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
從1979年締結第一對國際友城至今,山東秉承包容互鑒、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同各國友城共謀發展,朋友圈越擴越寬,好朋友越交越多。

5月27日,“2025山東國際友城合作交流周”在濟南啟動,來自47個國家的120餘個省、州、市的900餘名新老朋友齊聚一堂,共赴一場以“攜手同行,合作發展”為主題的“友誼盛會”。
結友城就是“交朋友”,不斷壯大的“朋友圈”,給山東帶來了跨越時空的友誼,也帶來了攜手共進的機遇。
一周前,伴隨一台極光紫顏色的全新奧迪A3L緩緩駛出,一汽-大眾華東基地第150萬台整車下線。作為山東與友城擴大交流的標杆性項目,2018年5月,一汽-大眾華東基地在青島市即墨區正式投產。7年時間裡,該項目累計產值超1500億元,繳納稅收超110億元,帶動就業近5萬人,撬動50餘家核心配套企業落戶,為青島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硬核支撐。
在友城交流機制下,推動產業間、企業間務實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是山東通過深化友城合作、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實踐。此次友城企業對接洽談會上,近200家中外企業展開“一對一”深度洽談,進一步放大友城資源集聚平台效應。促和平、謀發展是友城結好的初衷,也是大家的普遍期盼,友好城市間的友好關係有望在友城周的推動下轉化為惠及各自人民的豐碩成果。
友城建立,最直接的成效莫過於民心互通。一座座友城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山東與世界各國人民正跨越文化差異、相知相親。
山東以友城為橋樑,對外建立了近5000對友好學校、醫院、媒體等,與友城互辦文化展、推介會等文化交流活動600多場次,開展友城外宣活動180多場,在20餘個友城建立了“尼山書屋”和“山東之窗”,有力促進了山東人民與各國人民的友誼。
此次友城周期間,無論是舉辦“友城說—山東老友記”,以身邊故事講述人民友誼,還是開展“解碼中國鄉村振興”主題參訪,加強“面對面”交流,抑或是進行多項國際青年交流活動,都更加突出民心相通。不僅為外賓打開更多感知了解山東的窗口,同時也憑藉更具通用性的情感共鳴消解文明間的隔閡,讓友誼的種子在民間生根發芽。
“與友城攜手,就是與發展攜手;深耕友城,就是深耕未來。”“布雷斯特有我的根,山東有我的夢。海那邊、海這邊,都是我的家。”來自活動現場的真摯心聲,承載着國際朋友們對山東發展的認可與期待。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山東在開放之路上動作不停,機遇不斷,搭建起具有全球影響的開放平台。
多年來,山東友城發揮內引外聯作用,有力擴大了山東對外交往廣度深度,榮獲全國對外友協頒發的“國際友好城市傑出貢獻獎”等榮譽。聚焦以友城建機制,以機制搭平台,山東先後建立“友好省州領導人峰會”“東北亞地方政府聯合會”等10餘個友城雙多邊機制,打造了“拉美橋”“非洲橋”等交流平台。2019年、2023年,舉辦國際友城合作發展大會、世界友城論壇暨友好省州領導人大會,取得系列合作成果,有力提升了山東開放平台能級。
此次友城周是全景展示山東與友城開放合作成果,全面展現山東開放形象和機遇的重要契機。以好客之道迎接四海賓朋,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暖心、貼心服務,山東正進一步發揮友城的橋樑紐帶作用,不斷拓展對外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讓對外開放之路越走越寬,讓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與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共同開創合作發展的美好未來,從當下出發,山東與友城的故事還將繼續。
文/張藝凡 李瑞強

本文來自【閃電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