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地位受威脅,通用醫療正式“獨立”

2023年01月06日20:37:30 財經 1891

近日,工業巨頭通用電氣旗下醫療健康業務完成分拆,GE HealthCare(以下簡稱“通用醫療”)作為獨立上市公司,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開始交易。作為中國高端醫療器械市場曾經的三大壟斷者之一,通用醫療在CT類、磁共振MRI類、核醫學類以及血管造影機DSA等大型高精尖診斷器械類領域佔據着極高的市場份額。不過,近兩年國內醫療新基建持續發力,國產醫療器械逐漸崛起,打破了原來被外國公司壟斷的基本格局,通用醫療在國內市場的發展空間也進一步壓縮。

壟斷地位受威脅,通用醫療正式“獨立” - 天天要聞

上市首日市值大漲

當地時間1月4日,也就是上市首日,通用醫療收報60.49美元/股,上漲8.02%,市值漲至265.46億美元,當地時間1月5日,通用醫療股價最高上漲到62.98美元/股,最終以58.14美元/股收盤。

這標誌着通用醫療作為一家獨立於通用電氣的公司正式上市,也是通用電氣分拆三大業務部分計劃的第一步。通用電氣向其股東分配了80.1%的通用醫療流通股份,每持有3股通用電氣普通股的股東將有權獲得1股通用醫療的普通股,拆分完成後,通用電氣保留了約19.9%通用醫療在發行的普通股股票。

壟斷地位受威脅,通用醫療正式“獨立” - 天天要聞

早在2021年11月,通用電氣就宣布將把醫療健康、航空航天、電力和可再生能源部門分拆為三家公司,預計於2024年初全部完成;2022年7月,通用電氣發布了其拆分後的三家公司的名稱和品牌標識,醫療板塊啟用GE HealthCare的名稱,GE能源業務包括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數字業務和能源金融服務,使用GE Vernova的名稱,GE航空業務使用GE Aerospace的名稱。

這三家企業仍延續使用GE原有的品牌標識,但更換了配色,其中GE HealthCare的配色為紫色,GE Vernova的標識為綠色,GE Aerospace的標識為藍黑色。

通用電氣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Larry Culp表示,通用醫療的順利拆分是公司轉型、專註於關鍵增長領域的里程碑時刻,GE Vernova和GE Aerospace將在2024年初按計劃獨立上市,繼續推動智能高效的未來航空,並推進凈零脫碳的能源轉型。

據通用醫療預計,該公司的目標市場規模將從2021年的840億美元增至2025年的1020億美元。

深耕中國市場40餘年

資本市場,將子公司分拆上市的現象屢見不鮮,好處是可以增加融資渠道,如果分拆後子公司估值水平提升,對母公司估值提升會有幫助,壞處是,分拆上市會攤薄母公司在子公司的控股比例,如果處理不好會造成合併報表內的歸母凈利潤部分被稀釋,歸母凈資產也會相應減少。

對於通用醫療和通用電氣來說,分拆上市的結果同樣如此。

通用醫療是赫赫有名的通用集團旗下的醫療健康業務部門,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擁有約5.6萬名員工,年營收超170億美元,提供智能設備、數據分析、軟件應用和服務,實現從疾病診斷、治療到監護的全方位精準醫療生態體系。

壟斷地位受威脅,通用醫療正式“獨立” - 天天要聞

從1979年開始,通用醫療在中國開展業務,於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辦事處。1991年,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成為GE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隨後成立華倫公司,與海鷹集團公司合資成立無錫工廠。

目前,通用醫療在中國已構建了高端醫療設備的研發和國產能力。自2011年起,中國團隊本土研發並投入市場超過80款創新產品。通用醫療在中國共建有四大全球生產基地:在北京建有CT掃描系統和X光成像系統工廠,全球每三台CT中有兩台產自於此;在上海建有造影劑生產基地,生產的90%造影劑供貨於全球市場;天津建有磁共振成像系統生產基地,GE在全球銷售的每兩台磁共振產品中就有一台來自天津工廠;在無錫建有超聲、麻醉、心電、患者監護等臨床護理設備工廠,無錫工廠生產的超聲產品佔比GE全球超聲銷售量40%。

據通用醫療官方介紹,該公司正全速推進在中國的數字化進程,其數字醫療戰略以Edison愛迪生數字醫療智能平台為基礎,結合醫院智能管理(APM、RCC放射科指揮中心、Mural重症監護指揮中心)、雲計算(雲心電、雲影像)和人工智能(全流程人工智能磁共振技術平台、冠脈醫學影像處理AI分析系統、新冠AI分析平台LK2.0),幫助醫院和醫生實現更優臨床和運營決策,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落地,為患者帶來更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壟斷格局被打破

作為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柱之一,醫療器械具有高度的戰略性、帶動性和成長性。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19-2022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大數據及標杆企業運行監測報告》,全球方面,2017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美元,2018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為4278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規模將接近6000億美元,2017-2024年間複合增長率為5.6%。

而作為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三大巨頭之一,通用醫療在全球和中國市場都佔有重要的市場地位。(三大巨頭被稱為“GPS”,其中,“G”代表的就是通用電氣,“P”指的是飛利浦,“S”代表的則是西門子。)相關數據顯示,這三家巨頭在影像醫療設備的全球市場佔比已經達到了60%-70%,在國內,高端影像這一設備領域裡,我國從這三家進口的產品佔比曾達到總體的90%以上。

壟斷地位受威脅,通用醫療正式“獨立” - 天天要聞

不過,近幾年國外醫療器械在我國的壟斷地位有所打破。根據灼識諮詢數據,2015年-2020 年,CT、RT、移動DR、乳腺機等產品的國產份額提升比例達 38.3%、14.9%、116.5%、33.9%,未來有望進一步得到提升。

這一方面得益於我國醫療企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政策的利好。2018年,國家葯監局修訂發布《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也提出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審評審批。

據國家葯監局統計,截至2022年6月15日,已有超過383個產品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155個創新性強、技術含量高、臨床價值顯著的產品上市。僅2021年就有35款創新醫療器械獲批上市。

與此同時,一批創新成果及高新企業湧現出來。數據顯示,我國醫療器械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7年的2593家逐漸增長至2021年的6279家,佔比22.2%。截至2021年底,超過300項醫療器械產品進入了國家級創新器械審批程序,其中134項獲批上市。

在業內人士看來,儘管國產醫療器械與包括通用醫療在內的三大巨頭相比仍然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隨着未來國產技術的不斷完善,通用醫療在中國市場的發展空間可能會進一步壓縮。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假睫毛產業帶這樣“煥”新 - 天天要聞

假睫毛產業帶這樣“煥”新

解碼2025外貿經濟新形勢及行業新趨勢、TikTok助力睫都商家出海銷售、睫毛產業出海合規解決方案……4月16日—20日,多家電商平台陸續來到青島路演,幫助假睫毛產業帶的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位於青島平度假睫毛產業帶的商家發現,假睫毛行業加速
QFII大舉加倉 - 天天要聞

QFII大舉加倉

【導讀】2025年一季度末QFII持倉動向曝光 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 隨着2025年一季報的披露,QFII在A股市場的最新投資動向浮出水面。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共有69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QFII的身影,共持有80.63億股,期末持有總市值達到1172.13億元,較去年末增長3.15%。 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一季...
...困於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 天天要聞

...困於算法“越跑越虧”!里程費跌破1元、抽成提高……平台與司機...

“完成2000單獎勵0.01元”,近日某網約車平台這一讓人匪夷所思的“獎勵新規”,在網約車司機圈裡炸開了鍋。司機們紛紛吐槽,這是變相侮辱。這0.01元的“天價獎勵”,也打破了網約車上線十餘年的最低紀錄。日前,青島市公布2025年一季度青島市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日均完成5單以下的車輛22264輛,佔比達36.73%,也揭示了當下...
小縣大城的四個典型案例 | 《財經》書摘 - 天天要聞

小縣大城的四個典型案例 | 《財經》書摘

《小縣大城》周立 羅建章 著中信出版集團2025年3月文|周立 羅建章在城鎮化的歷史長河裡,小縣大城如同一顆遺珠,雖小卻蘊含著無盡的生機與活力。它的前世或許是默默無聞的小縣城,深藏在群山之間,被時間遺忘,被世人忽視。然而,隨着縣域經濟的崛起,一場悄然的變革開始在這裡展開。曾經的小縣城因為人口的集聚和產業的崛...
泛林 2025 年 3 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4%,中國大陸貢獻 31% - 天天要聞

泛林 2025 年 3 月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24.4%,中國大陸貢獻 31%

IT之家 5 月 3 日消息,全球四大半導體設備企業之一的泛林集團 Lam Research 當地時間 4 月 23 日公布了其截至今年 3 月 30 日的 2025 年 3 月季度財務數據。在該季度中,泛林實現 47 億 2017.5 萬美元(IT之家註:現匯率約合 342 億元人民幣)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24.4%,環比增長 7.9%;其 GAAP 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