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佳儒
2024年,大模型和生成式AI站上風口,被視為商業變革的催化劑。在國內生成式AI領域,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湯”)是最具實力的玩家之一。
不久前,商湯發布截至2023年年度業績公告,公司實現營收34億元,同比下滑10.6%;年度虧損64.95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60.93億元增加6.6%。
下滑的營收和虧損的數據中,生成式AI成為商湯的業績亮點。年報顯示,商湯生成式AI收入突破11.84億元,實現199.9%的飛速增長,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由2022年的10.4%提升至34.8%。
商湯對生成式AI寄予厚望,“生成式AI對商湯來說已不僅僅是AI技術領域的變革性創新,更是逐步成為我們的核心業務。”
除此之外,生成式AI也是商湯盈利的曙光。商湯在2024年戰略目標中提到,推動核心業務盈利,集中資源於生成式AI業務以改善現金流和減少虧損。
長期以來,商湯頭頂亞洲領先的AI公司光環,在虧損的路上狂奔。
同花順顯示,2018年-2022年,商湯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34億元、49億元、121億元、171億元、60億元。生成式AI業務飛速發展的2023年,商湯又虧了64億元。
二級市場上,4月2日收盤,商湯港股股價報0.73元,總市值244億港元。相比股價高點9.7港元、市值高點3200億港元,商湯跌得只剩下零頭。
生成式AI火熱,二級市場卻沒有暖起來,生成式AI能否成為商湯苦尋的盈利解藥,進而提振投資者信心,還有待觀察。
生成式AI,元宇宙後的新寵
商湯,亞洲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根據沙利文的報告,按軟件相關收入計商湯為2020年中國最大的面向企業應用的計算機視覺軟件供應商,市場佔有率14%;第二大面向消費者應用的計算機視覺軟件供應商,市佔率9%。
2021年12月30日,商湯在港股上市,成為港股AI第一股,也是“AI四小龍“中第一個成功上市的企業。
商湯上市的2021年,元宇宙爆火。AI是構建元宇宙的關鍵基礎技術之一,這讓上揚看到了其中的商業機會。在商湯2021年年度業績公告和年報中,元宇宙成了高頻詞。
比如,智慧生活板塊另一個重要組成是商湯賦能元宇宙發展的SenseMARS火星混合現實平台業務。在SenseMARS上,AI生成內容、三維世界重建、數字人及虛擬形象等模塊,都是商湯已經形成深厚積累的產品功能點,可以讓開發者更快更好地開發元宇宙應用。
2021年報顯示,在2022年一季度,商湯完成組織架構升級,成立了數字空間事業群,充分整合在AI感知、AR及MR技術,算力及客戶生態的優勢,致力於打造行業領先的元宇宙賦能平台。
隨着元宇宙熱度褪去,2022年業績公告和年報中,元宇宙和SenseMARS出現頻率降低,2023年的業績公告中,元宇宙、SenseMARS均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生成式AI。
在2023年的業績公告中,商湯大篇幅展示了公司在生成式AI領域的優勢和成果。比如:我們的「日日新」大模型是國內首批通過《生成式AI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備案的八家大模型之一。我們的生成式AI業務,是我們成立十年以來,從無到有最快速度超過10億元收入體量的新業務。
不僅如此,2023年,商湯還將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車四大業務重組,明確了新的三大業務板塊: 生成式AI、傳統AI和智能汽車。其中,生成式AI位列板塊之首,且是未來重點發展方向和核心業務。
對於2024年規劃,商湯稱將加快生成式AI的商業化進程和市場滲透,並明確提出“推動核心業務盈利”,即將繼續優化集團運營效率,採取包括孵化和分拆非核心業務在內的策略,集中資源於生成式AI業務以改善現金流和減少虧損,推動核心業務盈利。
從商湯的表述中不難看出,生成式AI是商湯押下的重注,被視為幫助公司實現盈利的解藥。一旦核心業務盈利,那麼公司整體盈利可期。
業務“騰籠換鳥”後,未來還要虧多少?
作為一家高科技公司,商湯長期保持着高研發投入,這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2021年12月30日,商湯在港股上市,上市後,公司依然沒有實現盈利。
2021年至2023年,商湯營收分別為47億元、38億元、34億元,同期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71億元、60億元、64億元。加上2018年至2020年的虧損,商湯6年虧了500億元。
商湯長期虧損,發展依靠持續地融資,估值出現巨大波動。
從2014年成立開始到2021年上市前,商湯累計已完成超10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願景基金、高通創投、深創投、阿里巴巴等。多輪融資後,商湯科技一度是全球估值最高的AI獨角獸,上市前估值約120億美元。
2021年12月30日上市後,商湯市值進一步提高。2022年1月4日,商湯股價創下9.7港元高點,總市值最高3200億港元。然而,兩年時間,商湯股價跌入低谷。
商湯股價最大單日跌幅是在2022年6月30日,跌幅高達46.77%。當天,商湯迎大規模解禁,上市前投資者和基石投資者涉股233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70%。
為了應對大規模解禁可能導致的股價波動,商湯管理層提前宣布延長股票鎖定期,最終也沒能阻止股價大跌。
據媒體報道,當日商湯成交規模為61.98億港元,較上一交易日的1.58億港元的成交量,擴大三十餘倍。
此後,商湯股價繼續下探。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商湯股價低谷反彈,漲幅180%。最近一年時間,商湯股價幾乎是單邊下行,2024年3月27日還創下歷史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港交所公告,軟銀在解禁後多次減持商湯股票,最近一次是2024年3月14日,減持6177.2萬股,每股平均價為0.9131港元,持股比例降至6.82%。
此前的招股書顯示,軟銀是商湯第二大股東,從2018年C+輪融資開始,軟銀多次參與商湯融資,持有約47億商湯B股,佔總股本約18%。
2023年7月,商湯公告稱,收到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Taobao Holding Limited通知,其已經有序出售所持有的商湯的所有B類股份。
商湯股價跌入谷底,重要股東減持,持續虧損被視為重要原因。如今,商湯業務“騰籠換鳥”,未來發力生成式AI,並將核心業務實現盈利作為戰略目標。
那麼,商湯何時盈利?
國金證券分析師近日發布研報,預計商湯2024至2026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7.8/-33.8/-20.1億元,虧損同比縮窄25.8%/29.3%/40.5%。
根據券商預計,商湯未來還將繼續虧損,預計2024至2026年合計虧損100億元,實際情況如何,有待時間驗證。
綜合來看,商湯在生成式AI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業務發展迅速,2023年該業務營收破10億元。未來,商湯押注生成式AI,意在以此為突破口,儘快實現公司盈利。
商湯是“AI四小龍“之首,若能依靠生成式AI率先實現盈利,也對其他AI企業盈利提供參考。商湯未來的業績和二級市場表現情況,我們將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