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2022年10月15日19:27:14 財經 1130

這是熊貓貝貝的第1343篇原創文章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1

本質挖掘:從中國幾次應對通脹的成功經驗,看懂中國的體制優勢


放眼全世界,中國應對和解決通脹的能力,毫無疑問是最成功的,而且,對於通脹的管理,在過去幾十年裡面,中國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有了足夠的方式方法和工具的準備。

客觀來說,中國這個國家,對於通脹,有種刻在骨子裡面的反感和敏感。

將CPI物價指數連續上漲或下跌兩個季度以上作為通脹或通縮的衡量,判斷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五次通脹和三次通縮,時間都持續長達一年以上,下圖中標記的分別是這幾次通脹、通縮達到極值的年份。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遠的不用去分析,意義不大,直接從改革開放以來這5次通脹,中國是如何應對和結果,就能看出很多本質的東西:

我國曆次通脹分析

(一)1980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為了恢復國內經濟,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黨的工作重心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隨後經濟出現了快速的增長,大規模的基建投資建設導致財政支出激增,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財政赤字,央行為了解決財政赤字,大量發行貨幣,貨幣供應量M0從1978年的212億元擴張到1980年的346.2億元,上漲了63.3%。過量的貨幣發行必定會引起通貨膨脹CPI物價指數從1978年的0.7%上漲到1980年的7.5%。

快速上行的通貨膨脹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抑制通脹,1980年12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政府採取了壓縮基本建設投資、收縮銀根等一系列措施,通貨膨脹在1981年得到抑制,歷時兩年多。

(二)1985年

1984年,中央政府提倡加快改革,建設“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地方政府響應號召,擴大投資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1983年的16.2%上漲到1985年的38.8%;而1984年的貨幣供應量M2 比1983年新增1071.3億元,過快的社會投資引起社會總需求過旺。同年,國務院決定實行工資改革,使得居民實際收入大幅上揚。社會投資增長以及居民收入增速快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通貨膨脹再次出現,CPI價格指數從1984年的2.7%上漲到1985年的9.3%。

為了抑制此次通脹,國務院採取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通過緊銀根,減少貨幣發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抑制物價上揚,本次通脹歷時三年。1985年通貨膨脹剛剛得到控制,我國馬上又經歷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通脹。

(三)1988年

中央為了理順價格機制,1988年上半年放開肉、蛋、菜、糖價格,7月底,又放開名煙、酒價格,名煙酒價格一下上漲5至10倍,社會出現搶購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又規划出台物價工資改革方案。改革需要穩定的經濟增長環境,為了使經濟保持較高的增速,緊縮的政策開始鬆動,貨幣供應M0同比增速從1987年的19.4%上漲至1988年的46.7%,1988年CPI物價指數一下暴漲至18.8%。

1989年,中央召開會議整頓經濟秩序,採取減少社會總需求,控制貸款規模緊縮銀根,提高利率回籠貨幣等政策,1990年通脹得到控制,歷時三年。

(四)1994年

1993年,中央為了進一步理順價格,先後放開了糧食、鋼鐵及部分統配煤炭的價格,調整提高了原木、水泥的出廠價格,並對部分原油價格實行了議價。生產要素價格上升推動企業成本大幅上漲。隨後,中央又出台了工資改革制度,進一步添加企業的成本負擔,最終造成物價上漲。與此同時,1993-1994年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高速增長,1994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25.5%;而貨幣供給量在1992年已經開始上漲,影響滯後到1994年,加劇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不平衡,拉動市場物價的上漲。1994年,CPI物價指數上漲到了24.1%的極高水平。

在抑制通脹方面,政府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提高銀行存貸利率,減少貨幣供應量,在1996年通脹得到控制,歷時三年。

(五)2011年

2011年,因內外因的共同影響,造成了此次的通貨膨脹。首先,09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以及為了對沖巨額的外匯占款,央行拋出20萬億人民幣,導致了當時的流動性過剩。2010年12月份 M2的增長率處於19.72%的較高水平,過多的貨幣供應形成潛在的通貨膨脹壓力。其次,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於我國對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進口依存度較高,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再者,當時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國內總需求過剩,加大了通脹壓力。2011年,CPI物價指數上漲至5.4%,是1996年以來的最高值。

穩定物價成為了當時的首要任務,央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密集上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2010年-2011年期間,上調5次基準利率12次存款準備金率,到2011年6月20日,存款準備金率高達21.5%。2011年末通脹得到控制,歷時一年多。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絡

通過歷史的回顧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的通脹多發於市場經濟改革的浪潮中,伴隨着的是經濟的高速上漲,通過大規模發行貨幣,擴大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建設穩定經濟發展,宏觀經濟上表現為投資增速和貨供應量快速上漲,CPI物價指數隨之上揚。面對不同時期的通脹,政府採取了多樣的應對措施,收縮銀根減少貨幣流通以及控制投資壓縮社會總需求是政府採用頻率最高且效果最好的兩項政策。

復盤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家幾輪成功應對通脹的經驗,其實很明顯的結論就是,中國對付貨幣通脹,是具有明顯的舉國體制優勢的。

不要以為這都是理所應當的,管控通脹的能力,實際上在經濟時代就決定了一個國家和經濟體的長期命運。

當然,大範圍的通脹國家能解決,小範圍的市場炒作,比如2010年左右出現的蒜你狠姜你軍,在中國國家出手以後,還能蹦躂幾下?

有依有據地說,因為資本擴張和人性慾望導致的惡性通脹,實際上在中國是沒有長期存在,興風作浪的土壤的。

請記住這個重要的結論。穩健和安全,豈是用嘴說的?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2

基於認知,該如何理性研判2022年9月份經濟數據所釋放的信號?


回到當下來看,10月14日,統計局公布9月物價數據:CPI同比上漲2.8%,預期3%,前值2.5%;PPI同比上漲0.9%,預期1.1%,前值2.3%。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統計局官網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統計局官網

然後一眾鼓吹中國通脹的論調就出現了,還說得有依有據的:

未來通脹可能上漲,三個因素:

疫情導致消費偏低,通脹壓力暫時藏起來

貨幣寬鬆,導致基礎貨幣量大,未來的隱患:(今年M2貨幣增量相當於:印出了一個英國,二個俄羅斯,三個伊朗,四個沙特....)

三季度人民幣貶值幅度創歷史紀錄,進口漲價壓力或在3-6個月後顯現

直接說結論,CPI沒有超過市場利率,甚至都沒有達到政策利率,談通脹就是耍流氓。

更進一步說,考慮到疫情對商業活動和經濟環境的持續影響,基於當前的經濟數據走向,中國經濟更應該考慮的,是通縮風險!

從數據出發,有依有據給大家分析一下:

9月CPI上行主要是食品帶來,非食品CPI、核心CPI兩個口徑都在放緩。食品之中,豬肉和蔬菜是兩個主要帶動項。9月菜價環比略超季節性,部分與前期高溫少雨天氣有關。

9月非食品CPI同比為1.5%,低於前值的1.7%;核心CPI同比為0.6%,低於前值的0.8%。

CPI的上漲主要由食品價格帶來,9月CPI食品項同比為8.8%,高於前值的6.1%。

如果再進一步拆分食品,則豬肉和蔬菜是主要帶動。9月鮮菜價格環比上漲6.8%,帶動同比由前值的6.0%擴大至12.1%;豬肉價格環比上漲5.4%,帶動同比由前值的22.4%擴大至36.0%。

9月租賃房房租環比為-0.2%,低於8月的零增長,亦低於正常的季節性。

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也在偏弱區間,2022年2月以來環比均為負增長。

要看懂這個數據,就要先理解中國國家的經濟紅線管理邏輯

中國不具備惡性通脹的可能,主要是國家在基礎民生消費上,長期以來都嚴格管控。

什麼是基礎民生消費?很簡單,衣食住行。

分項解釋一下,一目了然:

衣,這個沒問題,生產過剩的中國工業製造,服裝價格在中國沒有任何炒作空間,生產者卷得要死,這個問題實際上中國改開以後就不存在了;

食,基礎糧食價格,國家管控紅線,再大的資本和利益集團都不敢碰的絕對紅線,保障糧食糧價,是國策級別的國家戰略,城裡的朋友不知道,就給大家說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戶最低標準,其實就是根據糧食價格進行制定的。在中國,想要餓死都是奢望。

住,不是商品房房價,而是房租,以政府公租房,廉租房為標準,基本上只要有勞動收入都能達到;

行,這個就不用多說了,中國出行價格,全球最低,基礎公路和高鐵建設全球第一。

只要民生消費基礎這四條紅線能守住,中國經濟就不會出亂子,畢竟14億人口的大國。

但是其他非基礎的消費,有周期性的上漲和波動,就不能苛求國家都要按照理想管控好了。

國家能托底保障14億人吃飽穿暖,但是不能保證所有人都能買上商品房,天天大魚大肉。

回到9月份數據來看,實際上就是豬肉周期漲價拉動了CPI,沒有豬肉漲價,就沒有CPI表現。

拿掉豬肉,再來聊聊通脹?簡直是誤人子弟。

不就是想用通脹概念向市場和民眾販賣焦慮,忽悠在疫情衝擊壓力之下艱難求生的更多群體,去加槓桿買房,或者把儲蓄拿出來投資?

賺錢嘛,可以理解,但是變着花樣忽悠,那就是沒良心了。

直擊本質,理性研判:

  • 9月CPI和PPI漲幅雙雙低於預期,顯示總需求弱於預期。
  • 9月CPI比8月略微反彈,主要是豬肉和蔬菜價格導致,屬於季節性因素。
  • 2022年前9個月CPI平均2.0%,四季度會回落,全年通脹完全無憂。
  • PPI高位回落,已經跌破1,通縮壓力增加。
  • 核心CPI漲幅只有0.6%,是很低的數字,今年核心CPI一直不高(低於1.5)。
  • 年內存在進一步降息、降準的可能性。


通脹還是通縮,這是方向問題,很重要,方向看不準的危害,比什麼都不做更大。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3

趨勢研判:接下來的四季度,中國經濟環境將迎來哪些可能的變化?


接下來的四季度,中國經濟的走向,受到外圍和內部兩個維度的綜合影響,這裡簡單談幾點個人的趨勢研判觀點:

1,美聯儲加息繼續,全球流動性緊縮,抑制需求,不利於中國外貿出口,對中國外匯創收有遏制效應,對應到國內會擠壓貨幣政策和利率的調整空間。

這樣的趨勢,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以前,會持續得到加強,總的來說,中國國內經濟實際上目前不具備全面放開的空間。

2,戰爭天然帶有通脹性質,對於中國而言,俄烏衝突最大的影響其實是輸入性通脹影響,客觀來說,國家已經將這樣的壓力充分緩解解決。但是俄烏衝突的走向,依然會在全球範圍造成通脹影響。

3,中國的疫情管控和國家態度,是中國經濟當前通縮壓力最大的來源,當然這沒有任何討論的意義,事實就是這樣的,後續中國經濟復蘇和消費恢復,疫情和相應管控的調整,至關重要。

4,“房住不炒”大基調已經成為現實,房產不會成為貨幣現象集中的對象。

5,考慮到強美元周期影響,中國金融市場需要謹慎,不要有穩定持續行情這樣的期待。

更多的應該是伴隨大國經濟博弈的波動調整。


言簡意賅,不說廢話,直擊關鍵。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寫在最後:

信任中國國家的經濟管理能力,相信中國未來經濟的潛力和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文章最後,談幾點個人觀點:

1,2022年的年內,特別是四季度,不確定性依然很大,股市、房市繼續觀望,等待時機。

2,國內貨幣政策趨松是必然趨勢,繼續看好長期國債的安全資產價值。

3,寬貨幣,緊信用是必然,這是國家經濟管控的必然邏輯。

4,利率繼續下行值得期待,但是空間有限。

5,國家經濟保障以外短期可能出現一些過熱現象,要用理性的態度去看待,而不要被所謂通脹風險論調影響。

6,年內CPI峰值可能已經出現,後續中國經濟現實情況是要緩解通縮壓力,而不是去解決什麼不存在的通脹風險。

7,十月中國重要會議值得高度關注,後續中國經濟的走向和趨勢,將會有很多明確的信號在這次會議上得到釋放。


以上,就是對9月份經濟數據進行的專題分析和討論內容,和各位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分享。

時值大會召開之際,衷心祝福自己的祖國,國運昌隆,期待中國國家,接下來能夠帶領所有中國人,走向更加美好和有盼頭的明天!

從中國幾次治理通脹的歷史經驗中,來看懂當下的經濟數據趨勢信號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採購商加緊“囤貨”!深圳港口貨量增加 美線出貨高峰或將提前 - 天天要聞

美國採購商加緊“囤貨”!深圳港口貨量增加 美線出貨高峰或將提前

在中美關稅政策調整後,美國採購商加緊“囤貨”,美線海運熱度上升。受此影響,不少航運公司調整運力,港口作業繁忙。深圳鹽田港承擔著全國超四分之一的對美出口貨運量,記者對其進行了探訪。在前往鹽田港的路途中記者看到,路上的集卡川流不息,閘口處的集卡也排起了隊。記者了解到,船公司正在緊急調配加班船掛靠鹽田港,...
早安營口 | 2025年5月26日 - 天天要聞

早安營口 | 2025年5月26日

天氣預報今天白天到夜間:晴,夜間轉多雲,局部有陣雨,降水概率70%,西南風4到5級,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16℃。舒適度指數:2級/人體感覺暖、不舒適。紫外線輻射強度:4級/強,對人體危害較大,應注意預防。森林火險等級:3級/可以燃燒,嚴禁野外用火。聚焦5月25日7時30分,“山海有情 鮁馬前行”中國銀行·2025營口鮁魚...
2025遼寧養老金“提低控高”下:7000元養老金能漲多少? - 天天要聞

2025遼寧養老金“提低控高”下:7000元養老金能漲多少?

2025遼寧養老金“提低控高”下:7000元養老金能漲多少?2025 年遼寧省養老金調整方案尚未正式公布,但“提低控高”這一政策理念或將在今年養老金調整政策中得以體現。那麼,這一政策對高養老金 7000 元群體影響如何?他們的養老金能漲多少
2025年安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30年工齡能漲多少? - 天天要聞

2025年安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30年工齡能漲多少?

2025年安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30年工齡能漲多少?2025年安徽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將如何調整?對於擁有30年工齡的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能漲多少?這無疑是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雖然具體調整方案尚未出爐,但我們可以根據過往經驗和相關趨勢
政經譚 | 國常會通過《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網絡交易平台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公開徵求意見 - 天天要聞

政經譚 | 國常會通過《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網絡交易平台收費行為合規指南》公開徵求意見

國務院審議通過《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5月2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研究進一步健全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關舉措,討論《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會議指出,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趨,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