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末的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中國氫能展如期而至。
在會場中,一家無人機企業的工作人員奔走於各個展台,詢問有沒有質量輕一些的氫燃料電池能裝在自家產品上。
穿行會場的研學隊伍中,小朋友們興奮地看着眼前的氫能重卡,“小模型控”藉機討論起了變形金剛,而“小科學迷”則開始模擬這個“龐然大物”的驅動原理。
隨着“雙碳”時代的到來,綠色氫能迎來快速發展,被視為新能源產業的新一代風口。其中,發展較早的氫燃料電池備受矚目。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推動了裝車量走高,車企、風投、創業者的湧入提升着產業發展速度,在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服務車輛中,有1000餘輛氫燃料電池車,佔比接近30%,相比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數量提升數十倍。2024年以來,廣東、四川、吉林、山東等多省市實施了氫能車輛高速免費政策,進一步利好燃料電池。
不過,這個行業面臨的爭議同樣不少,比如造價高、技術路徑過於複雜、氫源難以保障綠色清潔、應用場景受限、安全性有隱憂等。
驥翀氫能是近年來頗受市場矚目的燃料電池企業,核心團隊來自全球兩大燃料電池技術策源地之一的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付宇對鈦媒體app表示,氫燃料電池產業鏈長、技術難度大,所以發展的時間更長一些,有質疑的聲音在所難免。但無論從科學原理、供應鏈、應用場景還是未來發展來看,這項技術、這個行業都有很好的前景。
他還透露,驥翀氫能在持續研發迭代幹線重卡相關產品的同時,也在針對低空經濟開發下一代產品,預計最終成品的功率質量較當前市面產品將有質的提升。
以下是鈦媒體app與付宇的交流實錄,經編輯:
鈦媒體app:氫燃料電池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但也存在一些質疑聲音,您如何看待這些爭議?
付宇: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或多或少會對其他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而氫燃料電池產業鏈長、技術難度大,所以發展的時間更長一些,有質疑的聲音在所難免。
從科學原理的角度看,燃料電池能量密度高、溫度適應性強、燃料加註和啟動及變載響應速度快、製造及使用和回收過程幾乎無污染、供應鏈相對安全(目前我們的零部件已完全國產化,原材料國產化同樣發展迅速,催化劑鉑可循環利用),可以說是最理想的汽車動力源。
鈦媒體app:行業落地還是需要具體的應用場景,您能否介紹下燃料電池的主要應用場景,該技術又有哪些獨特的優勢呢?
付宇:燃料電池車可以實現重載、長續航,也可以向下覆蓋載人短途場景。所以在交通領域,燃料電池適合在各類車型上應用,尤其在中重型長途商用車上具有絕對優勢。
隨着低空經濟的發展,燃料電池以其自重輕、大載重、長續航、無污染的優勢,也成為了理想的飛行動力方案。另外,在mw級及以下的船舶動力領域,燃料電池也極具競爭力。
除交通領域外,燃料電池在能源領域的價值也逐步顯現。在“雙碳”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但其波動性導致電網無法全部消納,儲能成為痛點。通過電解水制氫把波動性的可再生能源產生的電力,以氫的形式存儲起來,可以跨越很長的時間周期,存儲很大的能量規模,同時亦可兼顧短時間、小容量的儲能。而氫能利用的最高效方式就是通過燃料電池產生電和熱,這個過程完全零污染,而且有利於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
鈦媒體app:我們關注到驥翀氫能的產品不斷迭代,專利數量也處於領先地位,能否介紹下公司在科研攻關、技術創新上的經驗和未來關注重點?
付宇:燃料電池目前已經經過基礎研究和樣機開發,到了產業化階段。要開發出能滿足客戶需求的可量產的工程產品,需要同時具備專業的燃料電池知識和產品工程開發能力。
全球只有兩個燃料電池技術策源地,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的大化所(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實際上直到去年,我國才有大學開始設立燃料電池專業,在此之前僅有大化所進行燃料電池技術的原始創新,並基於863、973等國家項目培養了少量燃料電池專業人才。而驥翀氫能的核心成員就來自大化所燃料電池團隊。
我們知道,產品工程開發需要具備工程師思維,遵守產品開發流程,並通過豐富的工程經驗,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出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產品。燃料電池也是一個多學科交叉應用的領域,需要有總工級別的人將具備不同專業技術能力的成員有機融合,共同服務於同一目標。驥翀氫能的核心團隊是國內較少具備豐富燃料電池工程經驗的團隊之一,基於工程實踐與車用產品開發流程,形成了自有燃料電池產品開發流程。兼具專業知識與工程能力,也具備了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的能力。
公司的首代產品mh170一經推出就打破了全行業單堆功率、功率密度和低溫啟動三項紀錄,產銷量逐年快速增長,到2024年已經達到金屬板電堆國內出貨量前列。我們針對幹線重卡開發的第二代產品mh290也已完成設計,預計於2025年內推出,單堆設計功率大於260kw。另外,針對低空經濟開發的第三代產品mh3110正在進行概念設計,其質量比功率較當前市面產品將有質的提升。
鈦媒體app:僅從近兩年的情況來看,雖然仍不乏大額投資案例,但氫能領域整體的投融資熱度有所回落,在您看來,未來氫能領域的投融資會有哪些變化?
付宇:氫能屬於新質生產力,這類企業不同於傳統產業的線性發展,而是在前期有個巨大的“死亡之谷”,突破“死亡之谷”的概率在3%左右,一旦突破就會迎來指數級發展速度。我們可以看到,資本市場正在發生一些可喜的變化,國家倡導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專精特新”,推動設立萬億規模“航母級”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創板也放鬆對高新技術企業上市的盈利要求。這些資本市場的變化,與新質生產力產業發展的規律更加契合。
鈦媒體app:驥翀氫能在資本市場頗受矚目,在您看來,未來哪類氫能企業更易獲得資本青睞呢?
付宇:我認為,未來兩類企業將更易獲得資本的青睞:一類是專註於一個細分領域,具備不斷迭代創新能力,產品在性能、壽命、成本方面具備綜合優勢,能夠成為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的技術類企業;另一類是能夠整合市場、資金、產品、運營和服務等要素,可以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的資源類企業。
鈦媒體app:去年以來,多地出台了氫燃料車免收高速通行費等相關政策,這對產業來說意味着什麼?
付宇:我們認為,燃料電池的產業化分為三個階段:目前我國燃料電池主要應用於商用車領域,處於通過補貼使整車具備經濟性的示範階段,區域集中在五大示範城市群;而馬上要過渡到的第二個階段就是通過高速免費等政策,在氫氣供應充裕的局部區域具備無補貼條件下的經濟性,進而形成區域性發展;隨着燃料電池成本及產業鏈的成熟,最終將進入不依賴政策支持也具備經濟性的產業化階段。
以49噸幹線重卡為例,tco成本中整車購置成本約佔20%,過路費約佔25%,其他是燃料費和人工費等(不同測算條件,各比例會略有差異)。氫燃料車免收高速通行費相當於直接把總成本降低了25%,還避免了“以獎代補”過程補貼獲取的不確定性及可能的補貼滯後造成的企業現金流緊張等問題。在氫氣價格低於35元/kg的地區,燃料電池車在免收高速通行費政策加持下,已經比同型號燃油車更具備經濟性了。
鈦媒體app:着眼未來,公司最期待哪些政策支持?
付宇:作為燃料電池企業,一方面我們希望免收高速通行費政策在更多地區實施,並加強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希望能夠獲取更多的研發經費支持,以通過技術降本,讓燃料電池更早具備不依賴補貼和政策支持條件下的經濟性。
鈦媒體app:您認為氫能產業目前面臨哪些瓶頸?哪種應用場景會率先實現突破?
付宇:在我國較好的自主產業基礎上,隨着燃料電池示範城市的實施,燃料電池在技術指標、成本下降、國產替代、應用規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面對產業化目標,在資金支持、氫源供應、產業協同等方面還存在瓶頸。
在產業化前期,燃料電池企業還不具備自身造血功能,同時還需要不斷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價比,普遍承受比較大的現金流壓力,急需耐心資本注入或儘早打通資本市場。在補貼或氫燃料車免收高速通行費等政策加持下,燃料電池車已經在長途重載等細分領域具備經濟性優勢,但廉價、便利的氫氣供應仍是制約快速放量的因素之一。此外,產業鏈各環節各自為戰,在產品協調開發、利潤分配等方面還沒有形成有機協同,這也會影響終端的經濟性。
相信大家都會看到問題所在,這也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基於經濟性、基礎設施等因素考慮,我們認為燃料電池首先會在長途幹線商用車領域取得突破。
鈦媒體app:您對未來的能源體系有何設想?在這種設想中,與目前的能源體系最本質的區別在哪裡?
付宇:按規劃,未來我國能源體系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會大幅上升。隨着可再生能源規模的持續擴大,其特有的波動性會造成電網的安全隱患,目前已有相關政策出台,對可再生能源全額上網進行限制。因此,儲能成為未來能源體系的核心問題之一。除抽水蓄能外,氫儲能是少有的能滿足長時間、大規模儲能的技術方案;相較抽水蓄能,氫儲能不受地理條件和氣候的制約,而且建設周期短、投資規模小,又可兼顧短時、小規模儲能。將可再生能源通過電解水制氫,以氫為介質將能量存儲起來,需要的時候再通過包括燃料電池在內的諸多方式把氫消納掉,將在未來成為電網的有力補充,其分布式特性也將有利提升能源供給的安全性。而電網側供需不平衡時,也可以將谷電用於制氫,將多餘的電能存儲起來。
因此,未來的能源體系將是柔性的,可大幅提升能源利用的效率;同時也是綠色、可持續的。(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