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經濟發展那是相當出色,這裡面離不開其地理位置,一個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又有長江自西而東穿過,奠定了江蘇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同樣,其8000多萬的人口,也成為江蘇經濟的核心力量,尤其是江蘇人勤勞奮鬥的精神。
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中,江蘇省的GDP達到了60465.3億元,也是首次在上半年就突破6萬億元。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江蘇省下轄13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十三太保”。那麼江蘇省十三市的級別劃定又是如何呢?
在2023年由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院發布的全國337個地級行政區劃排名中,就有級別的劃定的,江蘇省13市中,擁有2個新一線,4個二線城市和7個三線城市。
從整體來看,我們是再次看出江蘇省的實力,你會發現全省已經沒有四線和五線城市,最低的也是三線水平,這在全國也僅有江蘇省可以做到了。遺憾的是,江蘇省也沒有一線城市,這就是缺少一個龍頭。我們具體來看:
兩個新一線
1)蘇州
蘇州入圍新一線並不意外。一直以來蘇州都是普通地級市天花板的存在,在今年上半年,蘇州的GDP已經有11458.4億元,這是全國第6的存在。不僅是GDP總量,在財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經濟方面,蘇州都是頂尖水平。
這些年,蘇州開始不斷完善自身的短板,比如說教育和醫療。在教育上,蘇州是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基礎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到了新建學校、購入先進裝備等;同時,引進大量的高校,比如西安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等。
2)南京
南京這幾年是得到了江蘇省的鼎力支持,用行動官宣進入強省會發展。在今年出台的《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和優化科創金融供給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意見》,就明確提出支持南京建設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
同時,南京也是加快了人才的引進與培育,一方面是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拓寬技能人才晉陞通道,另一方面,強化政策扶持,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實施青年大學生“寧聚計劃”、“創業”英才計劃等引才項目。
4個二線城市
二線城市,在全國範圍內一共30個,這些城市在國內也是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江蘇省上榜的4個,依次為無錫、常州、南通和徐州。
從地理位置來看,這4座城市並不是全部位於蘇南地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會下意識的認為都在蘇南,畢竟蘇南的經濟實力強,實際情況是,蘇中和蘇北地區也各有一個,足以看出江蘇省區域經濟發展也是更加均衡。
從GDP總量來看,這4市都是在全國前30,其中,無錫在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7105.67億元,處於全國第14,最低的徐州也有4009.09億元,處於第30。
7個三線
三線城市,在全國範圍內一共70個,從地理分布來看,中西部和中部各佔一半這樣,江蘇省的7個三線城市,除了鎮江外,都是在蘇中和蘇北,也從側面凸出了江蘇省均衡經濟的相對不平衡性。
7個三線城市中,揚州的位次最高,當年“揚一益二”的局面在已經不再,但也奠定了如今的發展基礎,同時也提供了很多人文景點,加之秀麗的景色,成為揚州經濟的一大特色,最低的還是宿遷,但不可否認設立以來取得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