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助企紓困賦能中小企業

9月4日,青島諾頓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書超剛剛與馬來西亞客戶談妥一筆403.2噸的天然橡膠採購業務,就通過建行網銀系統,當天鎖定了美元交易的匯率成本。這一年多來,宋書超給公司定了一條紀律,每敲定一筆交易,第一時間完成遠期購匯業務,鎖定交易成本,也正是嚴格遵守交易紀律,保證了每筆進口貨物成本的可控性,同時避免了因匯率大幅波動給公司帶來巨虧。

“青島諾頓每年進口十幾萬噸的天然橡膠,其中九成銷往省內。”宋書超對記者說,青島類似他這樣的中小貿易企業有很多。

輪胎產量佔全國半壁江山的山東,一直是天然橡膠需求大省。每年從青島口岸進口的天然橡膠就有300多萬噸,常年有近百萬噸天然橡膠現貨流動存放在倉庫里。以美元支付的大宗商品交易中,貿易公司不僅要承擔大量資金占用成本,還要應對交易中的匯率波動風險。

特別是近幾年,受疫情、國際關係緊張、匯率大幅波動等因素疊加影響,稍有不慎,中小外貿企業就會面臨生死考驗。

“疫情這幾年,公司業務不僅沒有受到影響,貿易額反而出現了較快增長,這多虧了建行的貸款支持。”宋書超介紹,自從青島建行推出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大大減輕了公司的資金壓力。

談起倉單質押融資,宋書超非常感概,“貿易公司屬輕資產公司,前幾年很難從銀行直接融資,只能通過國有企業配資解決資金缺口,建行的倉單質押融資業務對貿易公司來說,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歷史性創新。”

“青島自貿片區有1萬多家貿易公司,每年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達1870億元,交易品種主要包括原油、橡膠、棉花大宗商品,倉庫中長期存放着大量現貨資產,但貿易公司卻面臨融資難困境。”青島建行自貿區支行行長滕飛介紹說,“我們及時把握客戶需求,在建行總行的大力支持下,推動建行‘物流金融’平台與貨兌寶平台智能對接,實現了數據實時共享、貨物遠程監控、在線簽約、入庫、出質、解押等功能,打造了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打通了貿易公司融資最後一公里,也為平台鏈上經濟提供金融賦能。”據悉,自2022年青島建行上線數字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截至目前,僅自貿區支行已為區域企業辦理倉單融資159筆,融資金額近4億元。

“7月份,公司從馬來西亞進口600多噸的橡膠,通過倉單質押融資400多萬元,融資期一個月,資金成本比同期配資利率低1個點,兩天就辦理完貸款手續,融資成本低效率快。”宋書超說,有了建行穩定、低成本的融資助力,公司活起來了。

近幾年,青島建行在自身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上,利用自貿金融創新實驗室成立以來爭取的優惠政策和取得的創新成果,不斷簡化業務審核流程,量身定製服務方案,為貿易企業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支持和跨境金融服務。利用金融科技引導業務創新,讓處於“神經末梢”的中小貿易公司得到現代金融服務的滋養。

記者:姜亞玲

編輯:崔現香

青島財經網

微信號 :kk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