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筆道作者 | 欣欣
近期,“一畝田”已獲得中國證監會(境外上市)備案通知書。
這是一家農業產業互聯網企業,它利用用互聯網技術幫助農民和農產品企業把農產品賣得更好、更高效。
資料顯示,一畝田已成功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及食品b2b流通數字服務平台。
該公司已累計完成6次融資,投資方不乏紅杉中國、雲鋒基金、真格基金、崑崙資本等知名機構。
2015年,一畝田的估值被投資機構追高到10億美元。
01
一畝田構建了數字化農業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其業務廣泛覆蓋農業全產業鏈,涵蓋種植、批發、流通等各個環節,核心業務板塊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
1、農產品b2b交易平台:作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b2b流通數字服務平台,一畝田的采供b端用戶超過5600萬。
每天平台上都有30萬對的有效交易撮合,全年可售賣的農產品品類超過1.5萬種,業務範圍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2800多個縣市。
該平台是一畝田的核心業務,承擔著信息撮合、精準營銷、在線交易等重要功能,為農產品的供需雙方搭建了高效的交易橋樑。
2、智慧代賣服務:通過旗下的豆牛代賣平台,一畝田幫助農民將農產品直接銷售到全國的批發市場,解決了農產品“賣難”的問題。
目前,該服務已成功覆蓋全國65個城市的近110個一二級市場,可銷售200多種農產品,已然成為全國最大的批發銷售服務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該平台還承諾在貨品銷售完成後24小時內回款,有效解決了貨主的資金周轉問題,保障了貨主的資金安全。
數字化種植基地:一畝田通過“沃眾田”項目,積極建立數字化種植基地,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以此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自2022年起,一畝田在全國範圍內建設“沃眾田”示範基地。截至2024年4月,已經在廣東、廣西等多地實現了數千畝的種植規模。按照規劃,2024年整體種植規模將超過50000畝,為農產品的源頭品質把控提供了有力支撐。
沃來逍代辦幫銷:一畝田推出“沃來逍”農產品經紀人培育項目,深入產地,以全渠道賣貨的“天地網絡”賦能經紀人,為每個主產區培育數字化、市場化的賣貨隊伍。
目前,已有超500人的產地經紀人隊伍活躍在全國29個省份,他們匯聚了超過千萬的優質採購商,並與全國500多家市場檔口建立了合作關係,主要為產地基地提供一站式賣貨解決方案。
、ai技術應用:一畝田推出了全國首款基於大模型技術的農業ai對話機器人——小田,為農民打造了身邊的農業“百事通”。
已在全網建立起超300個不同類型的ai矩陣賬號,日播放量超1000萬。
去年,一畝田持續助力廣東多地陸續推出“蘭先生”“菠蘿君”“高智荔”等ai對話機器人產品,打造區域產業發展的“ai大腦”,用科技力量推動農業發展。
02
在客戶方面,一畝田的客戶群體和服務模式具有鮮明的行業特點,主要分為農產品供應方和農產品採購方兩大類:
1、農產品供應方:種植大戶,包括農戶、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他們常常面臨農產品滯銷、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需要藉助一畝田平台打開銷售渠道。
農業經紀人希望通過一畝田平台拓展銷售渠道,提高交易效率;農產品產地覆蓋全國多個農業主產區,如徐聞菠蘿、茂名荔枝、富錦大米等產地,這些地區迫切需要高效的產銷對接服務,而一畝田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農產品採購方:城市一、二級批發商,如大型農批市場、超市、便利店等,他們需要穩定的農產品供應。
深加工企業,如食品加工廠、出口型企業等,對大宗農產品採購需求量大且穩定。
餐飲企業,如酒店、飯店等,需要高質量、定製化的農產品供應。一畝田憑藉自身的平台優勢,為不同類型的採購方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03
一畝田的創始人鄧錦宏先生出生於1985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後,他曾兩次創業失敗,後進入百度工作。
2009年,百度市場部的鄉村信息化項目無人接手,鄧錦宏主動接下這個項目,並將其做成了百度成功的公益項目。
在參與項目的兩年時間裡,他深入接觸農村,發現農產品流通領域存在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農民難以將農產品賣出去,採購商也面臨找貨難的困境,這讓他看到了在農業領域通過互聯網變革的機會。
2011年,鄧錦宏離開百度開始創業,成立了一畝田。
創業初期,團隊僅有3個人,他們嘗試了六個方向,包括幫農民團購飼料、鼓勵農民填寫養殖檔案、幫農民賣東西給販子、做農村社區、幫批發商把農產品賣給飯店後廚等,但其中五個方向都失敗了。
只有第六個方向——農產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兒”模式取得了一定成功,主要提供農產品價格等信息服務,靠會員費和廣告費每月能有10萬元收入。
2013年底,鄧錦宏發現訪問一畝田的用戶中有三成通過手機登錄,這一現象讓他意識到農民在田間地頭也能上網了,已經具備了撮合交易的條件。
次年,一畝田正式嘗試線上加線下的交易撮合模式,線下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教農民使用互聯網工具,幫買家看貨、鎖定貨源。
04
一畝田所處的農業數字化領域,發展歷經多個階段。
20世紀90年代末為萌芽期,當時主要以信息發布和網絡購物雛形為主,整個市場還處於啟蒙階段。
21世紀初,隨着電商平台的興起,農產品上行成為主流,平台數量快速增長,交易規模年增速達30%-50%,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7年至今,市場格局逐漸形成,各平台着重優化供應鏈、保障品質和塑造品牌,行業進入成熟階段。
近年來,農產品電商市場規模持續擴張。
2023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5870.3億元 ,2022年為5313.8億元。2023年同比增長12.5%,2022年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
從主流需求來看,消費者的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如今,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追求綠色、有機、無污染的產品,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關注,在農藥殘留、添加劑等方面的要求十分嚴格。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期望能通過電商平台方便快捷地購買到所需農產品,包括享受快速的配送服務和靈活的支付方式。
同時,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種、產地、新鮮度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
目前,該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尚未形成絕對頭部企業。
綜合性電商平台如淘寶、京東憑藉品牌、用戶、物流優勢佔據重要地位;垂直電商平台像拼多多等,以特色服務和創新模式崛起;抖音、快手等新興社交電商通過直播帶貨衝擊市場;傳統線下企業也在布局線上。
一畝田的競爭對手主要涵蓋三大類:一是綜合電商平台,如淘寶和京東,它們憑藉龐大的用戶基礎(淘寶和京東月活躍用戶均超數億)、成熟的物流體系和多樣支付方式,在農產品電商領域佔得一席之地,農產品只是其眾多銷售品類中的一部分.
二是垂直電商平台,像拼多多,以農產品上行和“拼團”模式吸引超8億用戶,農產品銷量十分可觀,惠農網專註農產品批發,平台註冊用戶達數百萬,為買賣雙方提供信息匹配和交易服務。
三是社交電商平台,抖音、快手藉助短視頻和直播帶貨,吸引大量農產品商家入駐,直播場次和農產品銷售額逐年攀升。
不過,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一畝田的業務定位有着顯著區別,其“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服務”模式獨樹一幟。這種模式貫穿農業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為農業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數字化支持,在行業中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本文還參考了簡約財經、創業家、加盟網等相關內容,一併致謝。文中圖片源自公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