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8月15日美國大型投資機構陸續公布了最新持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大受追捧,高盛與高瓴資本都在增持阿里巴巴股票。這裡是大象科創,今天聊聊阿里的投資機構和合伙人制度。
公開資料顯示,在阿里美股的機構股東中,華爾街巨頭高盛持有約2200萬股,持股比例約為0.86%,持股市值約為21億美元。從高盛遞交的13F文件顯示,今年二季度高盛又增持阿里,最新持有的阿里美股為2530萬股,持股比例提升至0.95%,持股市值約為24億美元。
高瓴資本也重倉抄底中概股,其中重點目標就是阿里。在高瓴資本二季度增持最多的五隻股票中,有四隻是中概股,分別是阿里巴巴、大全新能源、貝殼和拼多多,其中對阿里的加倉又是最大。
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台,今年阿里的估值又回到2014年IPO時期,每股股價不到100美元,公司市值不足2500億美元,這種低估值,自然也就吸引了高盛、高瓴等機構的增持。
而除了高盛和高瓴之外,持有阿里股票的投資機構還包括先鋒基金、費雪資產、滙豐控股、易方達、摩根斯坦利,持股比例普遍不超過0.6%。
不過,就在大型基金增持阿里的同時,作為阿里最大股東和長期投資者的軟銀,卻因為自身極為糟糕的財務狀況,選擇了大幅出售阿里股票。
就在一周前,軟銀宣布與華爾街投行結算2.42億股阿里美股,一把就套現340億美元,軟銀對於阿里的持股比例,也從23.9%大幅降低至14.6%,已經低於15%的董事提名門檻,將退出阿里的董事會。
從1999年孫正義首次投資阿里兩千萬美元,到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軟銀對阿里的多次增持,最終獲得了上千倍的收益,創下了一個投資神話。但從2016年開始,軟銀開始逐步減持阿里股票,通過套現來為孫正義補血。
在經過2016年、2019年、2020年和今年的多輪減持之後,軟銀獲利豐厚,但即使如此,軟銀依然還是阿里的第一大股東,目前軟銀持有的14.6%的阿里股權,也遠高於其他機構。
至於昔日的阿里巴巴大股東雅虎,最高時曾持有40%的阿里股權,不過由於雅虎主營業務極為慘淡,在歷經多次賣身之後,2019年雅虎手上的阿里股權降至10%以下,從最新的阿里股東名單來看,雅虎似乎已經清倉了阿里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雅虎和軟銀都是阿里的大股東,但是阿里的實際控制權牢牢掌握在管理層手上,這主要是因為馬雲創立的合伙人制度,實現了大股東權益和日常業務經營的完全分離,無論是雅虎還是軟銀,根本無法干涉到阿里日常業務的運營,扮演的是財務投資人的角色。
根據阿里的合伙人制度,由合伙人提名公司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非根據股份的多少分配董事席位。因此,阿里管理層雖然持股比例不高,卻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牢牢控制了公司董事會。
2019年6月公布的阿里年報,曾罕見披露了阿里最高層的持股比例,其中,馬雲持有6.2%的阿里股權,蔡崇信持有2.2%的阿里股權。
2020年馬雲持股比例下降至4.8%,阿里就不再披露馬雲的持股數據,蔡崇信的最新持股比例約為1.4%。
合伙人被視為阿里權力的金字塔,7月26日,阿里在年報中披露了最新合伙人名單,共有29位高管上榜,較上一年的38位高管大幅減少,今年退任的9位合伙人中,6位為螞蟻集團管理層,另外3位高管則是因為退休或職務變動,不再擔任阿里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