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趨勢和潮流對我們而言是挑戰與機遇並存,同時以歐美新一輪財富收割為重點,對我國發起金融戰並不是妄言和猜測,而是已經短兵相接,只是我們大多數人並沒有感受到而已。
我們感受到的只是世界經濟供應鏈在重塑、出口受阻、生意難做、錢越來越難掙了,很多人對此怨聲載道,但是除了我們面臨的結構升級以外,世界金融戰和貿易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面對金融戰帶給我們的衝擊,一旦應對不利我國的國民財富將成為歐美的收割對象和目標。
我們國家有高智慧的能人,面對西方世界財富收割周期亂局從容應對,並可能將這一金融戰衝擊變成我國的社會經濟秩序重塑和產業結構升級契機。我們看看這七大對策是如何應對的呢?
第一大對策,卡在美元加息前的周期抑制房地產泡沫並鎖定房地產資產池不發生泡沫危機風險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說過:美國享受着美元所創造的超級特權和不流眼淚的赤字,她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民族的資源和工廠。
從1975年石油美元體系建立到現在,美國共有四次通過自發性的降息加息行為收割全球,第一輪1976年降息到1980年左右美聯儲突然加息加息,拉美國家相繼爆發債務危機,導致拉美失去的十年;第二輪1989年降息1994年加息直接觸發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美元又一次收割了東南亞國家的財富;第三輪2006年降息引發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美國通過一系列的降息加息將自身危機轉移至全球,導致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歐洲遭到暴擊;2019年的疫情是美國第四輪降息加息周期,為應對疫情美國瘋狂印鈔,截止2022年底美國存量貨幣上漲6.22萬億美元,直接引發了美國通貨膨脹,在2022年後美國又通過不斷加息企圖回籠美元的同時收割我國居民的財富。
而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危機後財富被收割,基本的邏輯都是以房地產泡沫引爆為前提,因此我國在面對美國收割周期以前的2019年,主動通過控制房地產價格上漲的各種政策措施刺破房地產的泡沫,通過穩定房價和房價適當下調鎖定房地產資產,因此在美元持續上調存款利率的時候,我國的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形成危機,從而提前防止了美元加息周期對我國居民財富的收割。
第二大對策,在硬扛美元加息周期的同時,適時化解地方債務危機
2008年面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我國通過大量購買美國國債穩定了美國金融市場,通過降低人民幣利率、放寬信貸政策、特別是四萬億基建投資等方式刺激國內經濟增長助力全球的經濟復蘇,同時也解決了美國向世界收割財富的需求。
但這一次,我國卻生生地硬抗了美國對我國財富的收割,一是堅決拒絕增加購買美國國債,2019年底我國持有美國國債連續六個月減持,持倉規模降至1.0699萬億美元,再創近兩年來最低水平;2023年9月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連續第六個月減倉,總持倉規模降至了7781億美元,這是中國的美債持倉14年來首度低於8000億美元;儘管美國一再要求我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但我國完全根據需要加持和減持,從而壓縮了美國與我國金融對抗的財務空間。
二是美國希望通過美元加息引爆我國地方債務危機,但被我國成功化解,根據財政部的數據顯示, 2019年12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072億元,被西方分析報告認為地方債務規模過大會出現地方債務危機,外媒配合收割不斷炒作中國地方債務風險問題。但我國通過擠壓債務泡沫的方式,2023年末我國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餘額約15.87萬億元,2023年末我國政府法定負債率為56.1%,低於主要市場經濟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
第三大對策,進一步擴大對外金融開放,通過匯率和股市鎖定外資風險
美元通過加息收割世界財富,這次的目標自然是對準了我國的居民財富,因為歐洲的財富收割有限,日本作為美國的小弟收割已經不足夠填補美國財富的需求空缺,能夠滿足美國財富收割需求的只有我國。而收割的過程必然是通過美元加息誘導美元迴流,從而導致我國的資產價格大幅度下降或出現危機,從而達到收割的目的。
但我國應對合理直接對沖了美元加息的收割:
一是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對沖外資出逃,2022年通過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增加,外資准入門檻不斷降低,積極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2023年實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推進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2024年3月出台了《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提高了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
二是通過匯率的下降進一步鎖定外資,2022年全年我國匯率實現了9%的年度跌幅,2023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累計下跌1406點,跌幅為2.02%。
三是通過股市的註冊制實現更多的優質資產上市,從而擴大金融市場底部資產規模,2019年末A股市場共有376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65.8萬億元,占GDP比首次突破50%,創歷史新高; 2023年我國A股市場市值共計85.54萬億元,境內股票市場共有上市公司5346家。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和資產規模明顯增大。
第四大對策,等待美元加息周期一旦結束美元外溢期間開始緩慢地拉動股市
美元在2004年4月到2006年7月基準利率由1%——5.25%;這一輪加息是從2022年3月到2023年07月利率由0.25%——5.5%,9月21日美聯儲再次加息了75個基點,美聯儲利率加息已經結束,要確定的只是降息的時間點和降息的幅度。而降息才是收割世界財富的收關時間。
而我國一直在通過加大吸引內資外資的力度對沖美元的外流,同時完成我國金融市場的新興蓄水池建設,從而對沖美元利率降息潮的衝擊和影響。
近期我們推出了50多項金融對外開放的措施,特別是取消了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外國資本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引起國內國際資本的廣泛關注,而南京銀行也已經成為第一家外資第一大股東的銀行。同時在政策上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准入門檻,現在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業務範圍跟中資已經完全一致,完全實現了國民待遇。
第五大對策,以金融市場為主體拉動實體經濟,尤其是高科技完成一個產業的升級。
要保住我國居民的財富,僅僅防守是不可能的,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對於我國來說,做好自己的事情,發展實體經濟、實現高科技產業升級才是重中之重。
2024年我國匐的核心是支持以新質生產力為特徵的實體經濟,具體的五大政策措施是:第一是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以科技金融強有力支持科技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的發展;第二是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產業技術的進步,以綠色金融支持低碳發展的技術改造;第三是養老金融支持養老產業的發展,以創新養老金融體系體制來支持養老產業、養老服務的發展;第四是繼續大力發展普惠金融,以普惠金融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提升中小企業的活躍度;第五是以數字金融提升數字化產業發展,以數字金融支持數字經濟、數字貿易發展。
第六大對策,通過房地產業的軟着陸,實現我國房地產業的平衡健康發展。
我們前面說過,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都是通過房地產泡沫破滅來發生的,美元對世界財富的收割也是通過刺破房地產泡沫完成的。因此,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就非常有必要。
今年年初我國政策上強調,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標本兼治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維護經濟金融大局穩定。其中化解房地產風險也是三大重點之一。2024年的重點是優化房地產政策,對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要一視同仁給予支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因此,儘管今年沒有再提出“房住不炒”、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但從整體格局看,房地產政策的穩定仍然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基礎,這一點中期內不會改變。
第七大對策,以人民幣國際化實現對我國走向世界的基礎,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全球影響力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
我國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從2014年開始加快的,成為世界貨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結果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2022年末全球央行持有的人民幣儲備規模為2984億美元,佔比2.69%,在主要儲備貨幣中排名第五位,已經有80多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2024年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在全球佔比一度突破4.5%,超過日元躍居全球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是我國金融業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必須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2024年開始我國將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跨境使用,加大跨境支付系統建設及拓展力度,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央行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同時做好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和風險防範。
世界進入多極化的不穩定態勢之下,我國經濟、金融面臨的環境更加複雜,面對歐美對我國財富的收割預期落空,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但是我國的基本面仍然持續向好、財富的守護任務肯定值得期待。你看好未來的財富增長嗎?(麒鑒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