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和職業年金改革,2021年醫保賬戶新規凸顯公平

2021年醫保賬戶的改革最突出的亮點就是縮小了個人賬戶餘額的劃入,同時擴大了統籌基金的激憤目的就是要提高報銷比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最重要的民生問題。

根據2021年關於建立職工門診共濟制度的意見當中明確要做好兩個統籌,兩個規劃同時建立門診醫療報銷制度。

過去我們看病必須要憑藉醫院住院7天以上的證明才能產生報銷費用的可能,現在門診看病,比如說頭痛,拉肚子感冒等小的疾病,在門診方面也能實現報銷,而且規定了報銷的比例最低不能低於50%,按照2021年醫療保險賬戶的計費改革辦法的設計,也就是提高門診報銷的標準,擴大門診報銷的範圍,實現異地結算,異地報銷,同時在醫保基金劃入賬戶方面實現在職職工醫保賬戶改革比例和退休職工醫保改革,計費比例同步調整。

報銷的比例達到了50%以上75%左右,這樣的高比例同時放寬的醫保賬戶,個人餘額部分的使用範圍和使用標準,允許個人用醫保卡的賬戶餘額為家人,包括父母配偶孩子在內的報銷費用的支付費用,同時也可以支付下一年度購買新年度醫療保險的費用,這也就是放寬了使用範圍,在過去我們在指定藥店購買非醫療用品的時候,比如說米面油這樣的產品是無法支付的,改革之後醫保賬戶餘額可以支付非醫療產品除養生保健類產品以外的,比如說醫療保險器械之類的費用。

退休職工按照2%的比例月工資基數技術進入個人醫保賬戶,個人賬戶儲蓄餘額。把退休職工的醫保賬戶和在職職工的醫保賬戶同步改革體現了重視退休職工的醫療養老待遇。

目前來看35歲和60歲以上這兩個年齡節點是醫保賬戶報銷費用,不同需求產生的時間點。35歲以下的人基本上門診報銷的需求比較大,住院報銷的需求比較小。但是退休職工60歲以上那就不同了,住院的費用報銷和門診的費用報銷,兩個方面需求都是比較大的,因為退休之後年齡比較大疾病比較多。此次建立門診醫療共濟制度,就是要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共濟制度,讓養老基金實現共同支用,真正用在需要的地方,而那些不需要看病報銷的人,就可以把更多的基金進入到統籌基金,讓真正需要的人產生最大的報銷效益。

2021年我國養老金調整涉及了1.27億退休職工,而這些退休職工同時也需要醫保保障的,所以在醫保賬戶計費比例進行改革以後,這些職工即使更加的幸福,我們無論是過去的住院還是現在的門診,看病都可以報銷非常高的比例。醫療保險是僅次於養老保險的第二大險種,發揮着老齡化社會建設和諧家庭最重要的作用。醫療保險目前分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兩種。只要職工醫療保險累計繳費,25年以上或30年以上退休之後就可以享受免費醫療報銷待遇。我要強調的是2021年醫療保險計費賬戶比例改革主要是針對職工醫療保險。

醫保改革的一舉一動和養老保險的改革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可以引起廣大全社會的關注,2021年醫保賬戶計費辦法的改革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不亞於2014年養老保險並軌改革,它的持久向好性將會在未來幾年慢慢的凸顯出來。

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工資的標準的提高,還是退休職工的養老金17連漲或者是2021年要醫保賬戶的計費辦法改革,無不凸顯着我國養老保險社保改革進入到深水區,並且越來越凸顯出公平性,更加的接地氣,更加的滿足,最底層的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看病報銷需求。

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