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達摩財經
“八家公司跳碼被罰58億”,從去年夏天起即在支付行業流傳的這個消息,在今年財報季開始得到部分驗證。
拉卡拉(300773.sz)和翠微股份(603123.sh)作為上市公司,在2022年報發布前、於4月18日雙雙公告承認,公司在收單業務中存在部分標準類商戶交易使用優惠類商戶交易費率上送清算網絡(註:俗稱“跳碼”、“套碼”)的情形,按照相關協議需將涉及資金退還至待處理賬戶。
4月底,拉卡拉和翠微股份在2022年報中均披露,上述事項的會計處理沖減當期損益,造成了各自凈利潤大幅下降。
拉卡拉4月27日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虧損高達14.37億元,扣非後虧損則為1.21億元。具體來看,拉卡拉在2022年營業外支出“其他”項中列支了13.79億元,計入當期非經營性損益。
翠微股份4月29日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虧損4.39億元,扣非後盈利約2500萬元。具體來看,翠微股份在營業外支出“其他”項中列支了5.11億元,計入當期非經營性損益。
早在去年7、8月間,市場即傳聞多家頭部支付機構被監管部門要求退回58億元違規收入,捲入傳聞的除了拉卡拉、翠微股份旗下的海科融通,還包括北京的聯動優勢,上海的通聯支付、付臨門、匯付天下、開店寶,以及深圳的瑞銀信。其中,拉卡拉和翠微股份是上市公司,匯付天下則已在2021年於港股退市。財新日前報道披露,審計署在當時點名了這八家支付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捲入“跳碼”風暴的支付機構並不止上述八家,還有兩家支付行業上市公司新大陸(000997.sz)、新國都(300130.sz)也不得不隨着年報披露自曝。
新大陸、新國都在4月底發布的2022年財報中披露,新大陸全資子公司國通星驛、新國都全資子公司嘉聯支付均因“跳碼”要退還資金。為此,新大陸、新國都分別在營業外支出“其他”項計入7.14億元、2.18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捲入的公司,拉卡拉、國通星驛、嘉聯支付等,均是pos機線下收單江湖裡的知名平台。
賺錢的支付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經過持續清理整頓,截止目前國內現存200多張支付牌照,其中銀行卡收單牌照仍在有效期的51家。
過去十年,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兩大龍頭吞食各類支付場景,極大壓縮了中小支付機構的生存空間,以至於普通消費者在消費時很少會用到前述捲入“跳碼”風暴的支付pos機。但神奇的是,仍有pos機支付公司活蹦亂跳、大賺特賺。
自2016年底引入前銀聯高管舒世忠擔任總裁後,拉卡拉進入了高速發展期。拉卡拉在2019年上市,最近三年每年收單交易量都超過4萬億元,每年支付收入達四、五十億元,被視為個人pos機收單行業的龍頭。
財報顯示,2016-2021年,拉卡拉分別實現凈利3.26億元、4.64億元、6.06億元、8.17億元、9.4億元、10.82億元。再統計上2022年的虧損以及2023年一季度利潤,拉卡拉從2016年至今累計賺了30億元。
不過,拉卡拉上市後兩次分紅合計近16億元,又花了9億元接盤西藏耀旺所持藍色光標1.44億股,其中大部分流向聯想控股、孫陶然兄弟以及拉卡拉高管等企業和人士,被指掏空上市公司,受到不少質疑。
不僅僅是拉卡拉,2019-2021年,新大陸年凈利分別為6.91億元、4.54億元、7.04億元,同樣賺的盆滿缽滿。
正規商鋪難覓,pos機支付機構卻又大賺特賺,其中道理何在?這就不得不提到灰色信用卡套現。
“跳碼”與灰色套現
“跳碼”是支付行業頑疾,且與信用卡套現如影隨形。信用卡套現的通常方式是持卡人以pos機刷卡消費的名義虛構交易取現,其中的關鍵環節即是提供pos機終端或手機刷卡器的第三方支付收單公司。
按照2016年“96費改”之後的規定,標準商戶的信用卡刷卡費率是0.6%,其中發卡行和清算機構拿走0.4825%,留給支付收單機構貌似還有0.1175%,但實際上為了推廣pos機,收單機構與一級代理商的簽約費率往往在0.5%左右,拋掉運營成本幾無利潤。
在此背景下,部分收單機構鋌而走險,選擇“跳碼”賺取違規收入。
鑒於正常商戶的pos機是“一卡一碼”,“跳碼”的重災區是“一卡多碼”的個人pos終端,這些終端一般為藍牙機、電簽機,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但可以自選商戶,自開簽購單,容易淪為很多個人或小商戶“養卡”、套現的工具。
對於繞開了銀行正常收費的套現者來說,灰色地帶的pos套現,某種意義上相當於利率較低的“消費貸”、“現金貸”。值得一提的是,養卡套現是許多小小微商戶的重要資金來源。普惠金融進一步惠及這些小小微商戶,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才能更好解決灰色套現市場隱藏的問題。
現有利益鏈條中,收單機構通過“跳碼”博取價差(標準商戶0.6%費率與優惠商戶0.38%費率之差),要賺的更狠就要用零費率的公益類商戶“跳碼”。這其中的關竅又在於,收單機構能夠掌握多少非標商戶(優惠商戶、公益商戶)。
事實上,監管部門一直在加強對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整治,從2021年起監管風聲也越來越緊。2021年10月,央行發布《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即259號文,對市場震動很大。259號文明確要求,一台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一個受理終端序列號,一台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一個特約商戶,即“一機一戶”、“一機一碼”。
到了2022年夏天,隨着八家支付機構被點名退還違規收入,個人pos機套碼亂象遭遇重拳。彼時即傳出個人pos機費率出現異常漲價的消息,這也是支付機構被整治的連鎖反應。
目前看,涉及“一機多戶”、“一機多碼”的pos機終端大多數仍在使用,但年初有消息稱,銀聯要求在2023年底前完成終端改造,這也意味着屆時“跳碼”亂象將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