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這波始於2022年的創業板上市材料回撤大潮在今年6月之後更是掀起高潮,短短4個月,便已經有72家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被該次浪潮席捲而至。撤回材料的大部分都是業績不穩定的,且絕大部分扣非凈利潤的規模都在5000萬至6000萬左右,凈利潤能達到過億規模的並不多見。也正是如此,永興東潤則可算是創業板註冊制開板以來,盈利能力最強的IPO“逃單者”之一。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陳渝川@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繼創維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創維電器”)在9月30日以撤回申請的方式終結了其創業板IPO計劃之後,又一家凈利潤過億的企業也以同樣的方式宣告了其創業板上市之旅以失敗告終。
2022年10月14日,深交所官網正式發布公告宣布了對永興東潤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興東潤”)IPO在創業板上市審核終止的決定。
“2022 年 10 月 13 日,你公司向本所提交了《永興東潤服飾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在上述深交所發布的終止決定中表示,介於永興東潤主動撤回IPO申請的事實,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第六十七條的有關規定,決定終止對永興東潤IPO的審核。
這已經是在短短半個月時間中,包括創維電器在內的第二家凈利潤過億的擬創業板上市企業選擇主動“逃單”。
與創維電器最近一期即2021年那1.23億規模的凈利潤相比,永興東潤的盈利能力可謂更勝一籌,無論是其2021年中錄得的那已超2.25億的扣非凈利潤和同年那高達50.88%的毛利率,都讓永興東潤的基本面笑傲同期排行在創業板擬IPO企業隊伍中其他企業,也更讓其此次突然宣布主動終止IPO的背後原由引入猜想。
據叩叩財經統計,自2022年以來,創業板IPO撤材料大潮洶洶且至今仍有繼續的趨勢。
在過去的9個多月時間裡,已經有112家企業在獲得創業板上市委會議審議之前以主動撤回材料的方式“逃單”,這一數據已經接近自創業板自2010年6月註冊制正式實施以來,主動撤回IPO材料企業數的一半。
這波始於2022年的創業板上市材料回撤大潮在今年6月之後更是掀起高潮,短短4個月,便已經有72家擬創業板上市企業被該次浪潮席捲而至。
“撤回材料的大部分都是業績不穩定的,且絕大部分扣非凈利潤的規模都在5000萬至6000萬左右,凈利潤能達到過億規模的並不多見。” 來自滬上一家在投行業務排名上位列一線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訊。
也正是如此,永興東潤則可算是創業板註冊制開板以來,盈利能力最強的IPO“逃單者”之一。
同樣,在高利潤和高盈利能力的加持下,永興東潤該次IPO募資計劃也同樣不菲。
據公開信息顯示,作為一家將自身行業劃分為“批發業”的中高端童裝運營企業,永興東潤原本欲通過此次IPO發行不超過7010萬股,用以募集18.79億資金投向“渠道及品牌拓展”、“信息化”、“綜合中心建設”等三大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這一融資數額也一舉超過了在2022年6月同樣主動終止的另一單擬創業板上市項目——寶寶巴士IPO那18.48億的發行融資計劃,讓永興東潤成為了近一年來“逃單者”中融資規模的最大者。
“在投行圈內,最簡單衡量一個項目的好壞的重要標準就是看其營收和扣非凈利潤的規模,就創業板擬IPO的企業而言,如果其扣非凈利潤能連續錄得破億的規模,那麼便會被認為闖關上市成功的概率頗大。”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表示,在過往的創業板IPO審核中,扣非凈利潤達到過億規模而被否決的項目是比較罕見的,除非是企業在治理結構存在大漏洞,或是難以滿足創業板板塊定位。
那麼,對於扣非凈利潤已然超過兩億規模且毛利率也高達50%以上的永興東潤,最終卻需要面對創業板IPO鎩羽的結果呢?
“盈利能力強,利潤高,固然可以加大IPO成功的概率,但從近期創業板上市審核的趨勢來看,監管層正在近一步釐清和壓實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定性,要求確保符合板性的企業上市。”日前,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訊透露,是否符合創業板的屬性“要求”,這將是對創業板IPO的結果形成“一票否決”的關鍵因素,包括此前的創維電器IPO在內,此次永興東潤的上市告終,也或與其不符合創業板對“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板性定位要求有關。
隨着永興東潤IPO以撤回材料的方式宣告失敗,也讓為其該次上市擔任保薦機構的廣發證券,在近半個月時間裡,不得不面對兩家由其保薦且欲創業板上市的項目連續失敗告終的結果。
據深交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9月至今,共有15家擬創業板企業以主動撤回申請的方式成為了“逃兵”。
在2022年9月28日,在即將登陸創業板上市委會議受審的前夜,成都德芯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芯科技”)臨時宣布撤回IPO申請,為該次德芯科技IPO保駕護航的便是廣發證券。
1)研發費用為“零”的創業板擬IPO企業
或是為了凸顯自己與創業板板性的貼合。
作為一家中高端兒童服裝企業,永興東潤如此描述自己的主營業務:“永興東潤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供應鏈智能管理、多品牌營運以及數字化新零售為一體的中高端兒童服飾集團,也是中國兒童服飾集合店模式的創新者和領導者,作為連接中國消費者與全球知名品牌商的關鍵紐帶和重要橋樑,公司已成為全球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兒童服飾市場的重要合作夥伴”。
但反觀其業務模式,實際上即是一家並無自己的原創品牌,而是通過取得其他品牌授權後,在中國組織設計師自行設計、生產然後進行銷售。
永興東潤在IPO申報材料中承認“公司主要與全球知名品牌展開合作,取得品牌授權後在中國地區經營品牌產品,公司並不擁有所授權品牌的商標所有權。”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獲得一些國外知名品牌的授權後,永興東潤雖然自己設計服裝,但自己卻並不生產,而是採用代工的方式。
“公司主要通過外購產成品的方式進行採購,具體包括 OEM 採購和直接採購兩種形式”, 永興東潤稱,“公司在開展業務過程中主要採取以研發設計和渠道銷售為重心的經營策略”。
按照永興東潤的說法,其“作為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供應鏈智能管理、多品牌營運以及數字化新零售為一體的中高端兒童服飾集團,公司的業務發展及經營理念具有較為明顯的創新、創造及創意特徵”的主要指標便是體現在其“研發設計”和“供應鏈資源和豐富的銷售渠道持續”。
重視設計與創意是公司服務消費者的核心特徵,是永興東潤向監管層解釋其業務符合“三創四新”創業板板性定位的重要依據之一。
永興東潤稱公司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產品的設計創新,創意能力是公司貼近消費者的重要途徑之一,款式新穎、供應可靠、風格獨特和本土化的產品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此外,永興東潤表示自己還“以數字化技術融合全渠道銷售體系”,並創新性地採用兒童服飾集合店模式匯聚了多個全球 知名品牌。在 Rookie 多品牌集合店中,不同品牌與品類產品的搭配組合為消費者系統地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產品,提供多層次、多場景、多樣 化的綜合選擇。
“大部分的服裝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設計能力,堅持產品的設計創新,是服裝企業用以基本安身立命的硬件條件,這並未能體現永興東潤創新性何在,其次其所謂的全渠道銷售體系,也是服裝行業普遍的做法,無論是所謂的品牌集合店還是接入電商平台,這些都是目前行業的普遍做法。”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認為,在如今監管層對創業板“三創四新”屬性審核趨嚴界定的情況下,永興東潤的這些“證據”顯然顯得薄弱有餘。
“公司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並在信息化建設和軟件開發上持續投入”,則是永興東潤強調自己與“新技術深度融合”的例證。
但事實上,永興東潤所謂的信息化建設和軟件開發皆是通過購買成熟的第三方軟件為主。
“不是說一家從事傳統行業生產的企業,開通了電商平台,管理上用上了第三方的開發軟件系統,就能成為符合‘三創四新’特性的高成長型創新創業公司。”上述資深保薦人代表坦言。
與語言上“主觀”對自身符合“三創四新”並不底氣的描述外,一系列客觀的數據和種種細節,卻成為了其難符創業板定性的力證。
在一直以來無論監管層還是業內對創業板企業“創新、創造、創意”能力研判中,研發費用和其佔主營收入的比重,一直都是一重要指標。
在今年8月底,在業內一度傳出的創業板審核新“紅線”的傳聞中,便有有關“報告期內,研發投入複合增長率不低於15%,或者合計金額不低於5000萬元”的內容。
先不管上述審核紅線的真實性,但也側面反映研發費用項下的指標對判定企業是否符合創業板屬性的重要性。
“研發投入是技術創新的保證,在沒有足夠的研發費用投入前提下,要證明自己技術多麼先進,在行業中地位具備相當地位,都會顯得惹人質疑的。”上述資深保薦人代表坦言。
反觀永興東潤,公開數據顯示,在其此次IPO報告期的三年內,即2019年至2021年間,其僅有研發設計費,分別為3602.78萬元、3167.25萬元和4097.26萬元,占其營收比重分別為2.24%、1.86%和2.03%,佔比逐年下降,而研發費用皆為0。
自2021年12月29日正式向創業板遞交上市申請以來,至2022年10月14日撤回申請終結IPO,近十個月時間裡,永興東潤IPO共經歷了深交所的兩輪問詢,有關永興東潤是否符合創業板板性定位的質疑皆被連續提及。
“公司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產品的設計創新,創意能力是公司貼近消費者的重要途徑之一,自主設計產品的數量和收入貢獻不斷提升,是公司研發設計創意特徵的具體體現。” 永興東潤在對深交所相關問詢的回復函中強調稱。
為了證明自身“三創四新”,被永興東潤一再強調的“設計創新”,或許對其自身實際來說,重視程度並不如其所謂的那般。
這一點,從永興東潤此次IPO時股權激勵的員工名單便可得以窺見一斑。
“按照我們對服裝類行業的常識認知,以及永興東潤的IPO申報材料描述也可知,服裝企業的研發設計能力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設計師應是服裝企業最為核心的技術人員,也是核心競爭力的強有力體現,按照這一邏輯,在企業進行股權激勵的時候,為了留住這一核心競爭優勢,設計人員的比重應是會佔相當比例的。”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認為。
但永興東潤的實際操作,且並未顯示出其對研發設計人員的按其所述般的應有重視。
據永興東潤此次IPO申報材料顯示,永順嘉榮(廈門)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永順嘉榮”)為其員工持股平台。
永興東潤稱,2021 年 1 月 27 日,董事會作出決議,審議通過《上市前股權激勵管理辦法》,同意設立永順嘉榮作為員工股權激勵平台。次日,永興東潤召開董事會,同意公司新增註冊資本 270439 美元用於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永順嘉 作為員工持股平台認繳本次新增註冊資本,參與員工持股計劃的員工通過認繳永順嘉榮的合夥份額間接認繳本次新增註冊資本。
通過上述增資,永順嘉榮目前持有永興東潤462萬股,為其第三大股東。
工商信息顯示,永興東潤共有44名員工通過永順嘉榮獲得了股權激勵。
但據叩叩財訊對比獲得股權激勵的員工名單發現,這44名被永興東潤委以“股權激勵”重視的員工中,除了區域經理和財務相關負責人外,大部分皆是銷售業務人員,僅有一名與研發設計有關的人員被列入了股權激勵名單中。
早在2020年時,也有一家與永興東潤業務比較相似的以企業衝擊IPO上市,該企業是一家主營飾品的公司,同樣也是以研發設計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優勢,也採用代工的方式進行生產。最終該企業在上會時被發審委否決。
據叩叩財訊獲悉,對該企業上市形成阻礙的疑點之一便是一家號稱以設計為關鍵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在股權激勵時,竟大部分皆是渠道銷售員工,而設計師卻被忽略,這引發了監管層對其合理性和由此反映出的核心技術真實性的質疑。
2)創業板“三創四新”界定的趨嚴
無論是利潤過億的創維電器和永興東潤的接連上市失敗,還是近期創業板上市委會議審核過程中透露的些許信號,種種跡象表明,創業板IPO審核中對“三創四新”的界定審核正在趨嚴。
據叩叩財訊獲悉,2022年8月中旬,深交所曾組織17家保薦機構開展工作座談會,會議圍繞如何進一步堅守好創業板定位、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優化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把好上市企業入口質量關等方面,介紹了近期相關工作進展,並與保薦機構深入交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
也正是在該次會議上,深交所方面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下一步,將研究完善創業板“三創”(創新、創造、創意)“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判斷標準,持續高效推進受理審核各項工作。
在該次座談會議後不久,2022年8月底,深交所又再度緊鑼密鼓地約談了在創業板發行上市中被認定為“履職盡責不到位”的8家“問題”保薦機構。
深交所表示,這批被約談機構在投行業務出現的問題反映出“三個不到位”:除了在“發行上市準備不到位”和勤勉盡責不到位外,深交所更強調部分投行機構對“創業板定位理解不到位”:有的保薦機構對創業板主要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認識不深刻,少數申報企業不符合創業板“三創”“四新”要求,在審核中主動撤回或被否決。
近幾個月來,遭遇到創業板上市委會議直接否決的IPO項目也不斷層出。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10月15日,自創業板註冊制開板以來,兩年多時間裡共有25家擬創業板上市的企業申請被創業板上市委員們投出了“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的反對票。
其中,僅2022年8月和9月兩個月,被創業板上市委員們否決的企業數便達到了7家之多。
其中2022年9月,更是以4家擬IPO企業被否的結果創下了創業板註冊制實施以來單月否決的最高紀錄。
據叩叩財訊統計,這25家在創業板註冊制下闖關上市委會議失敗的企業,監管層給出的原因各異,但在2022年7月之前那被否決的18家企業中,因不符合創業板“三創四新”定位而被否決的較為罕見,僅有在2022年2月18日遭到上市委否決的亞洲漁港IPO項目被明確界定為“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 特徵,以及是否符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而被否決。
但時間進入2022年8月之後,7家未能成功闖關上市委會議的擬創業板IPO項目,竟有3家被判定為“發行人未能充分說明其經營業績具有成長性,未能充分說明其“三創四新”特徵,以及是否符 合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創業板定位要求”。
也就是說近兩個月以來,近一半的創業板IPO被否企業是因不符創業板定位要求而上市失敗。
“目前監管層的確在考慮進一步細化創業板‘三創四新’的具體指標,不排除會出台類似科創板屬性判定細則的標準。”早在2022年9月中旬,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便向叩叩財訊透露。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