險納稅人開展監管。通過“精準畫像”,在申報期內結合納稅人開票、受票信息以及增值稅申報表、企業所得稅報表、個人所得稅報表11項數據進行比對分析,結合納稅人成立時間、註冊經營地址、經營業務及六員信息,對疑點企業進行分析最終確定疑點納稅人名單,開展第二輪、第三輪短信提醒,對於發現疑點經提醒拒不整改的企業進戶約談。

第四步是開展威懾型干預策略,事後鎖定風險,嚴厲打擊違法行為。

根據行為洞察理論,對於同等的得與失,人們對損失更為敏感,因此對於事前、事中提醒後仍未整改或經約談拒不配合整改的企業,採取威懾型干預策略,由檢查部門對風險納稅人開展風險應對,利用稅收執法的“剛性”,嚴厲打擊震懾風險納稅人的違法行為。

應用行為洞察理論深化普通發票的治理,既有人文關懷的“柔性”,又有嚴格執法的“剛性”,彰顯了稅務部門依託稅收大數據加強精準監管的能力,從源頭上有效預防和化解普票虛開風險。



  • 來源:中國稅務報
  • 作者: 郝苗 徐大為 樊欣
  • 圖文編輯:沐林財訊

關注 沐林財訊 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財經稅務法規政策、資訊、涉稅答疑、案例解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