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日,美國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局(DFPI)表示,監管機構已接管第一共和銀行,這是兩個月內倒閉的第三家美國大型銀行。
受此消息影響,第一共和銀行股價盤前一度暴跌超50%,目前已盤前停牌,股價跌近46%。其年內累計跌幅已超97%。
截至目前,第一共和銀行的總資產約為229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5900億元)。
第一共和銀行終於還是“轟然倒下”
在勉強支撐了兩個月後,風雨飄搖的美國第一共和銀行終究還是沒能逃脫倒閉並被接管收購的命運……
美國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部(DFPI)周一表示,監管機構已接管了第一共和銀行,這是本輪美國銀行業危機中第四家倒下的銀行,同時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的破產銀行。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位於加州舊金山的第一共和銀行今日已被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門關閉,該部門指定FDIC為接管方。
為了保護存款人,FDIC正與俄亥俄州哥倫布市的摩根大通銀行簽訂一項購買和承擔協議,以承擔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和幾乎所有資產。
聲明指出,摩根大通已提交了收購第一共和銀行所有存款的報價。作為交易的部分,第一共和銀行在全美8個州的84個辦事處,將在今天正常營業時間內作為摩根大通的分支機構重新開業。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儲戶將成為摩根大通的存款人,摩根大通將有權利完全訪問其所有存款數據。
根據FDIC的聲明,第一共和國銀行的總資產約為2291億美元,總存款約為1039億美元。除了承擔所有存款,摩根大通也同意購買第一共和銀行的大部分資產。
FDIC估計,其存款保險基金支出的成本將約為130億美元。這僅僅只是一個估算,最終成本將在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終止接管時確定。
FDIC的聲明意味着,所有第一共和銀行的存款人,包括那些超過25萬美元保險限額的人,在銀行當地時間今天上午開門時仍能取出他們的錢。
比硅谷銀行更大的金融機構
事實上,在過去的這個周末,美國金融監管機構就一直在為第一共和銀行的“倒下”做準備。
據財聯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在FDIC的呼籲下,包括摩根大通公司和浦瑞興金融集團(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等在內的大銀行,紛紛提交了提交了對First Republic Bank的競標。FDIC當時就正準備接管和出售這家陷入困境的貸款機構。
在3月10日加州灣區的貸款機構硅谷銀行倒閉後,這家位於舊金山的區域性銀行數周來就始終搖搖欲墜。硅谷銀行的倒閉刺激了恐慌的第一共和銀行客戶在幾天內撤出約1000億美元的存款。此後,該行股票已經挫跌約97%。
包括摩根大通和浦瑞興在內的一批美國最大銀行,曾試圖用300億美元的存款來支持第一共和銀行,但這一切顯然杯水車薪。
長期以來,第一共和銀行以專註於富裕階層這一理想客戶群並取得快速增長而聞名。其以相對較低的利率發放巨額抵押貸款,以吸引和留住富有的客戶,但這些貸款的價值在過去一年已大幅下降。
截至去年年底,該行的持有至到期類證券的賬面虧損約為48億美元。此外,其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公允價值比賬麵價值低約190億美元。
由於第一共和銀行的絕大多數存款,和硅谷銀行一樣都沒有保險——也就是說,超過了FDIC設定的250000 美元的上限。這加劇了分析師和投資者對其特許經營權的擔憂。儲戶也競相擠兌,因為他們將面臨無法收回所有資金的風險。
根據美聯儲此前發布的報告,截止去年底,美聯儲將第一共和銀行的規模列為美國商業銀行的第14位,排名尤在第16位的硅谷銀行之上。
摩根大通又一次成為了救世主?
顯然,此次摩根大通毅然對第一共和銀行的收購,也令這家美國最大銀行的掌門人傑米·戴蒙(Jamie Dimon) ,又一次扮演了美國銀行業的“救世主”。
2008年,戴蒙曾兩次採取行動幫助穩定了美國金融體系:當年3月,摩根大通收購了紐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獲得聯邦政府290億美元的支持;2008年9月,其又收購了西雅圖的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在華盛頓互惠銀行的案例中,摩根大通在監管機構接管這家西雅圖儲蓄機構後收購了它的業務,這迄今仍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銀行倒閉案。
這兩筆交易使摩根大通成為了美國最大的東海岸銀行,並使其在華爾街擁有了更強大的影響力。相關的收購還讓該公司背負了多年的法律和監管難題。戴蒙曾表示,如果可以重來一次,出於這些原因,他不會收購貝爾斯登。
但是這一次,摩根大通終於還是在美國銀行業風雨飄搖的情況下選擇了出手救急。受此消息影響,摩根大通盤前漲超3%。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大通目前也是美國少數幾家“佔據”超過10%的全國性存款的巨型銀行之一,根據美國法規,該行原本已沒有資格收購另一家銀行。但美國當局此次料將為其破例放行,知情人士已表示,如果FDIC認為摩根大通的報價有吸引力並尋求批准,美國貨幣監理署(OCC)隨時準備迅速審查交易並做出裁決。
分析師:當前美國銀行業危機不僅限於第一共和銀行
一系列崩塌的導火索是第一共和銀行披露的最新財報,其中顯示,一季度這家銀行存款減少約720億美元,環比降幅近41%,若剔除摩根大通等11家大行在3月存入的300億美元,這家銀行的實際存款流失額高達1020億美元,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摩根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Bob Michele認為,當前若將美國地區銀行業危機僅限於第一共和銀行,有點天真。不排除新一輪擠兌風波再度出現在其他地區銀行身上,因為越來越多民眾已關注到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高於銀行存款,安全性也相當較高。
獨立投資研究機構CFRA Research策略分析師Sam Stovall直言,目前越來越多投資者開始擔心美國地區銀行業可能面臨更嚴峻的經營壓力。
“儘管很多投資者仍願相信第一共和銀行屬於孤立的個案,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會將目光瞄向其他地區銀行,關注這些銀行是否存在類似第一共和銀行的存款超預期流失狀況。”他指出。這就像是廚房蟑螂理論——如果看到一隻蟑螂,你就會以為還有更多留在廚房。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共和銀行存款流失危機在再度引爆地方銀行風波同時,也令美國經濟“雪上加霜”。
前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告訴記者,首當其衝的,是美國信貸緊縮狀況進一步嚴峻。
4月26日,美聯儲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美國M2貨幣供應量同比驟降4.1%,這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水平,同時也是這項貨幣供應量指標連續第四個月收縮。
資產管理公司SitkaPacific經濟學家Mike Shedlock直言,自大蕭條以來,他從未見過這樣的貨幣供應降速。
“但這無形間凸顯3月硅谷銀行擠兌破產風波對銀行信貸緊縮與資金供應的嚴重衝擊,若第一共和銀行出現擠兌破產風險,美國的信貸緊縮狀況將更加嚴峻,到時美國經濟活動將超預期大幅下降,加速美國經濟失速衰退風險。”一位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交易主管向記者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受硅谷銀行擠兌破產風波與信貸緊縮的影響,目前美國多項經濟數據相當低迷,比如4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101.3,創下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經濟學高級主管Ataman Ozyildirim直言,越來越多美國消費者對商業環境與勞動力市場的預期正變得日益悲觀。
記者多方了解到,若第一共和銀行存款流失風波引發新的美國銀行業劇烈動蕩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華爾街市場將不再“篤定”美聯儲會在5月繼續加息。
美國利率互換市場的最新交易數據顯示,在經歷第一共和銀行股價大跌後,六月利率互換合約預示6月美聯儲基準利率僅比當前水準高出約20個基點。這意味着部分華爾街投資機構已押注美聯儲會在5月不加息,將貨幣政策重心轉向穩定金融市場與拯救美國銀行業危機。
“但是,無論是美元指數,還是美債收益率與美股估值,都已經計入美聯儲5月加息25個基點效應。若美聯儲在5月突然決定不加息,加之美國國債違約幾率上升與第一共和銀行引發新的銀行業動蕩,美國金融市場又將遭遇新的劇烈波動。”前述華爾街宏觀經濟型對沖基金交易主管直言。
來源丨公開信息、21世紀經濟報道(陳植)財聯社
SFC
本期編輯 黎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