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一幕:一個從理論到現實都失敗的人,憑什麼來評價中國經濟?

圖片來源:網絡

1

從現實出發:一個經濟上都沒有主權的國家,能說出什麼經濟理論?


辜朝明,是誰?

辜寬敏,辜顯榮和日本女人生的孩子。

辜家,號稱台灣本土五大家族,典型的三頭下注,長袖善舞。

父親辜顯榮是日據時期“貴族會議員”,哥哥辜振甫1993年代表台灣與汪道涵做汪辜會談,名噪一時。

弟弟辜寬敏資助民進黨,為台獨大佬。大陸、台灣、日本三地來去自如。

從公開渠道,能了解到關於這個人的介紹:

辜朝明是日本證券公司—野村證券旗下的研究機構野村綜合研究所的首席經濟學家,被日本資本和金融市場人士選為最受信賴的經濟學家之一,並為日本歷屆首相就如何應對日本經濟與銀行問題提供諮詢。

進入野村證券之前,他作為經濟學家任職於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獲得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理事會博士會員的榮譽。

他著述良多,同時也是早稻田大學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國商業經濟學會授予艾布拉姆遜獎。

他同時還是“商業周刊在線”的專欄作家以及日本內閣防務戰略會議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員。辜朝明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是已故台灣海基會前董事長辜振甫的侄子。

其父為台獨大佬辜寬敏。辜朝明的父親辜寬敏,早年在日本從事台獨運動,1972年返台與蔣經國對談。辜寬敏熱衷於文化事業,曾經經營台灣春秋、日本文摘、黑白新聞周刊等雜誌,也是日本台獨刊物台灣青年出資人之一。

辜寬敏還參加民進黨主席選舉,敗給蔡英文。

辜朝明自幼在日美等國接受教育,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經濟學學業後,作為經濟學家任職於美聯儲紐約支行。辜朝明的工作性質使他對各種經濟現象的分析貼近現實,在解析經濟問題的同時能夠指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是真不明白,為什麼中國的財經界,要經常向國內民眾兜售辜朝明?

辜朝明《大衰退宏觀經濟聖經之一,然後日本人捧着聖經衰退了30年?

日本人有經濟衰退的經驗,但沒有走出經濟衰退的經驗,有的只是耐受、忍受、坦然接受經濟衰退的經驗。

辜朝明能給出什麼建議?無非是升級版的凱恩斯主義

這就是一個沒有任何自創理論,跟在西方經濟學那套東西背後吃剩飯的混子而已。

凱恩斯主義是危機時的經濟學,有緩和危機的作用,就像一些網友戲謔調侃的,無非是一個石頭搬來搬去,就創造了GDP,中文叫這個“以工代賑”,難道不是更通俗易懂?

日本人在經濟衰退期間,探索了凱恩斯主義的極限,把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用到了極致,刷新了人類的認知。然而效果嘛,大家都看到了,人均GDP從4萬多美元,滑到了3萬多美元。

辜朝明是日裔美籍經濟學家,他見證了日本的泡沫破滅,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整個日本社會沒有預料到這場衰退持續如此之久。

不過,辜朝明很快發現日本企業正在集體瘋狂地削減債務,儘管當時的利率持續下降,甚至跌到幾乎是零利率,但企業依然不借錢,而是賺錢還債。

辜朝明將這種現象概括為“資產負債表衰退”,即借款人的消失所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後來,辜朝明將“資產負債表衰退”上升為對大蕭條、大衰退的理論解釋。

噢,自己的國家經濟拉稀了,為拉稀發明一個新詞,然後堆一堆文字垃圾來解釋一下,就成了著名經濟學家了?

什麼叫資產負債表衰退?企業家對未來沒有信心,不敢借錢,總是傾向於降低負債。負債降低,創造資產的能力也降低了,資產負債表整體收縮了。

這個解釋,就是搞唯心主義,一個信心解釋所有。

資產負債表收縮,聽起來很高級,對於財務行是個嘗試,企業的擴張一定是資產負債表的擴張,反之亦然,等於什麼都沒說。

這就是個會計現象,重要的是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個現象?

為什麼掙不到錢?

日本連經濟,貨幣主權都被美國閹割掉,所以衰退三十年,補貼美國過好日子,這麼關鍵的原因,辜朝明怎麼看不到?

日本產業結構中,存量行業,不斷被中韓吃掉。

新行業,被美國人的五行山壓着不能動彈。

日本就連貨幣政策調整,都要打電話給美國早請示晚彙報……

從現實出發,一個連關鍵問題都不敢碰,只能“總結經濟拉稀原因”的這麼一個日本人,對中國經濟的分析觀點,能有多少價值?

價值不好說,噁心倒是一定有的。

一個沒有經濟主權的國家,來指點中國經濟問題?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2

從理論出發:日本能夠給中國的,不是“經驗”,而是“教訓”。


辜朝明和日本,實際上都是近現代經濟失敗的典型代表。

日本的經濟不僅有病,而且還是治不好的那種絕症。

日本病機理究竟是什麼?

首先是人口負增長,導致資本過剩,率先表現在住房。資本過剩,投資就會萎縮。投資萎縮,企業失業率就會上升,工資就會下降。失業率上升,工資下降,那麼居民也不消費了。投資萎縮、消費萎靡會帶來整個總需求萎縮,在供給一定的情況下,就會導致通貨緊縮,絕對價格下降。通貨緊縮還會導致實際利率上升,企業更不會投資了,資本進一步過剩,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如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惡性循環不僅僅發生在經濟領域,這種惡性循環一定會影響到人口。

即總需求萎縮,經濟長期停滯,人們沒工作沒錢,生育意願下降,人口進一步負增長。

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關鍵,還是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中,日本因為當年的製造業在全球失去競爭優勢,匯率廣場協議後大幅升值是重要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日本這個國家,因為美國的鉗制和一系列設計,喪失了通過本土產業實現全球盈利的能力和資格,並且不得不在經濟和貨幣上變成美國和美元的傀儡和附庸。

既然是附庸,那麼主子給什麼吃什麼,主子命令什麼,就立馬服從,才是生存之道。

從理論出發,中國當下的情況,和日本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1、與日本當年居民與企業資產負債表雙減不同,中國目前只呈現出居民提前還貸降槓桿的特徵,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依然在擴張過程中。

雖然當下企業部門中的民企估計是在降槓桿的,但國企必須聽黨的在逆勢擴張,所以整體企業部門並沒有出現降槓桿的情形。

2、同日本相比,中國金融資產並未出現大幅縮水的現象,房價也只是停止了過去的上漲趨勢,並未出現暴跌。

而且,國家對於資產領域和利率的管理,是有非常明顯的政策定力和自主權的。

大家回想一下1990年日本資產泡沫崩盤,日本政府暴力加息行為,哪裡有自主可言?

3、同日本相比,中國經濟轉型成功的概率更大。

第一,我國內需空間廣闊,14億的人口帶來了廣闊的內需空間。在穩增長穩就業等政策的保障下,人均收入水平仍有繼續提升的空間,內需仍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擴大。

第二,中國當前的出口儘管承壓,卻依舊具有較強的韌性。即使是在疫情三年間,中國的出口依然保持增長,在全球貨物貿易中的佔比也穩步提升至2022年的14.4%。

第三,中國進行產業升級的空間更大、潛力更足,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均是可以突破的方向。


簡單來說,日本經歷廣場協議以前,實際上在優勢產業和貨幣主權上就已經被美國鎖定,然後美國經過設計和規則,讓日本成為了殘廢。

但是中國的優勢產業和貨幣主權,難道美國不想拿捏嗎?當然想,做夢都在想,但是不好意思,問問14億中國人民能不能同意?

在關鍵問題上,寸步不讓,就這一點,就能把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問題性質區別開來。

面對美國的優勢策略,日本有說不的資格和膽量嗎?

從理論論證的角度來看,實際上雖然表象上牽強附會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從本質和關鍵去看,日本的衰退倒霉沒落的30年,和中國當下的經濟現實,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3

本質分析:追捧辜朝明言論觀點的,都是什麼人?


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事情,泱泱大國,面對這種外圍的言論和觀點,最起碼大國氣質還是要有的,但是對於國內的經濟學界來說,就要吐槽幾句了:

中國財經界除了“洗洗睡”、“現在是投降最好的時刻”,就是放水發錢。

三板斧,還都是西方經濟學那套東西,翻來覆去,沒有新意,也就算了。

怎麼人家的經濟學家打上門來,一個個都一改平日里人設,都夾起尾巴來了呢?

國人習慣於等待國家層面出台強有力的政策來解決當下經濟面臨的困局,學界有一批人屬於專業性的“政策解讀者”,凡上面出台一個政策,網上立馬冒出一大堆圖解性的文章,常常說得天花亂墜,然後呢?

轉頭就賣起了洗髮水白酒?莫不是一種諷刺。

為什麼最近幾年,專家,經濟學家,都變成貶義詞了?

是老百姓不好騙了?還是這些群體忽悠水平沒有與時俱進,拿不出新東西來了?

如果淪落到連辜朝明這種從情感上都被國人排斥的國外經濟學家都要追捧的角度,那麼,這些國內的所謂專家,可能是真的沒有什麼存在的意義了。

更為令人厭惡的,是野生財經自媒體們。

博流量,賺人氣的需要可以理解,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總該有點原則和底線。

事情很簡單,廣大民眾不過是想讓經濟學家們講一些有獨立思考、有真實見地的關於當下中國經濟的真實情形、未來走勢以及相應的有效對策。

但我們得到的是一次次的失望,因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一直沒有毅力沉下心來,釀製出真正屬於自己的經濟認知和理論基礎上的“乾貨”。

辜朝明的演講公布以後,在國內引起非常大的反響,經濟界、工商界、金融界、學界紛紛發表看法,有贊同的,有商榷的,也有反對的。

這些反應都很正常,至少在學術層面會推動和深化大家對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的研判。

兼收並蓄,海納百川,是大國氣質,但是無腦追捧,只知道附和蹭熱度,那就真的是沒有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底線了。

看來,時代不管如何變化,軟骨病,總是會有的。

圖片來源:網絡

寫在最後:

就算中國經濟有困難有問題,也輪不到外人來指手畫腳吧?


日本這個國家,還有辜朝明其人,能夠給中國的,只有教訓,而不會是什麼經驗。

廣開言論,坦然面對,你願意說,就姑且一聽就是了。

蘇聯被歐美經濟學那套東西忽悠,走向四分五裂;

接受美國經濟指導的國家,都成為了美國的附庸和經濟殖民地

……太多的現實給中國提了醒:在經濟發展和解決問題的道路上,只能靠自己。

辜朝明針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無論從立場,還是目的來看,其實都並不純粹。

從清醒的角度來看,就和劉勝軍先生的反駁觀點一樣:辜朝明的“日本藥方”對中國而言絕對是一劑毒藥。

中國的經濟道路,中國一定要自己走,自己體驗,自己開路。

對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需要中國國家自己去面對,自己去解決。

這,就是中國真正實現自主崛起的必然過程成本,繞不開,也省不了。

難道指望外來的和尚念的經,能夠有奇效?

邏輯不同,而且,風險可見。

自己家的事,自己就能處理,也輪不到一個日本人來指指點點。

中國崛起,國家自信和民族信心,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對辜朝明最新關於中國經濟言論的一次專題討論和分析,和各位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交流和分享。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