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招商大企業4個月就建成投產 探訪蚌埠“保姆”模式

大皖新聞訊向全球供應電視及顯示器驅動主板的企業僅用一年時間就試生產;讓牆體都能發電的大企業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投產……近年,蚌埠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發力,力推“保姆式”服務。這種模式效果咋樣?這個問題企業最有發言權。12月4日以來,記者深入多個大企業進行探訪。

汽車零部件新城在一個縣裡形成

12月4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懷遠縣經濟開發區的諾博汽車橡塑(安徽)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佔地約275畝的大型招商企業,在嶄新的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一圈圈黑色的橡膠材料,這是汽車橡膠減震及密封系統產品。

“我們的產品除運用於傳統的燃油車外,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該公司副總經理田晶介紹道,他們已經接了多個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大單。如此的規模,是在短短數月內完成的。“我們是今年8月份正式投產的。”田晶說,2022年3月份,懷遠縣政府與諾博汽車簽約的“年產260萬套汽車零部件生產項目”正式動工,經過一年多的建設,一期項目就投產了。“我們可以說是快速落地,快速投產。”田晶介紹,預計2024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

懷遠縣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廖軍介紹,諾博汽車投產可以說是懷遠縣經開區汽車零部件產業招商的一個縮影。

“對於招商,我們就像保姆一樣服務,每個招商企業我們都派一個專員跟蹤服務,簽約當天就能完成註冊立項。”所以,諾博汽車能迅速投產。靠着“保姆式服務”,目前經開區有汽車零部件企業40餘家,2022年懷遠縣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總產值約35億元,2023年上半年實現總產值約20億元。一個汽車零部件產業新城悄然形成。

2023年107個問題“一口收辦”

“未來住宅外牆都能發電。”這一話題讓部分科技愛好者津津樂道。而這一目標,正在蚌埠高新區的凱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實現。

12月5日,大皖新聞記者走進凱盛光伏,車間內,一組組機器人正在加工一塊塊玻璃。車間一處區域,展示着玻璃成品,有大理石紋路的,有木材紋路的……“這些玻璃都是能發電的玻璃。”公司技術總監吳忠憲博士說,公司主要研發生產銅銦鎵硒發電玻璃,這種玻璃可以根據建築物形狀調整幅度,也可以定製不同顏色。“未來可以替代傳統建築材料,在歐洲,這種玻璃已經在住宅上普及了,我們也在抓緊推廣。”吳忠憲說。

據介紹,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10 月20日,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投產。2023年1-10月份,該公司實現產值2.91億元,同比增長253.03%,預計全年可實現產值3.5億元。

提起凱盛光伏的建設速度,蚌埠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方浩亮介紹,他們一直致力於營商環境的打造,並建立企業訴求“一口收辦”機制,累計收集各類問題107個、辦結率達100%。推行 7*24 小時政務服務便利化,不斷完善企業開辦“掌上辦”,前三季度該區新增市場主體 2232 家,同比增長15.3 %。同時,該區幫助企業融資,開展金融服務,新增“科技貸”業務金融3450萬元、落地“園區貸”金額500萬元,解決14家企業融資需求4.35億元。全力解決企業用工難題,舉辦為企招工系列活動101場,幫助企業招工2591人。

崑山政協委員為蚌埠蚌山區“招商”

安徽德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位於蚌埠蚌山區,董事長朱勝利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們企業總投資4.5億元,佔地144畝,主要從事導電導熱材料摩擦材料銅粉材料和有機硅催化劑的研發和生產,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他介紹說:“現在銅價上漲近30%,我們靠不斷研發銅類新材料產品,企業利潤不但沒降反而升了。”據悉,該公司是2018年12月通過招商引資入駐蚌山區的,2019年3月項目一期就建成投產,當年產值超億元。“這跟政府的支持有很大關係,我們有供電供水等問題,政府能立即回應,政府真心幫我們,我們能體會到。”朱勝利說,他是江蘇崑山市政協委員,如今只要有空,他都幫忙政府宣傳,力邀自己的朋友來蚌山區投資。

在蚌山區探訪中,大皖新聞記者來到安徽海勤科技有限公司,在車間內,工人們操作着精密儀器,製作着一塊塊電視主板。“我們專業從事電視及顯示器驅動主板、交互式智能終端及智能會議系統驅動主板。”公司負責人劉新說,他們的電視驅動主板是面向全球供貨的,電視驅動主板市場佔有率全國前三。“我們企業2019年裝修,2020年就試生產了。”劉新說。

“海勤科技入駐蚌山區,所有的廠房和辦公場所均免租5年。”蚌山區科技經信局副局長李愛嬌說。該區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吳懷慶說,蚌山區近年一直推行“保姆式”服務,扶持企業成長,該區按照 “規上企業—市級專精特新—省級專精特新—省專精特新冠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梯度培育路徑,做好工業企業入規、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企業上市培育工作。

全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逐季走高,全年預計超13%,新開工製造業項目投資增速一直保持領先優勢,達310.2%。截至目前該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年度總數達37家,年產值超5億元企業1家、超1億元9家。

大皖新聞記者 向凱

編輯 張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