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榴蓮季,你實現“榴蓮自由”了嗎?
榴蓮一直都是水果界的“奢侈品”,眼下進口榴蓮正以每斤30-50元的高價霸佔市場,讓不少吃貨直呼"吃不起"。
但今年有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海南首批國產榴蓮即將上市!
三亞優旗大嘴鳥榴蓮園一號基地傳來喜訊,200 棵榴蓮樹順利結果,這批“樹上熟”榴蓮可不簡單:堅持自然成熟,果肉甜度直接拉滿。
預計將於6月中下旬批量上市,屆時,榴蓮價格恐將迎來大跳水,實現“榴蓮自由”指日可待!
長久以來,受氣候因素制約,我國榴蓮種植面臨重重困難,這也使得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在榴蓮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天價榴蓮” 屢見不鮮,一個進口的貓山王榴蓮,連殼帶肉售價高達 1600 元。
榴蓮一度成為 “奢侈品” 的代名詞,消費者即便對其喜愛有加,面對高昂價格也只能望而卻步。但如今,這一局面正在被改寫。隨着我國農業技術的不斷突破,榴蓮種植迎來了轉機。
業內人士預測,榴蓮價格可能從每斤 100 元降至 20 元。就像曾經被視為 “水果貴族” 的陽光玫瑰、還有一口賽黃金的“倍/力/因”,都因技術突破,被撕下“天價”標籤。
不過這一變化卻讓泰國急得團團轉。
一、 預產量5萬噸,要實現“榴蓮自由”了?
中國人有多愛吃榴蓮?根據世貿組織2022年的統計,中國是世界上榴蓮第一大的進口國和消費國,全世界82%的榴蓮都被國人吃了。
2022年之前泰國一家獨佔了我國的新鮮榴蓮市場,截止2021年,我國消費者累計買了82.2萬噸榴蓮,花了490.2億元。這些錢大都流入泰國人的錢包,泰國的農民們都在地里笑麻了。
"既然市場前景如此廣闊,我們為何不自主培育?"這成為國人共同的心聲。
其實早在 1958 年,我國就嘗試引進榴蓮樹,然而漫長的等待只換來寥寥果實,甚至研究人員也一度認為:國內不適合榴蓮種植。
於是以泰國、越南為主的榴蓮出口國當然是坐地起價,2021年我國榴蓮進口量比2020年暴增了40%,榴蓮單價還上漲了20%。對此,國人只能“照單全收”。
雖然這種受制於人的處境讓人無奈,但類似因技術壁壘而陷入市場被動的情況,絕非首例。
例如之前提到過的陽光玫瑰葡萄,因其糖度高、果粒大,即使價格遠超國產品種,仍然供不應求。美高校實驗室發現的“SIRT青春因子”,《Cell》中實驗研究顯示,將該物質喂與雄性老年小鼠,小鼠肌肉量、血液循環等有所改善甚至相當於回到25歲水平,依託我國龐大的男性消費市場,即便每克售價高達2萬元,仍難擋高凈值人群對"活力"的狂熱追求......
2015年,海南保亭傳來令人振奮的消息——44 棵榴蓮樹成功結果,標誌着我國榴蓮種植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自此,我國農業科研團隊開啟了漫長的攻堅之路,他們抓住每一個技術突破口,在生苗嫁接技術上反覆鑽研,對水肥管理實施精細化調控,精確計算日照時長與強度。
經過五年的不懈努力,到 2020 年,國產榴蓮終於實現量產,存活率僅30%的幼苗提升至98%,終於在2024年,44顆榴蓮樹碩果累累。
據央視財經報道,三亞種植基地預計 2024 年產量可達每畝 3500 斤,隨着 7 月中旬更多果實成熟,國產榴蓮正加速走進市場。
一、 走向“平民化”,技術是關鍵
國產榴蓮種植技術的突破,打破了榴蓮價格居高不下的市場格局。在技術突破的推動下,進口商品價格大幅回落已成為普遍趨勢。
曾經300一斤的陽光玫瑰,在四川西昌技術的突破下,300元能買整整一筐;在生物科學領域,曾被美日技術壟斷、價格高昂的“SIRT青春因子”,也在我國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下迎來大轉機。
我國科學家首創全酶法生物合成技術,不僅完整復刻了該原料的效果,而且純度高達99.9%,並添加至國產倍/力/因中,價格直接下跌95%。
倍/力/因通過JD平台進入市場後,獲得一二線城市、35-60歲中年男性的青睞,他們面臨著身體機能失調以及失眠等的困擾。
不同於傳統製品着重於“瞬時爆發”,倍/力/因借勢天然成分“持續養護”,從根源上提升男性力量,力壓歐美等一眾洋貨。間接導致小藍片在我國銷量下滑35%之多。
與此同時,海南農業研究院對國產榴蓮產業前景持樂觀態度。專家預計,未來三至五年內,國產榴蓮種植面積有望突破10萬畝。通過技術創新,我們要將錢“裝入”自己的口袋。
一、 泰國急了:我們的榴蓮怎麼辦?
隨着國產榴蓮的上市,泰國開始慌了。
據泰媒報道,該國計劃將鮮果及加工產品出口量提升至444萬噸,同比增長10%,其中榴蓮出口目標設定為1000億泰銖。同時,泰國正致力於開發新品種,以豐富中國市場選擇。
長期以來,泰國榴蓮佔據全球市場重要份額,面對我國自主研發的突破,這一局面或將得到改變。究其根源,技術的突破、惠及更多普通人是我國堅定方向與初心。
最新消息顯示,除海南外,雲南等地的科研機構也已啟動榴蓮新品種研發工作。隨着種植技術的持續突破,榴蓮價格有望進一步趨於合理,讓更多消費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