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跳跳說科技
現階段中,不少的企業面臨著在中國市場投資的阻礙。例如說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投資審查令,亦或者是炒作“風險化”等等,阻止更多的本土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增加投資。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國家的外資投資也迎來了首次的下降。
據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信息顯示,在2023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金額為11339.1億元,同比下降了8.0%。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1998年以來外商直接投資的首次下降。不過,這並不意味着西方國家的阻攔是有效的,相反他們處於一個無效的局面。
根據德國公布德企對華投資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德國企業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了4.3%,達到119億歐元,創下了過去德國企業投資的歷史新高。由此可見,在西方國家各種手段的阻攔下,所謂的阻止外企投資沒有明顯的效果。
那麼,為什麼明明出現了下降,卻說這是一個無效的局面呢?
因為雖說是下降,但其實這樣的變動是符合正常的範圍。要知道,在去年的時候全球的外國直接投資都處於下降的局面,且高達18%。其中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分別下降了28%和9%。顯然,在多種因素,如地緣因素、經濟增速放緩等等情況下,外資的投資放緩也是正常的波動情況。而且,對比起來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的幅度還沒有那麼達到讓人“岌岌可危”的程度。
畢竟,德國企業的整體直接投資處於上升的水平。而按照目前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看好來說,他們在新的一年或許還會加碼投資,這相當於說西方國家的一些炒作其實沒有明顯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於外資直接投資這一方面,我方也早就表過態:繼續對外開放,並且擴大範圍。並且在下一步研究取消或者是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的可行性,吸引更多全球的企業進入到中國市場。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一幕,並不是很樂意。因為我們國內的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亦或者是進入到海外企業,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對待。然而我們卻要積極的吸引外資,加深他們和國內市場綁定的機會,這多少會讓人心中有些不平衡。但如果這樣想就錯了。
一直以來,西方國家都想將中國市場上的投資扣上“不安全”的名號,如果我們不擴大對外開放的範圍,導致更多的外資企業撤離,這相當於自己證實了這一點。相反,如果我們擴大開放的範圍,這就能讓他們打不成自己的算盤。更重要的是,吸引了更多的投資也加強了我們自己供應鏈的競爭力以及市場話語權。
就筆者看來我們需要構建一個國際化的運營市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被“脫鉤”造成一定的衝擊。總的來說,我方這一步的策略還是走得相當正確。
對此,你們是怎麼看待這個事情的呢?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