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在“玩火”!美聯儲走鋼絲,美國很難擺脫新一輪經濟衰退

俗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即便是身為世界霸主的美國也擺脫不了這一規律的束縛。自美國去年12月的通貨膨脹率高達7%,創下近40年來最高值以來,美國的通脹就一直居高不下,並一路爬升至了危險的程度。但即便如此,美國政策制定者卻依然表態要繼續提高利率,直到能夠抑制飆升的通貨膨脹為止。照此下去,已多次執行加息美聯儲,或將成為拜登政府經濟治理與監管不力一事的首選“替罪羊”。

據德國之聲(DW)最新消息顯示,在美聯儲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已於上周四(10月6日)公開表示,不要指望本月晚些時候公布的9月非農就業或通脹數據,會改變任何美聯儲官員關於11月需要再次大幅加息想法的背景下,美聯儲的“加息大法”已經越來越引起美國民眾及西方媒體的質疑,並將這視為是“慌不擇路下的飲鴆止渴”。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嚴重削減了美國國內產能,拜登政府又在烏克蘭援助上“一擲千金”的情況下,美國似乎已經很難再擺脫面臨新一輪經濟衰退的命運。

1、美聯儲為救美國經濟“走鋼絲”,恐將導致“沃爾克衝擊”。

常言道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而美國人顯然就不明白這個道理,依然違背着西方經濟學的“祖訓”,於今年接連五次上調基準利率。對此,美聯社(AP)還在近日的報道中義正言辭地表示:“美聯儲這樣做的目的,是把經濟的增長減緩到一定程度,以便將年度價格上漲幅度降低到2%的目標。”

而美聯儲理事沃勒在肯塔基大學發表演講時也指出:“美聯儲對貨幣政策的最新預測,也就是所謂的點陣圖顯示,11月會議上的內部辯論將圍繞再次加息75個基點或放緩至50個基點展開。在11月1日至2日的下次會議之前,不會有太多的新數據導致我們對通脹、就業和其他經濟領域的看法發生重大調整,這些數據更不足以顯著改變我們對目前經濟的看法。”但相比他們的盲目樂觀,更多業內人士則普遍認為這是在重蹈1979年的覆轍。當時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就曾通過一系列歷史性加息平定了通貨膨脹,但卻引來兩年的經濟衰退,在此期間美國失業率達到10%。此後,美國這種極端的利率上調整政策,就有了一個專業的經濟學名稱——“沃爾克衝擊”(The Volcker Shock)。

為了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突發情況、未雨綢繆,美國金融市場已經預先就11月可能宣布的加息進行了調節。這其中,布蘭迪全球投資管理公司的投資組合經理比爾·佐克斯(Bill Zox)還向彭博社(Bloomberg News)表示:“我認為美聯儲還沒有到停手或轉折的時刻,因為他們既要保增長,也要壓通脹,雖然這麼做無異於走鋼絲。”

正所謂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在今年7月28日,美國商務部下屬的經濟分析局就曾發布今年第二季度的美國GDP數據:負增長0.9%。當今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出人意料”地出現衰退之後,第二季度的GDP再次負增長,則讓美國陷入了沉思,這意味着從經濟學意義上,強大的美利堅已經進入了“技術性衰退”。對此,美國財務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和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都還在堅持這只是“暫時性通脹”的論斷,並以“技術性衰退”不能等同於“實質性衰退”為由,意圖為拜登政府在美國經濟上的“無為而治”洗白。

與此同時,白宮方面也在努力淡化GDP數字,而美國新任白宮發言人卡里娜·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也在近日的發言中為拜登辯解道:“當前就業市場表現強勁,失業率已經回落到了2020年2月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導致通脹的不是總統,而是有許多外部因素,例如高漲的全球能源價格、中國防疫導致的供應鏈問題等等。”顯然,“甩鍋”中國,一直都是美國政府用來推脫責任的慣用伎倆。但很多時候,決策者的歷史責任往往都是逃不掉的,這並不會因為他們的幾句“謊話”就能有所改變。

2、美國政府明顯“做賊心虛”,他們才是搞垮本國經濟的罪魁禍首。

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如今美國之所以會陷入新一輪經濟危機,說到底還是因為政府自身在經濟領域的一系列錯誤決斷。這主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是美國長期把持經濟供應鏈“金字塔”的頂端,刻意將世界他國塑造為自己的“打工人”,以此來利用海外廉價勞動力的同時謀取更為可觀的利潤。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美國本土產能的流失,導致美國製造業一直在走下坡路。這一問題在新冠疫情阻斷美國產業供應鏈之後,體現得尤為明顯。

二是美國為避免經濟衰退、轉嫁通脹風險,再度動用“貨幣稀釋政策”,企圖通過瘋狂印鈔的方式讓世界他國為自己“埋單”。但從目前來看,美國的這一慣用伎倆已經引起了外國投資者的警覺,部分美元持有者甚至開始大量拋售持有的美國國債及其他相關資產,更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拒絕接受美國國債和其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來規避被美國“割韭菜”的風險。這最終導致美國的工人階級大規模失業,美國的消費者又被迫勒緊褲腰帶為政府“還債”。依照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聯邦政府的債務規模目前已突破31萬億美元,快速逼近了美國國會規定的31.4萬億美元的法定債務上限。截至10月3日,美國未償聯邦政府債務餘額約為31.1萬億美元,其中公眾持有的債務約24.3萬億美元,政府間債務約6.8萬億美元,大幅超過美國去年全年約23萬億美元的GDP數額。

有道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可此前還財大氣粗的經濟大國美國,現在已儼然成為了國際社會的“老賴”,經濟領域的“黑戶”,因為拜登政府已經將國際借款一口氣“借到了2050年”,以美國目前的經濟實力,恐怕將很難償還這筆驚人的債務。儘管拜登政府一直在吹噓削減赤字的努力,但最新的債務數據足以讓世界各國深感擔憂。因為此時此刻,受到高通脹和高利率雙重困擾的美國經濟早已不堪重負。美聯儲的“加息大法”,又進一步促使美國政府原本十年的利息支出增加了1萬億美元。就算債務利率只比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未來幾年估值高出一個百分點,其2029年債息的支出也可能會超過美國國防支出。而在那之前,美國財政部就會因31.4萬億美元借款授權全部用盡而面臨“技術性違約”,正式成為債台高築的“世界黑戶”。

對此,美國彼得·彼得森基金會還專門對本國面臨的債務做了一次形象的比喻稱:“如果將美國欠下的這筆巨債分攤給美國民眾,相當於每個家庭負債23.6萬美元,每個美國人負債9.3萬美元。如果每個美國家庭每月還款1000美元,也需要19年才能還清所有債務。”事實證明,在美國經濟指標直線下滑的同時,一同“跳水”的還有拜登總統陷入低谷的民調,在11月8日的期中選舉即將到來之際,宣揚“中國威脅論”來爭取選票,似乎已經成了拜登及民主黨人唯一能想到的手段。

美聯儲連續加息引質疑,或將成為美國經濟衰退的“替罪羊”。但當美聯儲因“貨幣稀釋”與加息政策飽受罵名之時,部分官員也開始學習起了拜登,將中國視為了轉移國內外人民視線的政治工具,稱美聯儲沒有恰當的機制來對抗中國收集美國經濟、貨幣政策內部信息的“惡劣”行徑。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共和黨議員還專門為此編寫了一份報告,報告提供了五個人的詳細案例研究,其中四人仍是美聯儲僱員,他們指出美聯儲設在華盛頓的理事會和12個准獨立區域銀行僱用了數千名包括中國在內的他國經濟學家。該合作方式雖提高了美聯儲了解經濟及制定政策的能力,但也使得“中國獲得了對美聯儲的影響力”。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已在第一時間於例行記者會上作出回應稱:“這份所謂報告是由少數共和黨議員惡意炮製的政治謊言,毫無事實依據。美方一些政客恐怕是得了‘中國恐懼症’、‘被迫害妄想症’,而且看來病得還不輕。我們注意到美聯儲方面已經就此致信有關議員,對該報告內容表達質疑和不滿,這充分說明了這份所謂報告的素質。”同時,美聯儲現任主席鮑威爾也駁斥了美聯儲會“被中國影響”的論斷,稱:“美聯儲的監控和技術是強大的。我們知道外部的一些行為方旨在利用我們的漏洞,但我們的程序、監控和技術是強大的,並定期更新,我們充滿敬意地拒絕任何與此相反的建議。”事到如今,不論拜登政府與美聯儲如何借中國推脫責任,都不會抵消他們在美國經濟陷入困境中應付的責任,而拜登本人慘淡的支持率,恐怕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