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2024年02月28日22:35:12 財經 1806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中遠收購德國漢堡港碼頭股份。

2.02 億美元和100億美元

根據報告,去年交易量進一步下降。投資和收購的價值從43億美元下降到20億美元。 然而,對於大多數收購,沒有有關購買價格的信息。

在德國,中國投資者的收購和投資數量從26起小幅上升至28起。 然而,這遠低於 2016 年創紀錄的 68起。德國的投資額為2.02 億美元,也處於 2010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主要包括中遠收購德國漢堡港碼頭股份等。不過,這個數字來沒有把初創企業的收購包括在中國企業的風險投資中。而德國在中國投資卻超過100億美元。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電視一台報道

“中國企業在德國收購數量的小幅增長尚未扭轉這一趨勢。”安永西歐中國商業服務合伙人兼主管孫毅表示:“中國企業在歐洲收購方面仍持謹慎態度。”在工業和高科技領域,中國投資者更傾向於在德國投資。在歐洲高科技行業的 26 筆交易中,有 7 家受到影響的德國公司。安永表示,24 起收購工業公司的交易中有 8 起發生在德國。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去年收購創新低

美國仍是主要投資目標

安永的數據顯示,中國在德國的投資總體上只佔次要地位。 德國以28筆交易與日本西班牙並列第九。 美國以 225 筆交易位居榜首,其次是英國(113 筆)。 順序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2016年,中國仍然是德國第四大投資國。但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德國是2023年歐洲的主要目的地。 2021年和2022年,歐洲交易量最多的是英國。

總體來說,歐盟國家受歡迎度越來越低。這與歐盟國家越來越差的政治和經濟環境有關。由於俄烏衝突、難民危機、高通脹等一系列危機的影響。與其他國家相比,歐洲公司的稅收負擔或能源成本較高,其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差。此外,破舊的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方面的缺陷、過多的官僚主義、教育系統的問題以及社會日益老齡化,都是大問題。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美國仍最受中企歡迎

外國投資的高門檻

這是該研究表明可以解釋交易水平下降的另一個原因:“潛在的中國投資者正在仔細研究某些收購候選人的選擇是否會導致政府的抵制和公眾辯論,”孫解釋道。

現在,歐盟外國投資的障礙非常高,尤其是在關鍵領域,以至於在早期階段就放棄了原本具有戰略意義的收購。 德國聯邦政府去年7月通過的“新中國戰略”就是一個例子。新中國戰略的後果是什麼?該戰略呼籲德國企業降低與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 據稱,中國越遠離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規範和規則”,個別行業或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就越嚴重,可能會成為一個問題。報告稱,德國應該努力降低與中國經濟關係的風險。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收購Kleo Connect公司被禁止

根據這一戰略,德國聯邦政府可以施加條件或禁止收購或參股國內公司。 據稱,該測試標準可能損害德國或歐盟的公共秩序或安全,或損害德國的基本安全利益。 投資項目影響的行業對公共秩序或安全越重要,審查准入門檻越低。

截止去年9月,德國聯邦經濟審查了來自潛在外國買家的 40 項投資。其中,對中國投資者審查最多,達到12項。不過,對來自美國的潛在投資者的審查也達到10 項。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為5 項。與中國相關方正在進行的案件涉及機械工程(四起案件)、信息和通信技術和航空航天(各兩起案件)以及衛生、金屬和鋼鐵工業、媒體和能源領域。德國內閣去年禁止中國大股東上海航天通信衛星技術有限公司(SSST)收購德國衛星公司Kleo Connect GmbH。經濟部長哈貝克部長還多次對中國投資者的企業投資表示擔憂。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華為在德國的歐洲總部

收購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安永專家表示,通過併購活動進軍歐洲,對中國企業目前來說已經不再重要。 孫說,中國企業在歐洲收購方面仍持謹慎態度。 這些公司專註於現有的投資組合並改善自身的業務狀況。

“其中一部分還包括歐洲投資的分離,例如汽車行業的投資。” 儘管收購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但一些中國投資者正專註於“在歐洲建設大型工廠,特別是在電動汽車和電池領域”。

中企歐洲收購創12年來最低,德媒:變得不再重要 - 天天要聞

歐洲處於持續危機之中

此外,中國專家表示,新冠疫情導致出入境和併購活動受到大規模限制。 但後來並沒有出現預期的追趕效應,孫說。 原因是中國企業在許多歐洲國家有時會面臨相當大的政治阻力。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許多中國企業現在加強自主研發,許多領域已經超越歐洲。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過去五年,中國在全球綠色技術領域的專利數量,已經從 11000 項增加到 37000項,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相比之下:德國在同一時期註冊了近 10000 項此類專利。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油價“一夜大漲”!6月17日調價後92號汽油價格,蛋價、豆油如何 - 天天要聞

油價“一夜大漲”!6月17日調價後92號汽油價格,蛋價、豆油如何

豆油市場:本周,6月份USDA數據出爐,對於美豆舊數據進行了一定調整,同時,下調了巴西大豆產量預期100萬噸至1.53億噸,報告呈現中性偏空的局面!受此因素,美豆市場呈現震蕩偏弱的走勢,國內連粕價格隨盤下行,現貨豆粕以及豆油價格有一定下行的表現!其中,在豆油方面,截止本周四,國內主流沿海油廠,一級大豆油批發均價...
中銀宏觀:政府債發行節奏加速,助力社融增速回升 - 天天要聞

中銀宏觀:政府債發行節奏加速,助力社融增速回升

5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0684億元,同比多增5088億元,略高於wind一致預期。5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長8.4%,較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5月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加速是拉動社融同比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表內融資受禁止手工補息、金融“擠水分”等
M2下滑、LPR降息與央行“不斷警告債市風險”--理解當前的“貨幣邏輯” - 天天要聞

M2下滑、LPR降息與央行“不斷警告債市風險”--理解當前的“貨幣邏輯”

本周發布的最新金融數據引發市場頗多關注,其中社融與M2雙雙下滑,疊加剪刀差加速走擴成重點。背後的原因究竟有哪些?社融數據發布後,有不少機構對此進行了深度剖析,在理解當前“貨幣邏輯”的基礎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思路。比如國泰君安在6月15日發布的研報中便提到了“如果短期內LPR不下調,那麼破解這一循環的最好方式...
2024年1季度結婚登記同比減少17.8萬對,全年數據或繼續下降 - 天天要聞

2024年1季度結婚登記同比減少17.8萬對,全年數據或繼續下降

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2024年6月14日,民政部發布2024年1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1季度全國結婚登記數為196.9萬對,較之2023年同期的214.7萬對,減少了17.8萬對,降幅明顯。與此同時,離婚登記也從去年同期的64.1萬對降至57.3萬對,減少6.8萬對。在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少子化的背景下,結婚登記數的變化不時引發熱議。長期追...
給小微企業的“及時雨”...... - 天天要聞

給小微企業的“及時雨”......

法治體檢真是我們小微企業的及時雨。近日,沭陽縣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團來到某公司開展法治體檢,針對公司各種合同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分析和建議。同時,介紹小微企業生產銷售的相關保障政策措施,以及向相關部門申請的渠道與方式等。沭陽縣司法局、縣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聯合開展“法治護航同心暖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
50年石油美元協議到期 沙特:不再續約 - 天天要聞

50年石油美元協議到期 沙特:不再續約

沙特石油資源儲備豐富,在中東地區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民日報供圖  據《今日印度》周刊網站6月13日報道,據媒體報道,沙特阿拉伯決定不再與美國續簽已有數十年歷史的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於今年6月9日到期。該協議最初簽署於1974年6月8日,是美國全球經濟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官員希望該協議能鼓勵沙特生產更多石...
寧波一化工企業停產,相關部門回應! - 天天要聞

寧波一化工企業停產,相關部門回應!

寧波博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繳稅問題停產,稅務部門回應。6月13日晚間,寧波博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停產公告,公司於6月12日起對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40萬噸/年環保芳烴油生產裝置及相關配套裝置進行停產。
2023年廣東21市GDP第二產業,深圳超萬億,汕頭湛江排非珠一二 - 天天要聞

2023年廣東21市GDP第二產業,深圳超萬億,汕頭湛江排非珠一二

2023年廣東21市GDP第二產業,深圳超萬億,汕頭湛江排非珠一二 雲浮2023年GDP第二產業387.29億元,增長3.3%梅州2023年GDP第二產業444.11億元,增長9.5%河源2023年GDP第二產業499.12億元,增長4.7%韶關2023年GDP第二產業559.16億元,增長3.2%汕尾2023年GDP第二產業563.89億元,增長5.7%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