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濟戰爭序幕拉開,炒作“外資撤離中國”,是何意圖?
近期,我國吸收外資出現了一定的下滑趨勢,這立即引發了一些外媒的炒作,他們紛紛宣稱“外資正在撤離中國”,“中國不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目的地”,“中國投資環境日趨惡劣”,並渲染在華投資的各種“風險”,試圖唱衰中國經濟。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引資態勢和未來前景呢?
“外企撤資”謠言如何誕生
最近,聽說我國在外資引進這塊兒的數據好像有點下滑,而這個“下滑”我要重點跟大家解釋一下,因為謠言就是這麼起來的,西方媒體在這裡玩了一個春秋筆法。
這所謂的“下滑”是指增長下滑,這就好比,你開超市之前每天都能月入1000元,但就今天收入下滑了20元,只收到980元,實際上你還是盈利的。
但在西方的炒作下這就成了你倒閉的前兆,而這種敘述方式就是西方常用的春秋筆法,目的就是拚命地渲染在華投資的風險,想把整個中國經濟說成是“即將坍塌的危房”。
其實幾乎外媒每年都會炒作“外資要撤出中國”,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咱們得明白一點,外資企業在我國的投資這個事情其實是挺複雜的,有好多因素都會影響到它們。
現在的中國正好在轉型過程中,好多低端中下游的外資企業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才決定調整它們的投資策略跑路。
但是呢,不能就這樣簡單地認為所有的外資企業都想逃跑,實際上,還有很多外資企業還是很看好中國市場的前景和機會,會繼續大力投資中國。
其次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政治因素,有時候一些國外媒體炒作“外資撤出中國”,可能也是受了這個的影響。
它們可能會為了符合某些政治立場或者滿足某些利益的需要,故意挑選一些新聞來解讀,誤導人們對中國投資環境的看法。
所以,看到這些報道的時候,咱們可別被騙了,得冷靜思考,認真權衡這些消息的真假和靠譜程度。
再說了,媒體之間的競爭壓力,還有那些需要點擊率、人氣等等商業利益的因素,也可能讓一些國外媒體捏造出“外資想要逃跑”的假象來。
這些媒體為了博取關注,可能會選擇一些比較能引起爭論的新聞來播報,完全不管那個新聞是不是真的,或者是不是公平公正的。
其實說實話,我國其實還是全世界最吸引人的投資地方之一,這一點我會放在下面講。
我國有着世界最大的市場,完善的產業結構,優秀的人才資源和優美宜居以及營商環境,這些都是中國對外資企業有着無可抵擋魅力的原因。
而且,咱們國家政府從沒停下過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政策的腳步,還加緊跟其他各個國家搞貿易合作,給外資企業提供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和賺錢機會。
所以,咱們得理智看待外資流動的情況和原因,別跟着那些毫無證據的外媒節奏和敘事邏輯走。
實際情況如何?
關於這個問題我國的相關媒體,特意向權威部門的領導們問了個究竟,同時還跟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和商業協會的負責人進行了深入地交談。
實際上就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咱們中國新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又多達53,766家,比之前同期整整提高了39.7%。
這麼顯著的增長也證明了西方媒體炒作是一回事,而企業用腳投票是另一回事,這怎麼了這就是他們對中國市場未來充滿信心的證明。
雖然整體來看,實際使用的外來投資金額是稍微下滑了8%,變成了11,339.1億元,但這些其實都是因為新冠疫情留下的“疤痕效應”以及複雜的地緣政治等外部因素搞出來的。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的司長朱冰詳細地解釋過,之前的疫情導致全國各地的人員流動和招商考察交流之類的活動都受到了限制,這樣外商要來投資,尤其是那些新的項目,那就得多忙活一陣子了。
項目從啟動到建立公司,找地方建廠、然後真正投入生產,有時候甚至會拖好幾年才能完成,這樣一來,實到外資的數據自然也就跟着拖後腿了。
另外,有些國家還想着把自家的產業和錢都收回來,出台各種各樣的涉華投資限制措施,這也給正常的跨國投資帶來了不少困擾。
看看現在全球經濟正艱難地復蘇着,各種不確定因素和高利率都對全球範圍內的投資產生了不好的影響。
就拿去年來說吧,雖然全球的國外直接投資總體上還是增長的,但如果剔除了一些中間環節的投資,實際上投資的數量反而下降了18%。
在這個全球跨國投資熱度低的情況下,咱們中國下功夫引進來的那些資金還能算是相當不錯了。
實際上,咱們中國吸引的外資總額還一直保持在歷史最高的水平,從2020年開始,咱們中國引入的外資(包括金融類型的投資)總計首次超過一萬億人民幣,並且在2021年和2022年連續保持穩定增長。
就連到了2023年,外資引入還是保持了一萬億人民幣的規模,這已經是歷史上排名第三的記錄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咱們中國引進來的外資結構一直在不斷優化。
比如在2023年,高科技產業引入的外資就佔到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37.3%,比起2022年還提高了1.2個百分點,這個數字也是歷史上從未見過的。
德國審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區主席蔣穎就曾說過:“我們和世界上很多的客戶聊天時發現,中國作為一個超級大的市場和全球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仍然是吸引全球投資的人氣之星。”
關於那些質疑“中國投資環境變差”的聲音,我國之前為了改善實在是花了大力氣,政府給政策大力支持,一直在打造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最好的經商環境。
根據北京國際貿易促進會發布的那份《2023年度中國營商環境研究報告》可以看出,被問卷調查的各家企業對於中國營商環境的評價總得分竟然高達4.36分(滿分可是打5分),而且幾乎有90%的企業都表示很滿意或者更高程度的讚賞。
最近一份來自中國美國商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也顯示出,被調查的企業們在去年全年財務狀況相較於上一年也有了進步,而且還對未來兩年的生意發展抱有着更加樂觀的期望。
甚至有約50%的受訪企業把中國排進了全球的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中。
“春風”襲來,外企持續加碼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在堅持,不停拓展發展產業,政府也特別注重讓外國投資企業能做到願意來,到留下來,再到一起發展。
比如如今我國的手機產業和新能源產業,這些都是外資在中國長期投資之後,為我國後續工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國政府在各種場合下不遺餘力地推動外資工作,一點點推出有利於提高經營環境質量的新政策。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外資24條”里高達60%以上的政策措施都已經被順利實施或者取得了很不錯的進展。
這個成績放眼全球都是十分亮眼,不僅展現出咱們中國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還顯示出中國努力實踐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承諾的誠意。
而我國的行政效率在這些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現在幾乎每個地方,每個部門都能嚴格執行這些政策,外國投資企業也能深深感受到我國政府在打造穩健、公正、有前瞻性的經營環境方面作出的努力。
這段時間以來,包括美國公司在內的全球各國的外資企業都持續看好我們投資熱土的中國市場的發展機會,紛紛大量增加他們在中國的投資。
今年,已經有不少外資新項目簽好了合約或者已經開工建設了,僅僅在開年1月這個月份,全國新成立的外商投資企業就達到了驚人的4588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4.4%之多。
據官方報道,到2024年,更多的外商投資促進舉措也會在緊張籌備和執行當中,其中有不少歐美來華的新投資者,他們都對此可是抱有很高的期待。
他覺得,通過簡化行政手續、節省企業開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等的方式,咱們中國一定是目前世界最好的投資市場之一,從而進一步壯大我們的產業規模。
這無疑將為咱們經濟的繁榮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同時也有助於塑造出“投資中國”這個招牌的正面形象。
信息來源:
《炒作“外資撤離中國”是何意圖?鄭永年:西方在打“中國經濟認知戰”》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