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電商和物流的關係時,廊坊市郵管局局長張惠榮將二者形象地比喻為魚和水,“魚離不開水,水沒有魚,也活絡不起來”。2022年以來,廊坊市把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作為“一號工程”,宣布要舉全市之力打造現代商貿物流發展高地。作為華北地區唯一一個“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快遞總部聚集所帶來的規模效應,也讓廊坊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雛形初現,越來越多的商貿資源被吸引而來。
作為廊坊市郵政管理局(以下簡稱“郵管局”)局長,張惠榮一直在思考,對於廊坊來說商貿和物流孰輕孰重的問題。在張惠榮看來,地處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區“黃金三角”核心腹地的廊坊,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也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近年來,廊坊的“築巢引鳳”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越來越多的上游產業開始在本地紮根。
這也意味着,商貿和物流的一體化發展越來越“未來可期”,二者的相輔相成為廊坊帶來了更多機遇。在張惠榮看來,快遞行業在廊坊本地的發展,恰恰是為商貿產業的落地生根打下了紮實的基礎,物流也會成為商貿發展的堅實後盾。更快的中轉、流通,帶來的是更快的時效和更優的消費體驗,強大的物流後備力量,也讓駐紮在這裡的商業元素能夠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借物流盤活商業,借快遞盤活產業,對於廊坊來說,隨着上游產業的競爭進入深水區,如何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和物流產業基礎承接更多的b端以及c端用戶的市場需求,是近幾年商貿物流建設發展的主要課題之一。伴隨着科技的迭代加速以及京津冀周邊消費行業的進一步提質升級,廊坊也逐漸將目光擴展至海外板塊,努力將自己的商貿物流網越織越密。
以下是部分採訪內容:
北京商報:廊坊在推進京津冀物流協同發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作為河北省乃至華北地區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廊坊郵管局近幾年的發展側重點是什麼?
張惠榮:首先是強化聚集效應。要抓住廊坊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重大機遇,借力郵政快遞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積極引進快遞企業區域總部或區域分撥中心入駐廊坊。自2022年以來,申通、韻達的區域總部項目已經正式運營投產,順豐和極兔等企業也順利完成了升級改造,圓通二期,中通的華北總部等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廊坊目前已有8個區域總部或區域分撥中心穩步運營,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已經初步顯現了。
其次,我們也鼓勵以物流招商,築巢引鳳,加強對企業的補助和吸引力。為了真正把廊坊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加快打造廊坊現代商貿物流發展高地,快遞業發展被納入我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現代服務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現代商貿物流業規劃中,統籌支持快遞業高質量發展。廊坊市出台了《廊坊市現代商貿物流發展三年實施方案》《廊坊市2023年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工作要點》《廊坊市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年)》《廊坊市提升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十條措施》等系列政策性文件來指導區域物流的發展。
我們希望未來進一步打響廊坊快遞品牌的名聲,讓“南有上海青浦,北有河北廊坊”的快遞企業總部空間格局得到行業內認可。
北京商報:目前廊坊快遞行業發展主要面向的市場有哪些?未來是否會拓展?
張惠榮:廊坊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廊坊“國家一級快遞樞紐城市”建設,充分開發本土異地快遞業務,大力發展面向京津冀區域。在快遞的產品結構方面,廊坊也秉持着多產品結構發展的準則,在不斷加強快遞物流服務能力建設、增強快件處理能力、提高投遞效率的同時,也鼓勵航空物流、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業態發展。
此外,因為廊坊的區位優勢比較明顯,一小時車距內坐擁三個國際機場、一個特大港口資源的城市,所以我們也鼓勵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國際快遞業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海外建倉並鼓勵共建共享。
北京商報:未來幾年內,廊坊的快遞行業發展重心在哪裡?
張惠榮:隨着以商招商的進程加快,我們會進一步深化“快遞+”產業協同。聚焦域內傢具、服裝、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推動快遞業與工業、農業、商貿、金融、科技、文旅、會展等融合發展,培育物流新業態、新模式。
隨着科技迭代的加速,我們也會進一步強化數字智慧對快遞物流行業的賦能,繼續緊跟全市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產業的步伐,支持郵政快遞企業擴大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推廣應用,推動現代快遞向智慧快遞邁進。
除此之外,我們要把相關的配套做好,優化提升環境支撐。聚焦企業需求,依據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大力實施市場、政務、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環境提升工程,不斷豐富完善“中國快遞示範城市”內涵和外延,努力成為快遞企業投資發展首選地。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 喬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