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世榮:這個冬天,我和企業一起“再創業”|南區奮鬥者·我的2022

▌編者按 ▌

時代之光,來自平凡力量。這一年,中山市南區街道圍繞經濟、民生等領域發起再攻堅,大力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城市建設、改善民生福祉,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這背後,離不開無數平凡的奮鬥者。

2022年已臨近尾聲。即日起,南方+中山南區頻道聚焦普通人、平凡事,記錄城市發展歷程,推出“南區奮鬥者·我的2022”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華電照明執行總經理粟世榮。 南方+ 朱曉宇 製圖

11月初,中山市南區街道辦事處收到一封來自企業的感謝信,當中用大量細節介紹了這封信背後的故事。

“2022年11月3日,對於廣東華電照明有限公司(下稱“華電照明”)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南區街道辦事處的推動下,僅用時30分鐘即實現項目‘拿地即動工’。”信中寫道。

這短短一句話,寫出了南區街道政府部門解決企業難題、推動企業發展的熱心,也預示着華電照明這家南區本土企業再次創業、即將翻開新的發展篇章。

對此,華電照明執行總經理粟世榮坦言:“公司僅用時30分鐘實現項目‘拿地即動工’是華電照明2022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公司發展的里程碑。”

2022年以來,在南區街道招商引資工作指揮部、經濟發展和科技統計局等部門推動下,南區街道實現了13個項目意向落戶南區,共與19個項目開展意向投資對接。其中,本土企業增資擴產項目9個,完成2個增資擴產項目“拿地即動工”、1個資擴產項目“拿地即出證”;在談新招引項目4個,總投資約29.8億元。

華電照明研發製造生產基地項目效果圖。

多方協助項目落地

今年9月27日,粟世榮參加南區街道辦事處召開的第一次正式“拿地即動工”溝通協調會,華電照明研發製造生產基地項目動工進入倒計時。

“雖然項目動工是在今年11月,但是想要增資擴產,擁有新廠房的想法已經產生很久了。”粟世榮說。

為何一定要建新廠房?這要從華電照明公司的性質談起。作為一家做戶外亮化產品的公司,要根據市場需要不斷推陳出新,想進一步擴大產能,既要對產品優化升級,推動產品標準化、模塊化。還要在原有產品基礎上進一步把產品做專做精做透。

“要實現這些,科學、規範的廠房必不可少,但我們現在的廠房與辦公地不在同一個地方,這就導致溝通成本高、溝通效率低。我們急需一個綜合產業園區把公司各個環節整合起來,加速公司發展。”粟世榮說。

2021年,粟世榮就組織公司相關人員展開調研,2022年初,他與南區街道招商辦溝通了解企業拿地相關流程,華電照明研發製造生產基地項目思路逐步成型,在經過專家評審等階段後,最終確定將項目落地在北溪數字經濟產業園——南區街道打造的3個千畝主題產業園之一。

華電照明展示廳。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當時我們還沒有完全確定設計稿、效果圖,也沒有任何項目建設經驗,按‘拿地即動工’的標準,我們需要落實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測繪單位等。時間緊、任務重,當我們束手無策的時候,南區街道辦事處、南區街道經濟發展和科技統計局、南區街道招商引資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等部門提供了很多幫助。在疫情當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務給予我們極大信心。我們要藉此機會增資擴產,實現彎道超車。”粟世榮說。

華電照明研發製造生產基地項目是今年南區街道推動落地的重點項目之一,南區街道招商引資工作指揮部辦公室通過完善項目庫建設,建立“優質項目+專業團隊”對接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團隊”全程跟進。

“在得知華電照明有用地需求後,我們派專人跟進這件事情,為企業提供全流程、全方位指導和幫助,確保項目按時落地。”南區街道招商引資工作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

新廠房帶來新契機

經過前期充分準備,2022年11月3日,華電照明研發製造生產基地項目成功在南區街道北溪數字經濟產業園動工,該項目通過預受理機制,僅用時30分鐘即實現項目“拿地即動工”。粟世榮說,這是公司2022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也是公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華電照明展示廳。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這當中的“預受理機制”是南區街道服務企業、提升事項辦理效率的重要嘗試。通過該機制,中山市有關部門與南區街道建立聯動機制,各司其職,協同推進預受理制度改革;各審批部門不斷完善預受理制度,實行容缺受理和審核,實現預受理到正式審批無縫轉換;各部門不斷加強預受理業務培訓,提高審批效率。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南區街道將繼續堅持用好這一機制,為實現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達產”提供強而有力的保障。

按照規劃,華電照明研發製造生產基地項目計劃投資2.5億元,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3.4億元,年稅收超過1500萬元。項目佔地24.83畝,規劃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項目建設定位為智能製造、研發中心、實驗測試、行政辦公、倉儲物流、結算中心於一體的戶外燈具智能製造工廠項目,規劃產能為年產各類燈具及配套合計279萬套。

工作人員在測量LED燈具的光通量、色溫、光譜分布等參數,為產品設計和應用提供科學的技術依據。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粟世榮希望隨着新廠址的建成,“公司工廠和辦公地點”分開的現狀能夠早日得到改變,讓公司邁出產業布局擴張堅實一步,為全新一代戶外產品鏈形成奠定堅實基礎,為實現跨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談及未來發展,粟世榮表示:“目前戶外照明的產業格局、市場在發生改變,而我們打造全新一代戶外照明產品鏈,就是希望從存量市場中尋找新的賽道,激發新的需求,開闢新的市場,找到比現在戶外景觀照明更大的新市場,以期在未來能夠取得先發優勢!”

【策劃/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苑世敏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海報】朱曉宇

【作者】 苑世敏;葉志文;朱曉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