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已與10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

2023年9月25日至26日,由交通運輸部主辦的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以及第十五屆國際交通技術和設備展覽會在北京舉行。

本屆論壇上,《2022年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正式發布,全面宣介展示了我國可持續交通發展理念和最新實踐,受到國內外政府部門、聯合國和國際組織、非政府間組織、企業界的廣泛關注。

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3)現場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小鵬在本屆論壇上表示,可持續發展是人類社會繁榮進步的必然選擇,實現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國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努力推進全球交通合作,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日趨完善,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交通運輸科技創新水平持續提高,綠色低碳交通運輸方式加快形成,交通運輸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深化,與世界各國共同書寫了基礎設施聯通、貿易投資暢通、文明交融溝通的新篇章。

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6軸7廊8通道”基本形成

紅星新聞注意到,《2022年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簡稱《報告》)圍繞基礎設施、交通裝備、運輸服務、開放合作、安全應急、科技創新綠色發展、交通治理等8個方面,全景式展現了我國可持續交通發展理念和最新實踐。

《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適度超前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高質量綜合立體交通網,優化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積極擴大交通有效投資,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截至2022年末,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5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4萬公里。全國高鐵營業里程達4.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約2000公里。川藏鐵路全線開工建設,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北京丰台站鄭渝高鐵、渝廈高鐵益陽至長沙段、合杭高鐵湖杭段等開通運營,“八橫八縱”鐵路網主通道加快構建。

同時,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全國公路里程535.5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4萬公里。高速公路里程 17.7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8萬公里,其中,國家高速公路里程 12.0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3萬公里。

↑第15屆世界國際交通技術和設備展覽會上展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報告》介紹,截至2022年末,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26公里,現代化水運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構建。民航方面,截至2022年末,全國擁有頒證民用航空運輸機場254個,比上年末增加6個,其中定期航班通航運輸機場253個。全行業運輸機場共有跑道283條、停機位7315個、航站樓面積1798.9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分別增加7條、182個、11萬平方米,民航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

《報告》顯示,中國持續推進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綜合交通網總里程超過600萬公里,“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完善。

截至去年底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73.8%

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超過54萬輛

《報告》介紹,2022年,中國交通裝備供給能力總體穩定,交通裝備結構持續優化,綠色化、專業化水平持續提高。交通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一方面,低碳交通設施裝備正在加快應用;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持續深化運輸結構調整。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國鐵路電氣化率達到73.8%。新能源城市公交車超過54萬輛,新能源出租汽車超30萬輛,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超過80萬輛。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公共及私人充電基礎設施數量達到520萬台,比上年增長近100%。長江經濟帶完成船舶岸電設施改造5200餘艘,11個省份港口和水上服務區全年使用岸電約7497萬度,比上年增長14%。

與此同時,交通運輸碳排放檢測平台加快建設。《報告》顯示,按照“一張監測網、一套權威數、一個智能化核算預測體系和一體化管理”的目標,持續推進數據治理中心建設,匯聚運輸裝備、運輸生產等70餘類數據源。

↑2023年9月17日,一列滿載醫療器械、汽車配件等貨物的中歐班列(鄭州)從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圃田車站駛出,將經中國二連浩特開往德國漢堡。中新社記者 李超慶 攝

中國已與10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

《報告》顯示,中國已與10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雙邊航空運輸協定,與64個國家保持定期客貨運通航。中國郵政快遞業務通達全球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去年末,中歐班列累計開行6.5萬列,發送604萬標箱,開通運行線路82條,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基本形成了對亞歐地區全覆蓋的交通物流網絡。

中國水路國際運輸航線已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運服務覆蓋“一帶一路”合作夥伴所有沿海國家。截至2022年末,中國已與27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訂單邊、雙邊船員證書承認協議。中國參與經營的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斯里蘭卡科倫坡港等港口運營良好。

紅星新聞注意到,為了進一步推進全球發展倡議,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本次論壇期間,由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會同國內國際知名企業共同發起的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正式成立。據悉,目前已有42家全球知名頭部企業共同作為發起單位,覆蓋公路、水運、鐵路、民航、郵政、交通新業態、金融、通信及能源等不同領域。該聯盟旨在為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融合、知識分享、政策對話、凝聚共識、傳播理念搭建平台,貢獻智慧和力量。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張炎良 北京報道

編輯 張尋 責編 官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