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的斯梅代雷沃鋼廠,以它進入21世紀以來的艱難求存之路,見證了美國企業的自大和沒落,以及中國工業實力的崛起。
這家鋼廠起初是塞爾維亞規模最大的鋼廠,在經歷百年滄桑後瀕臨倒閉,2002年美國鋼鐵公司以3300萬美元將其收購,自信滿滿地要讓其起死回生。
可是美國鋼鐵公司經營了9年依然沒有扭虧為盈,反而負債卻越來越多。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結果美國一天也不想再經營下去,在經過倉促談判之後,以1美元的價格將其賣給了塞爾維亞政府。
後來中國鋼鐵企業河鋼集團以4600萬歐元將這座鋼廠收購,僅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就使其扭虧為盈,幾年後又成為了塞爾維亞實力第一的鋼廠。
斯梅代雷沃鋼廠曾經在近百年的時間裡都是塞爾維亞的第一大鋼廠,後來為什麼會變得瀕臨倒閉呢?
在美國經歷了9年的失敗經營之後,中國又是如何讓這座鋼廠起死回生的呢?
百年大廠為何走向沒落
雖然塞爾維亞國土面積並不遼闊,但是擁有着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的意識,當年塞爾維亞政府跟隨工業革命的腳步,於1913年創辦了這座斯梅代雷沃鋼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憑藉塞爾維亞國人的勤勞和智慧,鋼廠越做越大,直至成為了塞爾維亞的第一大鋼廠,即使經歷了戰火紛飛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鋼廠都一直屹立不倒。
但是隨着後來世界各國飛速進入現代化,塞爾維亞鋼廠的發展節奏逐漸和世界先進鋼廠存在越來越大的差距。
再加上後來經歷的種種世界性金融危機,鋼廠更是變得難以為繼。
2002年7月,存在了99年的塞爾維亞第一大鋼廠正式宣布破產。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一消息在其國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對於全體國民來說,意味着一個龐然大物轟然倒塌。
整座鋼廠一共有5000多名員工,擁有碩大的車間廠房,本來在正常情況下每年的鋼產量為220萬噸,一旦徹底停產,工人全部解散,勢必會對社會造成不小的影響。
不僅僅和鋼廠有關的許多企業的業務會受到影響,而且下崗工人們的去向也會成為一大問題。
雖然會造成種種影響,但是宣布破產也是無奈之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為了儘可能減少鋼廠破產對國家造成的影響,塞爾維亞政府人員抱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在國際社會中多方尋找願意接手這座大鋼廠的企業,希望能給斯梅代雷沃鋼廠找到一條起死回生的道路。
美國人自信滿滿地來到了塞爾維亞
這時美國鋼鐵公司注意到了這座鋼廠,美國在世界各地發展霸權主義的同時,其資本觸角也一直努力伸向世界各地。
再加上歐盟和美國存在諸多合作關係,因此美國鋼鐵公司在對鋼廠進行考察之後,自信滿滿地表示願意收購這座已經倒閉的鋼廠。
美國鋼鐵公司
這正是塞爾維亞政府所樂見其成的,於是馬上籤訂了合同,在斯梅代雷沃鋼廠宣布破產的第二年,即2003年,以3300萬美元把該廠賣給了美國鋼鐵公司。
美鋼財大氣粗,自認為有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撐,讓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鋼廠起死回生並不難。
在美鋼總部的支持下,各種新型的儀器設備開進了鋼廠中,各級管理人員從美國本土被派到塞爾維亞,他們每個人都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他們本以為像開連鎖商場一樣,把本土的鋼廠經營模式照搬到塞爾維亞的斯梅代雷沃鋼廠,就完全可以用資本的力量讓鋼廠重新煥發生機。
但是美國人的自大最終讓他們走向了失敗。
美國鋼鐵公司
這座鋼廠不僅沒有在美國鋼鐵公司的運作下起死回生,反而在相繼出現的各種問題上屢屢受挫,崛起之路還沒有開始,就在泥濘之中走向了下坡路。
在美國鋼鐵公司常年的經營之下,這座鋼廠不僅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扭虧為盈,反而欠了越來越多的錢,在年復一年的虧損中變得負債纍纍。
美國鋼鐵公司自身也希望能通過這座鋼廠賺到錢,於是一次又一次經過高層管理層磋商之後決定繼續嘗試經營,就這樣一直經營了9年時間。
9年的苦苦支撐讓美國人在這座鋼廠中越來越看不到希望。
圖片來源於網絡
更令他們深為苦惱的是,這座鋼廠不僅賺不到錢,而且為了維持廠子的運轉,美國鋼鐵公司還要每年拿出一定的資金倒貼進去。
再加上年年產生的各種負債,簡直成了讓美鋼不斷虧錢的無底洞。
美國人當初接手這座鋼廠時所擁有的滿滿的信心,此時已經被連年的虧損消磨乾淨,美國鋼鐵公司中沒有人再相信塞爾維亞這座百年鋼廠有扭虧為盈的可能。
經過不斷的商議之後,美國鋼鐵公司高層終於下定決心,要放棄斯梅代雷沃鋼廠。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時這座鋼廠對於美國人來說已經完全是一隻燙手的山芋,多拿在手上一天都覺得燙手。
因為多經營一天,他們都要往裡面貼錢,卻得不到一點盈利。
放棄這座鋼廠有兩個手段,一個是宣布破產,一個是直接轉賣。
宣布破產需要走許多程序,而且一部分債務還是需要由美國鋼鐵公司償還,這對於美鋼來說只會賠得更多,於是將鋼廠轉賣成了美鋼的最佳選擇。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是尋找買方就成了個困難,當時世界上沒有哪一家企業願意接手這座鋼廠。
畢竟資產雄厚的美國鋼鐵公司在經營了9年時間都沒能扭虧為盈,在世界各個大型鋼鐵企業的眼裡,這座鋼廠的經營難度一定非同一般。
美國鋼鐵公司無奈之下,只能把這座鋼廠原來的主人——塞爾維亞政府作為了第一出售對象。
起初塞爾維亞政府也非常不願意重新接手這座鋼廠,畢竟當年廠子就是在政府的經營下走向沒落的,如果政府重新接手,那鋼廠未來的命運依然十有八九會走向破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可是美國並不跟塞爾維亞講什麼道理,直接拿出霸權主義的態度,從政治上向塞爾維亞政府施壓。
塞爾維亞在許多方面都依賴美國的合作與援助,在美國的種種壓力之下不得不再次接手了這個燙手的山芋。
而美國急於出手,也很識趣地沒有向塞爾維亞政府要太多錢,僅僅象徵性地要了一美元,就將這個碩大的包袱甩給了塞爾維亞政府。
從當初以3300萬美元接手,到後來以1美元出手,美國鋼鐵公司賠掉的不僅僅是這近3300萬美元的差價,而且還有9年來對鋼廠的各種投入。
圖片來源於網絡
美國人為了利益最大化,在離開之前還帶走了其之前投入的各種先進設備,讓這座百年鋼廠的生產條件一夜之間回到了9年前。
塞爾維亞政府再次拿起了這個燙手的山芋,許多官員認為,美國鋼鐵公司都沒有把它經營起來,那看來鋼廠已經到了非倒閉不可的地步了,於是政府中普遍贊同讓鋼廠倒閉。
可是許多民眾依然不答應,尤其是鋼廠中的五千多名工人更是持反對意見,他們沒有人願意看着自己工作了一輩子的鋼廠就這樣不復存在。
在工人們的呼籲下,越來越多的民眾希望政府繼續積極為鋼廠尋求出路。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無奈之下,政府暫時先將這座鋼廠勉強經營下去。
而塞爾維亞政府本來就不富裕的財政,根本就沒有實力支撐鋼廠運轉和發展的資金需求,於是政府一邊經營一邊為鋼廠尋找着下家。
2014年,新上任的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開始持續關注斯梅代雷沃鋼廠的發展狀況,他決心親自為鋼廠尋找買主,讓鋼廠的5000多名工人能夠保住自己的工作甚至過上更好的生活。
武契奇
中國如何不到一年讓鋼廠扭虧為盈
這時早已經迅速崛起的中國鋼鐵企業,引起了武契奇的注意,武契奇於2016年找到了中國,他主動和中國政府提出,將斯梅代雷沃鋼廠賣給中國鋼鐵企業。
我國和塞爾維亞多年來擁有着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為了考察收購斯梅代雷沃鋼廠的可行性,我國最大的鋼鐵企業——河鋼集團專門派人前往塞爾維亞進行了考察。
考察結果令中塞兩方人員都感到高興,斯梅代雷沃鋼廠扭虧為盈,完全具有可能。
一番磋商之後,中國河鋼最終和塞爾維亞政府敲定價格,在2016年4月,河鋼集團以4600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座鋼廠。
河鋼集團派出冶鐵部部長趙軍,帶領8個人,組成領導小組前往塞爾維亞負責這座鋼廠的管理工作,鋼廠原來的各級塞爾維亞工作人員和車間工人全部保留。
原有的5050名塞爾維亞人,共同期待着9個中國人來到鋼廠讓鋼廠起死回生。
起初大多數塞爾維亞人心裡直犯嘀咕,當初美國人帶着許多設備過來,都沒有把鋼廠經營好,如今中國人只來了9個人,沒有運來任何設備,真的能行嗎?
領導小組
趙軍他們沒有讓塞爾維亞人失望,為了能改善鋼廠的經營狀況,他們首先從管理層面做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他們發現之前鋼廠的賬目都是以塞爾維亞貨幣作為統計數目的單位,而結算的時候卻使用美元作為單位,這樣的話使得財務流程非常繁瑣。
中方管理人員首先對此項問題進行了整改,針對塞爾維亞國內的銷售賬目統一使用塞爾維亞貨幣,進出口賬目則使用人民幣或美元。
另外在與工人相處的方式上,中方人員弘揚平等觀念,和工人們在同一個食堂里吃飯,和他們一樣坐公共交通上下班,遇到任何問題都會積極和工人溝通,讓塞爾維亞工人們感到十分親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管理層面的基本整改做好了,中方人員立即開始着手進行業務整改。
要想讓鋼廠扭虧為盈,就要從兩個方面着手,一個是降低成本,一個是擴大銷量。
中方人員首先從降低成本開始入手,對生產流程和原材料進行檢查。
檢查之後中方人員提出,可以在鋼廠的鐵礦石中添加入一定含量的塊礦,這樣完全可以在不影響鋼鐵原有質量的情況下,明顯降低原材料成本。
起初塞方工作人員因為沒有見過這種做法,並不同意,而這種方法是河鋼內部已經使用多年並充分經歷過實踐檢驗的科學方法,中方人員為塞方人員進行了精心的實驗演示,終於讓對方信服。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從這些方面做出種種努力之後,斯梅代雷沃鋼廠的經營狀況很快就有了好轉,不必要的成本不斷得到縮減,運營效率不斷得到提升。
工人們幹勁十足,這座百年大鋼廠重新煥發了生機,不再像以前那樣死氣沉沉。
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中國河鋼就讓斯梅代雷沃鋼廠扭虧為盈,之後營業額也不斷上升。
在中國接手鋼廠之前,其年鋼產量不足100萬噸,而僅僅在接手兩年以後的2018年,鋼廠的鋼產量就達到了176.9萬噸。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鋼廠的經營狀況不斷進步的同時,工人們的生活質量也不斷得到改善,食堂的衛生條件越來越好,飯菜越來越可口。
工人們上下班逐漸有了通勤班車,在鋼廠工作的五千多人的衣食住行都變得越來越井然有序。
如今的斯梅代雷沃鋼廠不僅已經起死回生,而且重新成為了塞爾維亞實力第一的鋼鐵大廠。
當年美國人用9年的時間都沒能扭虧為盈的鋼廠,中國人僅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成功做到,這讓美國人感到慚愧不已。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座鋼廠不僅僅讓5000多名塞爾維亞工作人員過上了幸福有保障的生活,而且為中國河鋼集團創造了一筆收入,以一個雙贏的經營項目成為了中塞兩國人民友好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