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觀察發現,在嚴監管背景下,保險從業者“禁入”已經進入常態化。2025年以來,多名保險從業人員因違規被終身禁業,涉及詐騙、承保無保險利益的標的、虛假理賠等行為。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信息:
2025年3月,因實施詐騙行為,時任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紫陽支公司高灘營銷服務部代理人唐志瑛,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
2025年1月,因對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標的承保並理賠,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誠財險”)重慶分公司巫山支公司被罰款35萬元;時任安誠財險巫山支公司農險業務員葉茂,被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時任安誠財險巫山支公司經理劉偉被警告,並處罰款3萬元。
另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亦有多名保險從業者被終身禁業,涉及中國人壽、泰康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等多家知名險企。這些人觸碰了哪些紅線?記者梳理髮現,在人身險領域,禁業原因主要集中於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客戶到期存續、盜竊客戶資金、欺騙投保人等方面。
如:2024年1月3日,監管網站披露,時任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古冶支公司銀行保險部經理王雪亮,因為非法吸收客戶到期續存或新增客戶的存款用於投資和出借等方式獲利,被給予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的處罰。
2024年5月7日,監管網站披露,時任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個人保險代理人李樂毅,因為欺騙投保人,被終身禁業。
2024年9月30日,監管網站披露,泰康人壽天津分公司濱海支公司時任個人保險代理人劉某,因盜竊客戶資金,犯盜竊罪,被處以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處罰。
在財產險領域,禁業原因主要集中於編製虛假資料、進行虛假承保理賠等方面。
如:2024年1月24日,監管網站披露,時任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沙灣支公司經理助理、副經理馬金光,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沙灣支公司農業保險業務虛假承保,虛假理賠事項負有責任,被終身禁業。
作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中國保險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數據,2024年全年,中國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7萬億元,同比增長5.7%。保險市場快速擴張的同時,保險業面臨的潛在風險也在不斷增加。有業內人士稱:保險業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銷售環節。在他看來,儘管保險代理人隊伍良莠不齊,有些違規行為屬於個人行為,但保險機構更需要加強風控和培訓,嚴格審核員工資格。
記者留意到,早在2020年5月,原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落實保險公司主體責任加強保險銷售人員管理的通知》就指出,保險公司應嚴格培訓管理,將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規範等作為銷售人員入職和在職培訓基本內容,每人每年培訓時間不得少於30小時。《保險公司管理規定》第五十五條也提到,保險公司應當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
保險行業的銷售不規範行為,也是金融監管部門近來持續發力的監管重點之一。在2024年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法規司司長王勝邦強調,未來將通過現場檢查、稽查、行政處罰與監管強制措施,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針對保險業長期以來存在的銷售誤導、理賠難等問題,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
與此同時,針對銷售人員個人的處罰力度進一步增強。2024年1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關於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加強數據真實性監管,強化非壽險業務準備金管理,夯實經營數據基礎。完善財險重點領域業務經營規則,強化承保理賠監管,重點整治虛假承保、虛假理賠、虛假退保、虛列費用、虛掛保費以及侵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等突出問題。堅持嚴查重處和機構人員雙罰,推進行刑銜接。強化公司對違法違規問題嚴肅內部追責問責。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管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