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對決的關鍵時刻,美國會不會用軍事力量阻止中國?

2021年中國經濟規模按照gdp核算標準,已經達到美國的77%,這是美國自1895年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後從未有過的現象,德國,日本,蘇聯這些趕超者不是被美國用金融和外交手段壓下去了,就是動用綜合力量把它拖垮,比如蘇聯,解體前,其gdp也沒超過美國的50%。

所以美國試圖通過貿易戰,科技卡脖子,圍困戰,軍事挑釁來阻止中國經濟對它構成的挑戰。

2018年,特朗普發動了對中國的全面貿易戰,拜登在延續特朗普貿易戰的同時,發動了科技卡脖子戰,最典型的就是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打壓與限制,並且聯合它的西方小弟試圖圍困中國,還通過所謂的“航行自由”不斷在中國周邊挑釁。

除了直接熱戰之外,美國把所有能用的手段全部用盡了,但效果如何呢?

貿易戰的結果就是中國外貿總額2021年創造了歷史新高,而美國從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降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國內通貨膨脹高企,工業品開始面臨短缺,所以拜登政府表態要取消特朗普時代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目前為止,拜登政府的非正式表態並未得到中國政府的回應。

那麼科技卡脖子戰的結果如何呢?以華為為例,華為在短期內確實因為無法獲得芯片代工,華為海思業務直線下滑,不得不賣掉高端手機品牌–榮耀。到2022年,高通英特爾宣布接入華為鴻蒙系統,間接宣布了華為逐漸接近勝利,而華為大規模投資國內芯片企業,同時在新能源汽車上開始發力,其5g業務雖然在歐美國家受到損失,但出貨量依然排在世界第一,而且開始向國外同行收取5g專利費。

至於圍困戰,美國的G7會議依舊爭論不休,無法在對付中國問題上實現完全統一,但中國卻在金磚國家擴容和上合組織擴容問題上不斷取得進展,隨着對外貿易人民幣結算令的頒布,美元霸權根基不斷被動搖。

那麼軍事挑釁的結果呢?

中國003號航母排水量達8萬噸,採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可能比美國的福特級航母更早正式服役,更厲害的是打破了美國人的必須“先核動力才有電磁彈射”的理論,直接在常規動力基礎上實現了電磁彈射技術。

而中國不久前再次進行了中段反導試驗獲得圓滿成功,意味着中國反導技術的日益成熟。

綜合以上,美國在常規戰爭中占不到任何便宜,而貿然發動核戰爭,中國已經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對於美國同樣是毀滅的夢魘。

即便如此,但美國最大的可能是挑起代理人戰爭,比如鼓動台獨分裂勢力挑起爭端,鼓勵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挑唆印度製造中印邊境矛盾等,我們隨時已經在經濟,軍事上不再是那個貧弱的中國,但依舊不能放鬆軍事鬥爭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