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濟南8月20日電(記者蕭海川)“沒想到這一兩年,我遇到了從業以來最劇烈的一次轉型。”在出版行業打拚30多年的山東出版數字融合產業研究院院長賈廣勝說。對傳統出版業編輯、印刷、發行、物流等四大環節格外熟悉的他,正學習探索數字融合出版新領域。
促成這次轉型的,是2021年7月揭牌成立的山東數字融合出版創新創業共同體。山東出版數字融合產業研究院是這一共同體的股份制核心運營機構。共同體還成立了由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等單位組成的理事會及相關專家委員會。
賈廣勝說,隨着終端用戶閱讀習慣的改變,傳統出版行業面臨的挑戰已顯而易見,但行業發展向何處去、如何抓住潛在風口、現有優質資源如何嫁接前沿技術?這些探索與求變,既事關行業興衰,卻也是單一出版企業難以承擔和解答的課題。
困惑和猶疑,束縛着市場主體的手腳。對此,山東給出了解決之鑰——建設融合“政產學研金服用”等要素的創新創業共同體,意圖通過體制創新,推動全鏈條要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體以產業領域劃分,篩選產業鏈骨幹企業牽頭,集聚大學院所、金融機構、社會資本等創新要素共建,以產業共性技術研究為使命,領導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資源與配置處處長於浩表示,共同體着眼全產業鏈,梳理機制堵點、技術卡點,從體制、機制、模式等方面創新突破,着力解決單個企業做不了、不願意做、做了不划算的問題。“2019年以來,我們已在全省組織了31家共同體,成員單位超過1100家,涵蓋激光裝備、高端石化、現代物流、先進光電芯片、生物診斷分析等領域,梳理重大技術需求883項、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75家、轉移轉化重大成果299項。”
“這些位於產業上中游、以淺色打底的技術名稱,代表着我們還未完全掌握的薄弱環節,需要集中力量加以攻關。”山東省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CEO秦鵬指着一份激光裝備產業圖譜說,現在共同體要對產業弱項按圖索驥、挂圖作戰,成員間實現利益共沾、風險共擔。在核心光源器件研製方面,共同體已協同國家級科研院所取得一定成果。
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聯盟秘書處副秘書長張平說,隨着成長壯大,共同體之間正孕育出新活力。“前段時間,山東省激光裝備和山東省高端鋁製造與應用兩個共同體一交流,發現恰好能形成激光切割領域的上下游合作。各自為對方發展打開了一扇窗。”
記者了解到,山東還建設了共同體公共服務平台、企業數據增信平台、科技項目評估模型等,開展重大技術需求“揭榜挂帥”,探索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截至5月底,山東已有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銀行確定無擔保無質押融資授信7.69億元。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