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投行基本都是與高薪劃等號。而中金公司最新發布的財報無疑也證實了這一點,與其他行業相比,金融行業的造富能力果然不容小覷。
作為國內的頭部券商,中金公司的半年報雖然“姍姍來遲”,但仍無法掩蓋其強勁的增長勢頭。
根據財報,中金公司的營收同比增長37.8%達到144.6億元;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同比大增64.1%達到50.1億元。在45家A股上市券商中,中金公司的業績增速明顯屬於行業頭部。
這不是中金公司第一次交出如此亮眼的財報,Wind數據顯示,從2017年至2021年,中金公司已經連續五年,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長。
而在這背後,中金公司的員工們也賺得盆滿缽滿。根據公司發布的2020年財報,按照108.31億元的薪酬總額和9372人的員工規模計算,重金公司人均年薪已經達到115.57萬元,登頂券商榜首,更領先於騰訊等一眾互聯網公司。
更令業界震驚的是中金公司一眾高管的薪酬。2020年的數據顯示,中金公司的董監高合計報酬達到1.68億元,其中有7位的稅前年薪超過千萬元。
投行業務仍是中金公司主要的營收來源。今年上半年,中金公司的投行業務同比增長34.63%,凈收入達到26.94億元。
無論是A股IPO項目、港股IPO項目亦或是境外債權方面,中金公司在今年上半年都實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除了金牌業務,中金公司上半年的財務管理業務同樣表現亮眼,基本可以達到與投行業務“旗鼓相當”的水平。
截至今年6月30日,中金公司的產品保有量同比增長91%,成功突破2000億,私人財富管理業務高速增長。
其實,對於中金公司等券商公司薪酬畸高的情況,經濟日報等早就發文指出,如此現象,首先損害的便是股東的利益,其次這樣影響了社會公平的實現。
比如在2020年,中金公司給股東的分紅只有8.69億,與高達108億的員工福利薪酬相比,股東們的分紅可謂是“微不足道”。
其實,這也不是中金公司一家存在的情況。縱觀國內大小券商公司發布的年報,董監高的稅前報酬超500萬的不在少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每年都有大把畢業生搶着進入券商行業,券商、投行等的吸引力甚至已經超過銀行。
但股民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根據《2020年中國股民行為年度報告》,2020年,26%的投資者呈虧損狀態,在股票社區“50%散戶虧損”的說法更是不少。
其實,對於中金公司等券商公司薪酬畸高的情況,經濟日報等早就發文指出,如此現象,首先損害的便是股東的利益,其次這樣影響了社會公平的實現。
在“共同富裕”成為主題的今天,金融行業薪酬畸高的情況又是否會進行調整,我們且拭目以待。而中金公司在這場大潮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