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縣:產業項目“八個轉”轉出經濟發展高質量


□保定日報通訊員 劉軼峰 韓 冰

蠡縣錨定“實現重大變化,加快崛起、全面振興”目標,一手抓新產業培育打造新引擎,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轉換新賽道,全面推動產業項目“八個轉”,以產業高質量轉型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牽引轉”做強龍頭 “高效轉”增進活力

該縣以龍頭產業為牽引、項目為支撐,堅持“落地一個項目、拉動多個產業、帶活一座城市”目標,積極打造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樣態。

在對接北京、服務雄安大勢中,該縣以“承接央企二、三級子公司”為主攻方向,搶抓機遇、借勢發展,目前已落地央企三級子公司1家、四級子公司1家,力爭在年底前落地三、四級央企子公司總數達到4家。同時,該縣進一步加強與京津冀科研院所、研發公司對接合作,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縣域特色產業上新技術、做新產品、創新品牌,轉換髮展新賽道,把創新變量迅速轉化為發展增量。

該縣還將科技創新平台作為創新驅動的主引擎,積極打造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企業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農業創新驛站、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七類創新平台,推動創新要素匯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目前,該縣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等各類創新平台分別達到11家和20家,擁有博士農場2家。

“助力轉”疏通活水 “引導轉”集聚合力

該縣堅持政府搭台、金融唱戲、企業受益,通過常態化開展“百行聯千企”“行長進企業”等系列活動,促進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良性互動,把金融觸角延伸到村到企。今年上半年,該縣各金融機構累計走訪企業近2000家,為1093家企業提供信貸資金近15億元,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

對於重點產業,該縣按照“先扶持組建再逐步規範,邊支持發展邊整合資源”原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服務企業、規範行業作用,在原有協會的基礎上,又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成立了橡膠、酵母、快遞等6個行業協會,借力協會引導產業健康發展。同時,該縣堅持“品牌協會”與“產業品牌”同步打造,主動對接上級協會並積极參加或承辦行業論壇、會展招商,定期開展產品發布、供需對接、項目合作,不斷提升縣域產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競合轉”共建共贏 “倒逼轉”轉換賽道

該縣成立了由縣級幹部牽頭的工作專班,準確把握區域競和,堅持“抱團取暖、錯位競爭”。藉助行業協會的紐帶作用和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該縣大力推動區域優勢互補、市場互惠、資源共享、品牌共建,積極構建橡膠產業“博(野)蠡板塊”、紡織產業“高(陽)蠡板塊”、裘皮產業“肅(寧)蠡板塊”,共同打造區域性大市場、全鏈條大集群,在資源、市場等要素整合過程中推動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該縣視電商行業為產業轉型的重要推手,大力實施電商“1357”戰略,支持企業建設購、銷、倉、配一體化平台,打造全方位智慧供應鏈,培育出呵一雲倉、千時雲倉、臻愛雲倉等一批電商龍頭企業。同時,該縣不斷強化金融服務、人才培訓等措施,加快建設物流基礎設施,力爭“十四五”末電商銷售額超150億元,使蠡縣成為“中國北方電商名城”。

“加速轉”夯實要素 “促動轉”築牢根基

該縣積極推動閑置廠房變身標準化廠房,化閑置資產變為創新資產,將閑置存量加快轉化為發展增量。結合電商強縣戰略,該縣盤活電子產業園,引進優質電商企業,實現了閑置資源用起來、優質企業引進來、產業鏈條聚起來的目標,有效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成功將潛在優勢轉化成為競爭優勢,為產業轉型增添了新動能。

該縣始終把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全縣34個部門共1419項政務服務事項全部被納入“一網通辦”,可辦率達到100%。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該縣賦權開發區首批共77項行政審批事項,實現了“區內事區內辦”。在精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中,該縣共解決涉稅難題5061項,辦理退稅業務8296筆,惠及企業1695戶,金額達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