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產權集團創新助力山東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走在前”

本刊記者 鞏聰聰/通訊員 徐芹 李成斌


6月28日,山東產權交易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產權集團”)迎來組建一周年。一年來,山東產權集團積極踐行“讓天下沒有無用的資源”的使命,推進平台化、生態化、智能化發展戰略,服務黃河國家戰略和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並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助力山東“走在前、開新局”的同時,也為自身打造全國領先的創新型生態化資源要素交易集團奠定了堅實基礎。


集聚平台優勢,打造創新型要素交易集團

山東產權集團是由省政府批准,以山東產權交易中心為主體組建的省屬一級國有企業,功能定位於搭建、運營全省統一的綜合性要素市場化交易平台。

圍繞平台化發展,山東產權集團持續拓展新要素交易品種,目前已涵蓋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資產、金融企業資產、央企資產等16大要素板塊,拓展航空資產、自然資源等36個要素交易品種,以市場化方式整合濟南、菏澤煙台濰坊德州聊城等機構,在全省已建立19家服務機構,通過構建省級全要素交易格局,助力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圍繞生態化發展,山東產權集團將融資方、投資方、中介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納入平台服務範圍,引領帶動發展諮詢、經紀、清算、拍賣、招標、審計、評估、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服務合作夥伴2000餘家,搭建了“山東產權雲數據管理系統”,形成了覆蓋全國、輻射世界的交易網絡和信息共享平台。

圍繞智能化發展,山東產權持續優化“產權雲”數字化系統,強化數據共享平台功能,在全國率先打造數據(產品)登記平台,科技板塊核心企業乾雲科技自主研發的“MCOS雲操作系統”實現了雲計算領域核心基礎軟件的國產替代。

截至目前,山東產權集團交易額已突破1萬億元,為市場主體融資2500億元,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貢獻超過500億元,交易額和增值率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省級地方產權交易機構前列。


立足主責主業,助力山東“走在前、開新局”

從1993年產權事業起航到2021年綜合要素交易集團的成立,山東產權集團聚焦“資源與產權交易及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投資諮詢等相關服務”三大主業,打造了要素交易、信息科技、大眾投行、社會服務四大業務領域。

在要素交易領域,山東產權集團積極拓展各類資源要素進場交易。技術要素方面,承建運行的技術成果交易中心累計發布掛牌項目1150宗;環境能源要素方面,實現了100萬噸省級收儲煤炭替代指標市場競購項目公開掛牌和順利成交;數據要素方面,在全國率先打造的數據(產品)登記平台上線了200餘個數據產品;自然資源要素方面,實現了水權在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公開掛牌交易的零突破。

在信息科技領域,搭建了省屬企業科技創新關鍵資源信息協同平台,牽頭成立了山東首家數據要素創新創業共同體,參建山東“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聯盟,並打造科技增信平台,為銀行等投融資機構提供決策參考。

在大眾投行領域,山東產權集團通過“平台+投行”模式,圍繞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服務、區域金融風險化解、國企改革和科技創新等四大領域開展大眾投行業務,打造了研發、投行、融資、培育等於一體的“1+N”綜合配套服務體系。

在社會服務領域,山東產權集團推進司法輔助、招標諮詢、陽光採購等實體服務業務發展,探索建立了法院全流程執行事項外服務體系;開展設計、造價、監理等全過程諮詢服務,提供集成化、定製化工程諮詢解決方案;搭建運營的陽光採購服務平台,實現了省屬國資國企採購全流程電子化值。


深化國企改革,全力服務重大戰略

緊抓“三項制度”改革,山東產權集團健全人事制度體系,建立了健全素質培養、知事識人、選拔任用、從嚴管理、正向激勵五大體系,集團及權屬企業中層管理崗位實行“全體起立”、競爭上崗,營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幹事創業氛圍。

針對突出抓好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領域,山東產權集團堅持黨建引領、深度融合、全程貫穿的工作原則,認真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全面貫徹落實上級黨委關於國企改革的決策部署;創新推進星級評定和黨建責任制考核相結合,實行黨支部差異化考核;分層分類開展了“心星火”“領航”“青優”和“雛鷹”等專題培訓計劃,提升了幹部隊伍“政治三力”。

2021年6月,山東產權集團牽頭聯合沿黃其他八省(區)要素交易機構發起成立黃河流域要素市場聯盟;2021年10月,經山東省科技廳批複同意,以山東產權集團運營的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為基礎,建設黃河技術轉移中心,打造面向山東、對接黃河流域、輻射全國的技術轉移轉化平台,組建“黃河流域核心交易網絡”,累計完成9948項專利評星定級評估工作;舉辦黃河流域協同科技創新大會,加速高端人才、創新要素向黃河流域集聚,支撐沿黃省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近期,山東產權集團正在籌劃建設黃河流域工業大數據算力樞紐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