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500,中證1000已經在變得越來越重要

盤面回顧

最近這段時間可以說整體行情非常非常之好,但是這段時間大家去看一下滬深300和中證500的漲幅呢,又會感覺很不一樣,我最近也對中證500和滬深300有了很多新的認識和看法,不知道大家覺得對不對,我們一起討論一下。

一、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從整體市場回暖,也就是4月27號到現在幾大指數ETF的漲幅。

上證50etf 4月27號到7月4號的漲幅為14.87%

滬深300etf 4月27號到7月4號的漲幅為19.27%

中證500etf 4月27號到7月4號的漲幅為25.51%

中證1000etf 4月27號到7月4號的漲幅為34.51%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市場當中大塊頭的漲幅肯定永遠都是不會很快的,只不過它比較穩,尤其是在我們中國A股大塊頭基本上都是金融的,那麼相對來說它的成長性就比較低。


二、第2點我們再來看一下上市公司數量。

我們對比一下,2015年到現在,也就是7年過去了。(基本就是一個經濟周期的時間),A股上市公司的數量。

2015年4月14號,那麼上市公司有2661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為50萬億。

2022年7月4日,上市公司有4803家,增加了200多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85.09億。

所以說,不論從上市公司數量還是總市值來看,我們認為傳統的觀念應該換一下了,滬深300已經不能像原來一樣代表A股了。

過去的中證500可能也不能完全代表成長指數了。

思考結論

或許寬基地位已經發生改變

詳解:我覺得過去認為的滬深300代表A股,可能要地位要相應降低了,而過去代表成長或者小盤股的中證500和中證1000可能地位開始突出了。而過去的上證50或許隨着深市、創業板指的發展,地位或越來越低。


相互之間的替代

詳解:正如前面講的上市公司數量增多、總市值增大,我覺得當今的中證1000可能更像原來的中證500,而中證500的作用可能更像是以前的滬深300。


未來在投資的時候,可能我們需要更加重視中證500和中證1000。

市場越來越好,希望大家下周繼續大賺!能夠一直享受到國家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