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2022年投資思考

2022年上半年,因多個重要城市疫情出現反覆,烏克蘭危機美聯儲連續加息帶來的國際經濟金融局勢動蕩,進一步給國家經濟復蘇增添了壓力。在債務風險上升的背景下,財政政策是否能夠保持持續的增支?財政發力,刺激經濟,又將面臨什麼挑戰?

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上半年宏觀政策靠前發力,取得一定成效,多個重要城市疫情出現反覆,導致經濟活動減少甚至陷入停頓,影響遠超預期。疫情反覆是造成今年國內經濟表現疲軟的最主要因素。

5月,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改善,從中央到地方都搶抓時間窗口,果斷出台一攬子政策,努力推動經濟重回正常軌道。據不完全統計,國務院印發《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後,全國超過20個省區市出台了地方穩經濟一攬子措施或方案。

抓項目、擴投資、擴內需成為重點。

6月以來,數據顯示部分經濟指標明顯改善。生產方面,今年日耗電已超去年同期,全國整車貨運綜合流量已基本恢復至3月中下旬水平。消費方面,商品房和汽車銷售雙雙回暖。

下半年中國經濟將加快復蘇日益成為共識。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顯示,在調控有力的財政貨幣政策等一系列穩經濟政策推動下,中國經濟下半年增長勢頭有望反彈。

隨着經濟觸底信號產生,經濟增速的反彈幅度備受市場關注。

前述對於經濟增速預測的結果較為一致地落在了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5.5%左右”增速目標下方,這表明市場對於經濟修復的速度仍然謹慎,因為經濟發展的根本之道在於激發和重塑市場主體的信心和活力,也意味着要實現增速目標需要政策加力。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內生特點沒有變。從短期來看,國內疫情已緩解、經濟發展將重回正軌,下半年若沒有大規模疫情衝擊,經濟恢復步伐將加快,建議應根據形勢,按照再聚焦、加力度、利長遠的原則,出台增量政策。

而當前貨幣市場流動性充裕,而融資需求的下降才是問題的關鍵。

下一步政府會通過貼息來支持金融機構開展消費信貸業務。通過政府適當補貼、金融機構適當讓利發放低息、免息的消費信貸,來推動消費。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會繼續加大力度,最大限度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出口、投資都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模式.

一方面流動性充裕在資本市場又非常容易被收割,另一方面通過今年幫弟弟報考大學,深深感受到以前的廉價勞動力可以已經不存在了.

要真正把錢融入到實體經濟也許數字經濟就是一個突破點,還不污染環境。在人類物質需求日益滿足的情況下,幸福只能是朝這方面發展,否則社會發展就停止了。而新的幸福感的來源就是創造經濟增長動力,需要人們進行創新!

我們的直播帶貨要是加上英文字幕就能賣向全世界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