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智造科創板敲鐘,國產測序儀第一股潛力如何?

2022年09月09日10:46:14 財經 104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唯珂 實習生 楊斯琪 廣州報道

9月9日,華大智造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基因測序儀第一股。今日早間,華大智造股價高開107元/股,上漲22.34%,市值超400億元。

根據華大智造招股書和發行公告,華大智造此次發行數量為4131.95萬股,發行定價為每股87.18元。按本次發行價和新股發行數量,其預計募集資金36.02億元。發行市盈率為74.47倍,行業平均參考市盈率則為36.17倍。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華大智造的網上有效申購倍數達到了3851倍,發行人和承銷商啟動了“回撥機制”,最終網上發行數量約佔扣除最終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29.61%,中籤率0.0392%。

資本巨頭加持

華大智造成立於2016年,專註於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領域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提供生命數字化全套設備,為精準醫療、精準農業、精準健康等需求提供設備和解決方案。

通過收購美國Complete Genomics公司(後稱CG公司)獲取核心專利技術之後,華大智造組建了自己的測序儀研發團隊。目前華大智造已成為全球三家能自主研發並量產臨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的企業之一。

截至目前,華大智造已形成基因測序儀業務和實驗室自動化業務兩大板塊,布局了如遠程超聲機器人等新興領域產品。

因在基因測序設備領域具有發展潛力,華大智造在短短几年間倍受資本重視。2019年5月,華大智造迎來首輪戰略融資,融資規模超過2億美元。2020年上半年,在中信資本IDG資本、廣發信德、中洲鐵城等在內的諸多重量級投資機構加持下,華大智造的投後估值暴漲至220.49億元。

根據其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89.73%。一方面,受行業發展和疫情驅動,華大智造業績快速增長。2020年及2021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與新冠疫情相關的收入分別為19.85億元和23.44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41%和59.67%;非新冠業務收入也緊隨其後,2021年,剔除新冠疫情影響後,公司當期收入金額為15.84億元,高於2020年非新冠業務營收。

另一方面,華大智造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3.43億元、7億元和6.08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1.46%、25.19%和15.48%,研發費用率高於2021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研發投入佔比總營收的13%。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擁有的主要專利共計475項,境內專利217項,境外專利258項。

招股說明書披露,科創板上市後,華大智造募集資金擬投向華大智造智能製造及研發基地、華大智造研發中心、生產製造的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領域相關產品等。

如何衝破行業巨頭封鎖?

行業地位方面,基因測序行業設備及試劑耗材提供商主要包括華大智造、Illumina、ThermoFisher、PacificBioSciences和OxfordNanopore等。其中華大智造、Illumina和ThermoFisher使用的高通量測序技術目前佔據主要市場份額,居於領先地位。實驗室自動化服務板塊上,華大智造作為全球少數幾個已經成功研發出基因測序儀的公司之一,已積累各類自動化技術,若連接自主開發的測序儀,可建成一站式基因檢測工作站。隨着未來更多自主研發的實驗室自動化設備成功推出,公司有望成為核酸檢測領域技術領先的自動化設備廠商之一。

往下從業績規模來看,若以2021年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為參照,華大智造離Thermo Fisher和Danaher Corporation等國際巨頭的營收與盈利規模還有較大距離。

華大智造科創板敲鐘,國產測序儀第一股潛力如何? - 天天要聞

隨着在高通量測序技術上的突破,並且自主可控的源頭性核心技術體系的建立,華大智造在基因測序領域形成以“DNBSEQ測序技術”、“規則陣列芯片技術”、“測序儀光機電系統技術”等為代表的多項核心技術,華大智造解鎖海外市場,提高海外市場影響力。

“從2018年開始公司進行全球化開拓,市場布局、產品研發麵向全球,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產品服務,”華大智造副總裁劉健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華大智造的設備遠遠不止可以應用於公衛健康防控,還應用於臨床、農林、疾控、海關等領域。”

如今,華大智造產業布局輻射全球。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華大智造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以外地區的收入佔比分別為9.34%、67.49%和54.31%,公司海外市場收入佔比快速增長。

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華大智造業務遍及六大洲超過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設立14個子公司,服務用戶超1300個,並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科研、生產基地及培訓與售後服務中心。

根據Grand View Research 2020年發布的市場報告,華大智造、Illumina(因美納)、Thermo Fisher(賽默飛世爾)三家所採用的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市場佔有率超過90%,目前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Illumina被稱為全球基因測序儀寡頭,一度佔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90%的基因測序數據由其設備提供。由於新冠疫情爆發,華大智造獲得大量生產測序儀並用於核酸檢測的訂單。華大智造的出現,無疑讓Illumina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戰。

招股書顯示,自2019年以來,Illumina及其子公司在中國境外對華大智造及其子公司、經銷商、客戶發起多起涉專利、商標侵權訴訟案件。涉訴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德國、比利時瑞士、英國、瑞典、法國、西班牙、中國香港、丹麥土耳其芬蘭等12個國家和地區,在這些訴訟中,部分訴訟華大智造敗訴,相關產品被禁售,一些訴訟被駁回,還有一些訴訟還在審理中。

值得一提的是,7月15日,華大智造宣布,與Illumina就美國境內的所有未決訴訟達成和解,Illumina向華大智造賠償3.25億美元,承諾未來三年都將不會就專利侵權以及違反美國反壟斷法或不正當競爭起訴華大智造及其客戶。華大智造也於8月開始在美國銷售其基於CoolMPS技術的相關測序產品,並將於2023年1月開始銷售StandardMPS相關測序產品。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以及灼識諮詢《全球及中國生命科學綜合解決方案行業報告》的數據,在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測序能力進一步加強的共同促進作用下,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在過去數年間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預計到2030年,全球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245.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中國基因測序儀及耗材市場將達到303.9億元的市場規模。

面對未來持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劉健認為,“要想在國際競爭上佔有一席之地,華大智造必須有核心競爭力:要有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更好的響應速度。”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博裕關聯方擬收購北京SKP至多45%股權,Radiance將保留控制權 - 天天要聞

博裕關聯方擬收購北京SKP至多45%股權,Radiance將保留控制權

"Radiance對北京SKP的實際持股比例為60%。"作者:蘇打出品:明亮公司「明亮公司」獲悉,4月30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示“博裕五期美元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收購北京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股權案”,公示期至2025年5月9日。據公示信息,博裕五期美元基金通過其關聯方擬收購北京SKP部分股權。交易後,博裕五期美元基金關聯...
美國股市、匯市及國際油價5日均下跌 - 天天要聞

美國股市、匯市及國際油價5日均下跌

當地時間5月5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美元指數、國際油價均下跌。截至當天收盤,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0.24%;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跌幅為0.6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幅為0.74%。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當天下跌0.2%,在匯市尾市收於99.828。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6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 - 天天要聞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

5月5日拍攝的第137屆廣交會第三期現場。新華社記者 黃國保 攝新華社廣州5月5日電(記者丁樂、詹奕嘉)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線下展於5月5日在廣州閉幕,到會境外採購商人數和現場意向出口成交等多項指標刷新歷史紀錄。截至5月
恒生醫療指數ETF衝擊3連漲,近2周累計漲幅居可比基金首位 - 天天要聞

恒生醫療指數ETF衝擊3連漲,近2周累計漲幅居可比基金首位

截至2025年5月6日 11:09,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下跌1.54%。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海吉亞醫療領漲4.07%,威高股份上漲1.93%,東陽光長江葯業上漲1.91%;美中嘉和領跌,同源康醫藥-B、三生製藥跟跌。恒生醫療指數ETF(159557)上漲0.32%, 衝擊3連漲。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4月30日,恒生醫療指數ETF近2周累計上漲7.73%,漲
北交所大事件!今起正式迎來920新代碼,券商提醒六大交易細節 - 天天要聞

北交所大事件!今起正式迎來920新代碼,券商提醒六大交易細節

財聯社5月6日訊(記者 林堅)北交所正式迎來920代碼時代。根據北交所最新安排,穎泰生物、艾融軟件、龍竹科技、佳先股份、同享科技、球冠電纜等北交所6隻試點股票於5月6日起正式啟用920新代碼。財聯社記者注意到,4月30日以來,具備經紀業務資格的券商已陸續在微信公眾號、交易APP以及官網對北交所920代碼切換事宜做出相關...
《中國金融》|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穩妥有序推進金融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 - 天天要聞

《中國金融》|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穩妥有序推進金融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

導讀:在智能化時代,大模型不只是金融服務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是驅動金融變革的關鍵力量作者|李偉「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文章|《中國金融》2025年第9期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