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負增長,怎麼辦?黃奇帆給我們支大招了!

就在剛剛,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月CPI同比下降0.2% ,環比下降0.1%,我們的物價經歷8月、9月的掙扎後,再度走入負增長區間。

從10月份數據看,我們CPI確實有走入了通縮區間,但主要是豬肉拖累,若剔除豬肉CPI為0.4%的正增長,只能說二師兄活該就是背鍋俠!

另外,分項數據顯示,非食品類CPI保持0.7%的增速,也就說數據看物價是負增長,其實我們周圍的其他消費已經開始漲價了。如果明年油價沒有明顯下跌,而豬價企穩回升,CPI大概率會超出我們的預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們昨天的文章《新一輪漲價潮,要來了?》。

無論數據怎麼樣,當下我們的消費確實還是偏弱,央行在三季度例會中也提到了,接下來要加大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促進物價低位回升,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

如何刺激大家消費,可能是未來我們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方向。正好,很久沒有發言的黃奇帆在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消費分論壇上,也為當下激發消費,刺激經濟支大招。

黃奇帆表示,中國已經進入到以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中。在以外循環為主體的時候,中國經濟是"三四三"的結構,也就是經濟由消費、投資、出口"三架馬車"拉動,三者分別佔到GDP比重的30%、40%、30%。但當轉向以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時候,中國經濟就是“五三二”的結構,即今後消費拉動應該佔GDP拉動力的50%左右,投資佔比降到30%,出口降到20%。

基於此,中國經濟想要繼續實現中高速增長,就要做大、做強、做好中國消費,黃奇帆提出了進一步激勵消費新潛能的六條主要措施。

第一,增加老百姓收入,讓老百姓收入至少增加12萬億,也就是平均每人一萬元。目前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60%,所以要增加拿工資收入的人群,增加在企業就業的人群,使現在4億中等收入人群在今後十幾年翻一番,變成7億、8億人,低收入人群從6億減半變成3億,實現重要的結構性變化。第二,加大汽車消費,目前電動車我們遙遙領先,但還不夠。在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的國家中,發展中國家汽車保有量40%,發達國家60%,而我們只有21%,汽車消費還有很大的空間。

第三,避免房價暴跌,我們的房價、地價、售量跌了40%、50%,形成暴跌的趨勢,一定要採取措施,實現軟着陸。如果國家大力建造保障性住房,還不如拿錢出來購買滯銷的商品房轉為保障性住房,兩全其美。而這些保障性住房,至少要滿足30的城市居民需求,且支出和租金,不要超過保障房居民年收入的1/6。

第四,加強醫療與教育體系改革。未來隨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各種優質的小學、幼兒園,優質的初中、高中都會更多的、充分的供應,甚至出現供過於求,因此今後我們在教育、衛生方面的費用支出都會相應下降,到時候這兩個難題會迎刃而解。

第五,增加老百姓的資產升值,例如房產,股票,存款,有價證券等等。尤其農民有價資產目前只有3%,未來至少要提高到10%。

第六,取消各種限制消費的條條框框,例如公積金等大量資金20萬億沉睡在銀行,應該想辦法轉為消費;其次,老百姓出國旅遊,從海外帶回1500億美元左右的各種消費品、奢侈品或中高檔的商品,說明我們國內市場的高端消費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的真知灼見,你們覺得黃奇帆給出措施怎麼樣,歡迎到評論區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