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丨劉傑
據《紅周刊》統計,將於9月13日至9月16日網上申購的新股共有10家,與上周新股申購數量相當。在即將申購的10家公司中,科創板4家、創業板2家、北證2家、上證和深證主板各1家。行業類別涉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7大行業(詳見附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周的10家新股公司中,有3家公司涉“5G”概念,他們分別是信科移動、邦彥技術和一博科技。其中,前兩家公司均專註於移動通信領域,而一博科技業務範圍更為廣泛些,除網絡通信外,其產品還涉及工業控制、智慧交通等。
此外,滷味巨頭紫燕食品和知名家居企業箭牌家居也有不少的看點,兩家公司分別登陸上證及深證主板,對消費股感興趣的投資者可以留意。
總體來看,下周即將申購的公司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內均有着不俗的表現,但與此同時,近來新股破發的趨勢有所增加,因此,在把握新股投資機會的同時,也要注意“打新”背後存在的風險。
信科移動研發團隊強大
一博科技實控人有華為背景
即將網上申購的公司中,信科移動、一博科技、邦彥技術同屬於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具體業務有所不同,但均是圍繞5G信息技術開展業務。
信科移動是全球少數同時具備移動通信網絡全系列設備和移動通信技術服務能力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長期專註於移動通信國際標準、底層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憑藉自主知識產權的移動通信技術標準打破了國外移動通信技術領域壟斷地位,成為我國IMT-2020(5G)推進組的核心成員。
信科移動研發人員佔比始終保持在45%以上,且碩士學歷以上佔比超28%。其中,核心技術團隊12人,技術專家團隊中5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位首席科學家。其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約42.16億元,近三年研發費用率高達28.71%,遠遠超過了科創板5%的標準值,在5G設備領域,研發開拓力度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一博科技是一家以印製電路板(PCB)設計服務為基礎,同時提供印製電路板裝配(PCBA)製造服務的一站式硬件創新服務商,公司典型的PCBA產品應用在5G基站,是5G網絡的核心設備。
據招股書顯示,一博科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湯昌茂、王燦鍾、柯漢生、鄭宇峰、朱興建、李慶海、吳均,合計持股78.34%。前述七人均有華為的任職背景,湯昌茂在1998年2月至2002年7月擔任華為的工程師、項目經理,剩餘六人也在不同時間段擔任過華為的工程師。
一博科技稱,PCB設計業務是其形成行業口碑的重要驅動業務,而PCBA製造服務業務為前述業務的拓展。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1年,其PCB設計服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25.80%、22.43%、20.58%,收入佔比並不高。其營收來源主要依靠PCBA製造服務業務,報告期內,該業務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保持在74%以上。
另據招股書披露,2020年,一博科技PCB設計服務業務營業收入為1.29億元,占我國理論PCB設計市場規模的比例約為0.34%-0.46%,市場佔有率不高,故其在該業務的創收上尚需努力。
不過,一博科技的研發工程師團隊規模明顯領先於行業內其他公司,目前其擁有超過600人的PCB設計研發工程師團隊,人均行業經驗在6年以上。而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截至2021末,興森科技擁有近300人的專業設計師團隊,金百澤擁有研發技術人員250人,因此,一博科技未來能否憑藉技術優勢嶄露頭角,我們拭目以待。
比較受投資者關注的邦彥技術則是一家軍工企業,也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信息通信和信息安全設備的研發、製造、銷售和服務,核心業務包括融合通信、艦船通信和信息安全三大板塊。
在研發方面,邦彥技術共有研發人員140人,佔總人數的39.11%。2019年-2021年的三年中,公司研發投入共計1.7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為20%。在高研發投入的助力下,公司形成了63項發明專利(含2項國防專利)。此外,公司承擔了多項軍隊或總體單位等軍工單位委託研製的科研項目,包括已定型產品36款和正在進行的23個型號研製項目,保障了公司技術的前沿性。
紫燕食品營收直逼“滷味三巨頭”
紫燕食品是一家農副食品企業,主營業務為滷製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夫妻肺片、百味雞、藤椒雞等以雞、鴨、牛、豬等禽畜類產品以及蔬菜、水產品、豆製品等為原材料的滷製食品,應用場景以佐餐消費為主、休閑消費為輔,主要品牌為“紫燕”。
本次,紫燕食品計劃募集資金7.80億元,用於生產基地、倉儲基地、研發中心的建設及品牌宣傳及市場推廣。根據市場數據,2020年中國滷製食品行業市場規模約在2500億元至3100億元之間,其中,佐餐滷製食品行業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可達到2800億元。在滷製品行業快速成長及集中度提升的背景下,紫燕食品通過上市融資擴大產能,為其增添羽翼。
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滷味三巨頭”——絕味食品、周黑鴨、煌上煌,在2021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5.49億元、28.89億元、23.39億元,而紫燕食品當年營收規模為30.92億元,已經超越周黑鴨和煌上煌。
上述情況得益於紫燕食品分布廣泛的連鎖經營店,據招股書顯示,其全國範圍內發展出超過5100家門店,產品覆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的150多個城市,2020年,公司在國內滷製食品市場零售端的佔有率約為1.48%~1.84%。
值得注意的是,紫燕食品原材料占其主營業務成本80%以上,其中整雞、牛肉、雞爪、牛雜、豬蹄、豬耳等約佔原材料採購總額的50%以上。近年來,由於受動物疫情或其他自然災害、養殖成本、通貨膨脹、市場供需等因素的影響,原材料的價格出現了一定的波動。未來若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而其不能及時實施有效策略的話,將對其毛利率和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細分龍頭森鷹窗業業績受房企波及
在即將網上申購的公司中,森鷹窗業的關注度也頗高,其所處行業為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製品業,主要從事定製化節能鋁包木窗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據中國建築金屬結構協會鋼木窗委員會、全國工商聯傢具裝飾業商會認定,2017年-2019年度,森鷹窗業在鋁包木窗生產規模、市場銷售量上,連續三年在國內同類企業中排名第一。
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6月30日,森鷹窗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8億元、8.37億元、9.57億元、3.1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19%、14.85%、14.36%、-9.86%,實現凈利潤分別為7586.28萬元、1.27億元、1.28億元、2398.38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6.91%、67.43%、1.13%、-43.17%。可見,2021年,其凈利潤增速放緩,至2022年上半年,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業績表現不算理想。
究其原因,森鷹窗業銷售主要採取大宗業務模式,報告期內,其大宗業務模式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在50%以上。該模式系公司向房地產商、裝修裝飾公司等大宗業務客戶直接提供定製化節能鋁包木窗產品的銷售模式,由於房地產景氣度下行,森鷹窗業的大宗業務模式也受到波及,故出現銷售規模收縮的情況。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下游房企正面臨資金鏈挑戰,債務違約消息不斷,故森鷹窗業需要警惕客戶後續回款情況。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其應收賬款餘額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2.24%、42.90%和36.03%,佔比較高,截至2022年6月末,其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金額為3.01億元,數目較大。倘若森鷹窗業未來出現客戶債務違約情況,其則需計提壞賬準備,屆時恐將重傷其業績。
(本文已刊發於9月10日《紅周刊》,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