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股券商概念瘋狂!錦龍股份2.5億元逆市封漲停,華創雲信四連陽漲幅超27%

摘要:參股券商股可謂逆市火爆出圈。其中,華創雲信歷時近一年多的回購實施完畢,累計回購總額超3億。10月16日至19日,公司股價四連陽,累計漲幅達27.4%,多次帶領板塊集體上漲。

10月19日收盤情況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近期,A股市場整體呈現震蕩態勢。先鋒隊中的券商股出現大規模的回購潮,從海通證券國金證券東方財富,再到東方證券參股券商國投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參股券商股可謂逆市火爆出圈。其中,華創雲信(600155.SH)歷時近一年多的回購實施完畢,累計回購總額超3億。10月16日至19日,公司股價四連陽,累計漲幅達27.4%,多次帶領板塊集體上漲。

10月19日,券商板塊整體表現搶眼,另一隻參股券商的公司錦龍股份(000712.SZ)接過漲停接力棒,帶領券商板塊集體上漲。截至收盤,滬指下跌1.74%,再次打響3000點保衛戰,券商板塊上漲0.11%,漲幅位居市場第三名,錦龍股份漲停,當日主力資金凈流入2.48億元,華創雲信上漲7.02%,太平洋上漲4.37%,國盛金控2.28%。

對於華創雲信近期的股價表現,《華夏時報》記者致電公司,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回購在9月底已結束,二級市場表現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股價近期上漲,是投資者對公司的認可。

回購現高潮

可以看到,隨着三季度市場的持續震蕩,券商們已經開始紛紛回購公司二級市場股票。

海通證券9月4日公告,公司審議通過了《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方案的議案》。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3026.7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2317%,已支付的總金額為人民幣3.03億元。

9月20日,東方財富公告稱,同意公司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截至10月18日,公司通過回購專用證券賬戶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數量為863.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05%,已使用資金總額為1.3億元。

8月29日,國金證券審議通過了《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截至2023年9月底,公司已累計回購股份9,154,30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2458%,支付的金額為人民幣8499. 7萬元。

10月17日,東方證券公告,公司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資金額預計為2.5—5億元人民幣,預計本次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公司董事會通過回購股份決議前3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150%,且不超過人民幣12元/股(含)。

此外,參股華創證券的華創雲信9月29日公告,自2022年4月29日至2023年9月28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412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82%,累計支付的資金總額為3.04億元,公司已按披露的方案完成回購。

10月17日,參股安信證券的國投資本也發布公告,公司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資金額預計為2—4億元人民幣。預計本次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公司董事會通過回購股份決議前3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150%。

利好齊發力

在專業人士看來,隨着券商們逐步回購二級市場的股票,進一步穩定市場之外,近期的市場利好政策逐步累積,對於行業的發展形成正向預期,特別是10月正式實施的“定向降准”。

中國結算宣布擬自2023年10月起進一步降低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由現行的16%調降至平均接近13%,並正式實施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安排。

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調降,被視為證券業“定向降准”。備付金即證券公司期貨公司或者是其他的結算機構為客戶代理買賣而設立的交易手續費準備金,調降將有助於鼓勵結算參與人及客戶儘早完成資金交收,放鬆券商資金限制,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

“資金釋放將提升券商業績預期。對於證券行業而言,結算備付金釋放將有效提升行業ROE和盈利預期,助力板塊估值修復。”一位市場資深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直言。

此次調降力度空前,展現活躍資本市場決心。據海通證券測算,此次調整將釋放278億元左右流動資金,調降的比例和規模均為歷史上最多,體現出監管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決心,釋放積極政策信號。

10月14日,證監會宣布,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50%上調至80%,對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上調至100%,發揮制度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同時督促證券公司建立健全融券券源分配機制、穿透核查機制和准入機制,加強融券交易行為管理。

10月16日晚間,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移動中煤能源寶鋼股份中遠海控中國電建中國鐵建三峽能源華潤微海康威視在內的10家主板央企上市公司披露增持或回購計劃及進展的公告。

此外,券商正通過申請設立公募基金子公司、券商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等方式,加速布局公募業務。證監會網站顯示,10月16日,中原證券正式遞交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申請,目前該申請處於接收材料狀態;就在同一天,國金證券資管也向證監會遞交了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核准的申請。

“從行業發展前景來看,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金融市場的不斷深化,資管業務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具有良好的成長空間。隨着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居民財富的不斷積累,資管產品在居民投資的比重上升,成為連接資本市場與廣大投資者之間的重要橋樑,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國金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堅信資管公司能夠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實現更大的發展。

東興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認為,在政策推出節奏回歸低頻後,核心經濟金融數據的持續修復成為當前市場核心關注。從9月CPI、PPI、金融數據可以看出,當然經濟仍處於“弱復蘇”之中,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在趨勢短期內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市場信心修復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同時,美歐通脹仍未接近其目標水平、地緣“黑天鵝”事件等因素對國內外利率、匯率的影響不容忽視,受其擾動的北向資金流向對市場流動性及信心的影響仍存。

在劉嘉瑋看來,在當前時點,針對性政策的推出仍是預期之內的“當務之急”。在前期降低融資保證金比例後,監管層推出融券業務的“對稱性”政策,充分發揮制度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對戰略配售等限制性流通股份進入融券市場進行更為嚴格的管控,這些新政將有效降低“惡意融券做空”的可能性,以點及面或將較大幅度降低融券規模。

劉嘉瑋直言:雖然融券規模下降對券商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其利潤規模在券商利潤結構中佔比較小,根據當前不足900億規模,以4%凈息差計算,考慮到與其他業務的協同,新政對行業利潤極限影響不足50億,約佔2022年凈利潤(1423億)的3.5%,負面影響遠小於市場信心有效提升後對券商經紀、投行、自營、融資等業務的正向影響。

修復預期不改

匯金公司增持四大銀行後,非銀行業的低估值受到了市場高度關注。

長城證券統計認為,今年以來券商股大致走出了兩次相對不錯的行情。細分來看,一次為年初以來到5月9日,指數累計漲幅為12.84%,板塊代表性個股具備中特估屬性,如信達證券銀河證券、國投資本(安信證券)、東方證券等。另一次為7月24日至9月1日,證券板塊表現非常亮眼,指數累計漲幅為7.14%。以次新股+央國企券商代表的首創證券、太平洋、信達證券漲幅靠前。

“同時,在政策方面同樣對證券業放出更多減稅降費措施,從供給端激活市場活力。長城證券認為,從年初以來,監管持續打出組合拳,典型的如降低印花稅、降低兩融的保證金比率等,以及優化市場交易環境,推出了《關於股票程序化交易報告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加強程序化交易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促進市場公平交易,預計將會有更多圍繞需求端的政策出台,激活市場活力與信心。”長城證券稱。

此外,機構持有券商股的倉位處於低位及券商ETF資金階段性流入。據長城證券統計,2023年中報機構持券商股比例為50.85%,較2023Q1下降1.67個百分點。2023上半年較2023一季度機構持股比例變化提升前5的券商分別是首創證券、湘財股份、信達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排名後5的券商分別是申萬宏源中國銀河紅塔證券、東方財富、中金公司

長城證券認為,進入四季度,市場或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低切換”下風格均衡的內在驅動力,可能偏好相對高股息策略,券商仍相對低估,修復具備想象空間。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認為,2023年三季度以來市場持續波動,但主要指數走勢顯著好於上年同期,預計2023年三季度單季度投資業績同比表現較好,上半年業績彈性較大的券商有望在前三季度延續增長態勢。

沈娟預計,中性假設下大型券商2023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速集中在-5%至+10%區間,部分中小券商凈利潤仍能保持較明顯的彈性。當前券商板塊低估低配,配置性價比較高,且政策紅利有望持續,看好未來市場情緒和景氣度持續修復下的券商板塊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