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會成為鍋圈的分水嶺!楊明超:將從業績增長向利潤增長邁進

對於“吃”,中國人似乎從不滿足。最近幾年,隨着新興消費群體的崛起,“懶人經濟”快速發展,這也使得餐飲和食品成為近幾年最火熱的賽道。在此背景之下,發源於鄭州的鍋圈在成立後的五年時間內快速發展,目前已發展至9000+門店。

在經濟大環境遇冷的大環境下,鍋圈如何做到逆勢增長?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麼?7月13日,在中國(鄭州)新消費品牌產業峰會上,鍋圈創始人楊明超做了公開演講。

文/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白劉陽 實習生 賈鑫雨

01

演講摘錄:

為什麼鍋圈和蜜雪冰城都誕生在鄭州

楊明超認為,最近幾年,消費結構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在供應鏈端,這幾年有非常多的創新機會。所以我們看到,從2015年之後,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品牌。

再看消費的變化。日本作家三浦展將1912年起的日本社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消費時代,是少數中產階級享受的消費;第二消費時代,乘着經濟高速發展的春風,以家庭為中心的消費勢如破竹;第三時代,消費的個人化趨勢風生水起;第四消費時代,即重視“共享”的社會。

(拿來)做一個比較,中國其實(相當)正處於第三消費階段。這個階段,“性價比”的需求被放大,“渠道”的創新機會被放大,因為降低流通成本符合消費人群購買力的變化。日本在這個階段出現了無印良品優衣庫,包括便利店和葯裝店連鎖的大規模爆發。

這就是為什麼在鄭州,鍋圈和蜜雪冰城能夠誕生的原因。鄭州以前是二線城市,人們都講求性價比。2003年的時候,我們在金水區政府西邊的一個工廠車間里,我租的車間東頭,蜜雪租的西頭,我們是在一棟廠房裡面出現的兩個品牌,現在一晃20年過去了。

昨天,我們吃飯的時候,旁邊有人在議論,說神奇的鍋圈。其實,鍋圈沒有什麼神奇的地方。鍋圈只是根據新的情況,擁抱了時代的變化,然後從餐飲零售,在2017年轉型到社區餐飲零售的。

02

鍋圈不神奇,鍋圈就是賣菜

鄭州這個地方為什麼成為國際中心消費城市?因為鄭州是一個消費重地,雙循環的重地也在鄭州。一直以來我們說得中原者得天下,我們看一下,鄭州周邊300公里範圍內,大約有667個縣城,一百多個地級市,4.6億人口。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沒有比這個地方人口密度更高的地方了。正所謂,不謀一城不足以謀一域,不謀一域不足以謀一國。鍋圈就是從鄭州一步一步走出來,通過蠶食的邏輯向外走的。

前段時間,有人說鍋圈走了,其實鍋圈一直都在鄭州。如果鍋圈APP回來的話,鍋圈四分之三的事業都在河南,都在鄭州。

大家說神奇的鍋圈,其實鍋圈不神奇,鍋圈就是賣菜的。從鍋圈和蜜雪冰城產生邏輯,以及爆髮式增長的邏輯來講,我們其實是抓住了一個趨勢,一個是性價比、一個是多渠道。性價比就是“多和好”,渠道就是“快和省”。之所以鍋圈的口號叫“好吃不貴”,就是這樣一個邏輯。

怎麼把產品做的既好吃又不能賣的太貴?無非就是幾個關鍵詞而已,規模能不能做出來,效率能不能提升,供應鏈如何保證穩定。好吃不貴性價比的邏輯就在於用戶信任、復購率,接着會延伸出來供給側的升級。鍋圈能走到今天,大家覺得挺神奇的,其實一點不神奇,賣菜沒什麼神奇的。

03

鍋圈的新定位:居家吃飯的解決方案

供應鏈的邏輯核心是效率。傳統的貿易是從原產地、食品工廠和中央廚房,通過一批、二批、三批物流到達終端的模式。

鍋圈一開始也是B2B企業,未來會成為B2C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我們從C端和B端的邏輯,去中間化,直達工廠和產地。因此鍋圈是反向供應鏈,如何去掉中間化,這裡面需要大量的數字化接入進去。所以我們在數字化重構傳統食品供應鏈,和傳統已經不一樣了。

這幾年鍋圈一直在按照這個方向在做這些探索。鍋圈的新定位到底是什麼?鍋圈是B2C企業,鍋圈就是要用高效數字化供應鏈,多快好省的服務,為老百姓提供一日三餐,成為餐飲外賣和菜市場買菜之外的,第三種居家吃飯的解決方案。

鍋圈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就是極低的關店率。不是鍋圈市場團隊多厲害,而是鍋圈好吃不貴的價值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04

為什麼鍋圈可以四年不漲價

從2017年成立第一家店,鍋圈的發展只有五年。我們從B2B轉向了B2C,2019年遷到了上海,我們現在算是雙總部。

今年鍋圈的門店要過萬家,營收要超過一百億。目前,鍋圈線下門店超過九千家,遍布全國28個省,1500多個縣,到年底我們的員工會達到1600人,APP也會在鄭州開始上線。

另一方面,鍋圈在數字化建設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數字化構建其實是建立C2F的模型,從消費者到工廠。2018年開始,我們投資了大概四個億用來構建新的數字化設施,目前基本上前後端可以實現完全的數字化。

基礎設施方面,鍋圈孵化了華鼎冷鏈,目前已經實現了鄉鎮次日達。物流費用大概下降了1/3,這就是鍋圈連續四年不漲價的原因。

從今年開始,鍋圈將發揮供應鏈的基礎設施作用,從業績的快速增長向利潤的快速增長邁進。所以今年是鍋圈的分水嶺,我們過去五年都是在做一些基礎設施建設,在打地基的過程。

之前很多人認為是疫情助推鍋圈的發展,其實鍋圈在沒有疫情之前就在鄭州快速的發展了三年。一直以來,鍋圈的創始團隊都在做冷靜的思考,思考的結果還是要回歸價值本身,回歸本質,回歸常識,回歸到多快好省。

05

有一個創新就夠了

耐住寂寞堅持一件事情很難

鍋圈的未來,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我們認為要堅持在下沉市場,圍繞着老百姓的吃飯問題,做出鍋圈的價值。

鍋圈的邏輯就是讓更多的客戶滿意,一方面做好產品,一方面做好渠道。好產品來自於我們對行業的敬畏,對效率的提升。好的渠道是讓加盟商賺更多錢。

我們一萬家門店的加盟商很多是多店加盟商,平均一個人開店2.9家,增速上,這兩年都是達到2700家店左右的增速。

消費是一個常做常新的行業,二十年前如此,現在依然如此。我們看茅台、金龍魚農夫山泉,其實消費沒有新老之分,我覺得都是一個賽道。

所謂的老和新其實就是指能不能做到“多快好省”。今天的一些新品牌其實不缺乏創新力,缺乏的是持久力。

競爭力在哪裡,不在於我們有多少創新,有一個創新就夠了,往往耐住寂寞堅持一件事情很難。消費是一個長期福利的賽道,今天被低估值還是前幾年被高估值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是當有一定規模之後,如何深度介入供應鏈,確保生產的規模化和效率。

我最擔心的是,鍋圈員工失去了耐心,耐不住寂寞。好的消費公司能夠對沖周期的更替,衣食住行的需求,經濟再不景氣也有需求。陪伴好的消費品公司成長,福利空間大得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