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4開啟,意味着這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各位地產同仁們該倒計時沖業績的可以開始沖業績了!
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有多蕭瑟,相信大家都看在眼裡,你問我從何衝起?我只想說,如今唯有政策能救市。
今年以來,大大小小的政策不斷,但真正觸到市場痛點的卻很少,所以市場反映效果平平。眼瞅着這一年都要結束了,還不出台一些勁爆政策激發一下市場活力?此時不出更待何時啊。
於是在Q4剛剛開始,房地產市場便迎來了第一則好消息:
據最新報道,央行和銀保監會兩部門要求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六家國有銀行,加大對房地產融資的支持力度。每家銀行年內至少提供1000億元融資支持,形式包括抵押貸、按揭貸、開發貸或購買債券等。
也就是說,今年四季度,六大行將至少向房地產提供總計6000億元的融資支持。這6000億元算是硬性指標,真正落實可能還會視市場情況繼續加碼。
那麼這6000億元能給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首先給大家看一組數據:據中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房地產新增貸款累計新增0.67萬億,不到去年同期的1/3,占各項新增貸款金額的比例僅為4.9%,佔比創近年新低。這個數據相對於去年來說是很少的。
圖源:中指數據
而Q4加碼的這6000億元就相當於是今年上半年的房地產新增貸款份額那麼多,也就是說,咱們要在接下來的3個月里,新增上半年6個月那麼多的融資,這麼看來,這個數字還是很大的。
那麼這麼一筆錢將怎麼分配,怎麼花呢?
據了解,農行傾向於將新增融資派給央國企、頭部優質房企;中行有望將這筆千億融資畫出一定額度給未爆雷房企。
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房企分化仍在繼續,因此未來各位在投資或買房時要認準優質房企,不僅自身實力更強硬,而且關鍵時刻會有金融端的托底保障,避免不良資產情況的發生。
增加融資對於開發商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否也是這麼認為的呢?
可以看到,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期已經趨向悲觀,從“買房必增值”到“不買就不會虧”,消費者的心態已經出現了明顯轉變,在這種情況下,“買房”成為了看不見底的投入,而信心的重構成為當前市場最難的課題,恐怕不是一下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所能夠拯救的。
10月1日-7日國慶期間,中指研究院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較去年國慶假期下滑超三成,同比減少37.7%。極個別城市,例如濟南樓市成交有所增長,大部分城市的表現總體上仍然不太理想。而這個數據,還是在國慶節前各地一城一策的政策落地之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如果沒有政策加持,成績會更差。
圖源:中指數據
目前來看,今年的樓市一年到頭都挺魔幻的,如果非要從全年來看,第四季度的購買環境顯然要優於前三季度,這是在市場動蕩相對平穩的情況下,且高層介入管控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如今6000億元“已到賬”,這筆錢至關重要,可能會改變目前的市場形勢,而接下來3個月的融資分配,也有可能會決定未來房企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