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引領區丨深化推進GOI!浦東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熱帶雨林”

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GOI)是浦東推動大企業攜手創新企業共同成長的有力機制。自2021年7月正式發布以來,浦東深化推進GOI,充分發揮龍頭科技企業集聚的優勢,鼓勵大企業投身浦東創業孵化,鏈接帶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的創新“熱帶雨林”。

伴隨着今年11月2023年度第二批15家GOI的正式授牌,目前GOI累計達到90家,此前授牌的75家GOI已賦能超過3000傢伙伴企業。

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加入

浦東GOI朋友圈持續壯大

在“張江葯谷”的蔡倫路上,附近密布着大大小小的生物醫藥企業,今年9月更是再添重磅創新平台——總投資約1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的全新升級打造的思拓凡Cytiva中國科創中心正式落成。兩個月後,這一涵蓋了八大功能的科創中心又多了一重身份:浦東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

作為最新一批授牌企業,思拓凡Cytiva中國科創中心定下了未來5年目標:將發揮創新協同作用,賦能中小企業100家以上。

2021年7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文件精神,浦東新區開啟了從1到100發展格局的新征程。

為此,浦東新區全面啟動實施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GOI)。這項計劃旨在發揮大企業的創新資源和全球創新網絡優勢,集聚、培育、孵化創新鏈上的中小科技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推動研發中心向開放創新中心升級,在浦東打造生機勃勃的創新“熱帶雨林”。

浦東開放的政策以及硬核產業創新生態為承載世界級創新資源提供了必要的軟硬件條件,使得跨國科技企業紛至沓來。加入GOI後該如何賦能?

剛加入GOI計劃一個月的思拓凡Cytiva中國科創中心就交出了答卷:科創中心裡的Cytiva全球首個新型療法孵化器,通過小試概念驗證和中試放大確認等靈活的合作方式,在細胞療法、基因療法、mRNA藥物等領域,加速行業拓展新型療法的開發和商業化進程。最近,一款由Cytiva中國團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mRNA藥物已經獲得美國FDA的臨床許可。

“作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先行者,Cytiva以賦能行業發展為己任。非常高興能夠加入浦東新區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計劃,立足中國生物製藥發展高地,與更多企業廣泛合作,助推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Cytiva中國總裁周敏濤表示。

記者了解到,最新授牌的15家GOI在企業能級、合作聯動和建設內涵上都有所增強。如在合作聯動上,有些大企業此前已與區內孵化載體深度合作,在成果項目落地、空間資源運用、提升孵化能級等方面形成強大合力;也有大企業與區國資平台聯動,進一步助力提升國資公司功能多樣性和行業特色性;部分企業開放創新計劃聯動醫療、教育、農業、金融、環境等多個界面,將成為科技創新賦能區內各項工作的紐帶。

開展協同創新

引發創新“核爆”

GOI計劃目標在三年內建設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100家以上,賦能高質量創新企業5000家以上。如今,GOI計劃初步目標已完成九成。

實踐兩年多來,GOI計劃已成為浦東優化創新生態、孕育未來產業的重要探索和實踐。大企業的創新資源和全球創新網絡優勢正在發揮最大輻射力,集聚、培育、孵化創新鏈上的中小科技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引發創新“核爆”。

入選比率小於5%,且成員企業均在其研究方向擁有獨特建樹,覆蓋腫瘤、免疫和神經科學等多個治療領域。作為浦東GOI首批成員之一,同時也是羅氏全球首個自主建立並運營的加速器,羅氏中國加速器篩選標準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顛覆性創新”。

9月,總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總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羅氏中國加速器大樓在浦東張江正式落成。歲末之際,羅氏中國加速器再度迎來了新成員企業、運營合作夥伴,將以更靈活的開放創新合作模式為推動科創發展蓄力進取。羅氏中國加速器負責人唐秋嵩說,新加入的四家傑出企業,每一家都具有獨特的創新精神和強大的科研實力。相信他們的加入將為羅氏中國加速器的創新領域帶來新的活力,為中國本土醫藥研髮帶來更多可能性。

今年以來,已有兩批共25家企業加入了浦東GOI計劃,既有世界五百強企業發起的科研中心,也有行業內的領軍企業。90家浦東GOI企業正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引領作用,讓創新企業對接成熟大企業,使得創新資源能夠互聯互通,讓“大象”與“螞蟻”共同舞蹈起來,而在與中小企業的互動中,大企業也在獲得源源不斷的活力,點燃澎湃創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