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視機那麼便宜,但還是沒人買?

國內的電視機品牌並不算少,海信、小米、TCL、創維、康佳、長虹等,有許多都是幾十年的老品牌,按道理品牌越老越吃香,其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洛圖科技公布的《2023年度中國彩電市場出貨報告》顯示,2023全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的出貨量為3656萬台,同比2022年下降8.4%。全年市場規模跌破3700萬台,創下近十年來的新低點。其中四季度同比下跌達兩成。

電視屏作為“三屏”之一,一度被冠以厚望,小米、樂視等廠商以“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的玩法,也讓電視機重新煥發新春,“重回客廳”的口號被喊過很多次,可惜,2016年超5000萬台零售量成為中國電視機行業最後的絕唱,此後一直在4000多萬,直至2023年再度創下新低。

近幾年來,智能手機的平均單價一直上漲,但智能電視的價格卻並未上漲,75寸大電視才2000多元,60寸電視才1000元出頭,如此奇低的價格,電視廠商很難從硬件上賺到錢。

電視機的價格那麼便宜,為什麼還是沒人買呢?一位朋友的媽媽房子都買了3年,卻一直沒有買電視機,覺得電視機用處不大,類似的情況並不少見,電視機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如今的窘境呢?

1.廣告太多,影響體驗。消費者購買商品肯定是拿來用的,但如果商品的用戶體驗不佳,用戶購買商品之前肯定會想一想,到底要不要買這件商品。毫無疑問,智能電視對傳統電視機的替代升級非常有意義,但問題在於,隨着傳統老電視機逐漸被替代後,去哪裡尋找新的消費者呢?

已經買過智能電視的用戶也常常被電視廠商“背刺”,即沒完沒了的廣告,除了超長的開機廣告,還有關機廣告,難道消費者買的不是電視機,而是“廣告機”嗎?當消費者“背刺”過一次之後,下次肯定不想再上當。

電視機廠商的開關機廣告曾屢次被推上熱搜,但依然屢禁不改。

如果說開關機廣告是一方面,整個電視機的使用過程中,也很容易遭遇廣告,像二三十年前那種傳統的沒廣告的電視機似乎“絕跡”了。

在價格戰面前,電視機廠商全都學會了“靠廣告賺錢”這一玩法,然而,這種玩法卻是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的,即只管賣,賣完就不管了。

無處不在的電視機廣告,讓消費者很難對它上頭,更別提所謂的開機率,好不容易開一次電視機,電視機的開頭廣告就十幾秒。奇差的用戶體驗導致用戶對產品失去興趣,也就導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不愛買電視機,視其為可有可無的產品

2.來自短視頻和視頻網站的衝擊。如果說無處不在的廣告,是為了彌補電視機廠商在硬件上做的讓步,那麼,來自短視頻和視頻網站的衝擊,則讓電視機的存在價值進一步降低。

短視頻和視頻網站對電視機的衝擊在於:

第一,使用場景;

第二,搶奪用戶時長;

第三,便捷性。

很多時候打敗你的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其他更大的無形之手。誰也沒想到短視頻的威力竟然這麼大,幾乎所有網民都被短視頻所吸引,反而電視機沒人看,當電視機的使用場景被替代後,其作為產品的價值就大大降低,買的人就越來越少。

3.換機頻率低。一方面外界的新增需求降低,另一方面,在已有的需求方面,電視機也面臨換機頻率低的問題。華為、蘋果、小米等智能手機的換機頻率在2年左右,電視機的換機頻率則比智能手機要低得多,也就是說,在存量市場方面,電視機也面臨需求下降的局面。

對於電視機廠商來說,市場需求縮小所導致的後果是,電視機廠商方面出現創新乏力,這種乏力不是表現在技術本身,實際上電視機這幾年在技術上的亮點並不少,比如量子點電視、巨幕、超薄等,其乏力的焦點是,儘管電視機廠商有非常非常多的創新,但消費者不願意為之買單,當電視機廠商花費巨額人力、物力、財力來做創新的時候,消費端卻沒有明顯反饋,這就導致電視機廠商會出現“虧損”的局面

4.看電視需要再花錢。消費者在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視頻網站上已經買過會員,但是,如果消費者想要在電視上看視頻,卻需要再花錢買會員,電視機廠商硬件與內容的分離,導致其在內容端沒有話語權,而內容端也想賺錢,這就出現了消費者重複消費的情況,作為消費者當然不這麼干。

那麼,不花錢能不能看電視呢?當然也能看,但超長的廣告,以及稍微優質內容都被需要花錢買會員,用戶可能幹脆就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看視頻拉倒,而不是再買會員。

回過頭來看,樂視等廠商當年雖然將大屏電視機的價格“打”了下來,但卻讓更多的電視機廠商陷入混亂的價格戰,這種情況下,硬件廠商都賺不到錢,而在內容端,電視機廠商也只能充當“中介”的作用,賺錢更難。

重複消費也導致用戶不願意打開電視機,如果連開電視機都不想開,那麼,電視機還有多少存在價值呢?即使電視機再便宜,消費者也不會買一個看起來“沒用”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