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2022年06月30日00:20:12 財經 1605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 天天要聞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 天天要聞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 天天要聞


成功投資四定律

一般來說,價值投資者不會對股市行情進行預測,但這並不意味着其對未來的商業趨勢沒有看法。美國《傑出投資者文摘》1992年2月14日對富蘭克林坦普頓成長基金投資大師的約翰·坦普頓與馬克·霍羅威斯可的採訪,在這方面堪稱經典。

同樣是最傑出的投資大師,在全球化投資上,坦普頓要比巴菲特走得早走得遠,而他的後輩霍羅威斯可對香港股票與內地經濟的分析,15年後(2007年)年看來仍是很有見地:

“他們(中國人)是真正的創業者,如果你去過香港,就會發現這是個奇妙的地方,那是個瘋狂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些人充滿着無窮的能量,他們白天工作,晚上做自己的生意。中國人歷史上就有經商的傳統,他們知道如何經營企業。中國的改革開放可能是我們將要見證的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增長時期,會持續很長的時間。看着這個市場逐步開放,簡直是太美妙了。”

非常正確吧。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 天天要聞

約翰·坦普頓

我一直在Value上介紹坦普頓,雖然大多是他退休後倡導的“心靈原則”。但在這兒,坦普頓道出了自己的“成功投資四定律”:

第一條、節約的人最終將擁有奢侈品。在坦普頓看來,通過30年期、九成按揭的住房抵押貸款購買房子實際上要支付相當於房款2倍以上的利息,也是奢侈的人通常向節約的人支付利息的例子。還有,借款買股票的人通常最終都一敗塗地(他們被迫在錯誤的時間出售股票),很少有證券分析師最終非常有錢(這是因為他們難得節約,他們可以使別人富有而獲得很高的報酬)。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國家也是如此。100年前,美國人因節儉而聞名,那個時候,歐洲人著書立傳,擔心美國人買下歐洲所有的資產。現在,中國和越南等新興市場國家又以節儉而聞名,該是他們成功的時候了。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 天天要聞

第二條、悲觀時買入,樂觀時賣出。這不必多解釋,誰都懂,關鍵是執行力差,正如坦普頓所言,因為它“違背人性”。

第三條、所有的資產都有風險——特別是現金。這條有意思,人們都說現金最沒風險,但在任何一個國家,現金都在逐步失去購買力。坦普頓打了個比方:

“如果你在1933年出售了一家阿根廷的雜貨店,今天可能需要花費1億倍以上的金錢來買回這家店。雜貨店意味着合理的安全,但現金不是。從長期看,生息資產比現金、黃金、古董或其它資產更容易保持其價格。”

第四條、眾口一詞的投資註定是平庸的。坦普頓有段話講得很透徹:

“如果十個醫生告訴你吃某種葯,你最好還是吃這種葯。同樣,如果十個工程師告訴你用某種方法修建大橋,你最好用那種方法修建大橋。但在選擇股票時,眾口一詞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十個證券分析師告訴你買入某類資產,記住遠離它,它的股價必然已經反映出其受歡迎的程度。”

這一條我屢試不爽。每當我看到報紙上的評論家或記者在談論我持有的股票或所在的行業板塊,我的心就會往下沉,知道事情短期不妙了。當在開市前聽到一片愁雲慘淡之聲,我就會打起精神,股市今天十有八九會上揚。當然,對我這種中長線投資者來說,類似的觀察僅僅是自娛自樂,並不構成操作指標。

有些讀者看了Value後,忙說相見恨晚,我很能理解這種心情。比如我當初見到坦普頓對房產周期的看法就頗為受用。我在20世紀90年代感受到一波房產熱潮,然後看着它緩緩下跌至底部。但當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單位如何福利分房,根本沒花心思在房產市場上,及至 2001年左右,上海樓市再起,我對它的周期特點極為陌生,只能與股市周期類比,這就影響了自己的投資判斷。我們看坦普頓是怎麼說的:

“每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都有周期。通常來說周期都很長。主要國家股市的周期通常在6年左右,房地產市場的周期通常在18年左右。”

房地產市場周期是股市周期的三倍啊。像我這種對股市周期有點感覺的人,如果沒有行家指教,怎麼也轉不過彎來。

順便一提,本文的翻譯者張芹是位志願者,不取分文稿費。據說她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有着很好的財經與文化素養。我讀她的譯文,幾乎不“隔”,像讀中文般,真是享受。

儲蓄和投資才是通往富裕的道路 - 天天要聞

本卷報告的另一篇重頭文章是大衛·史雲生的《非核心資產》,這是相對於《核心資產》(詳見第7卷《投資者文摘》)而言。截至2007年6月底,這位53歲的首席投資官主持的耶魯大學基金的規模已增至225億美元,上年度投資回報率達28%,為7年來最大升幅(2000年則達41%的回報)。該投資回報優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及國際股市的升幅。耶大基金資產組合中,有約四分之一的股票、23%的對沖基金及16%的併購基金,另有28%投資於實質資產, 包括木材及物業等。

我已說過,由於《非核心資產》等文章都是針對個人投資者而寫的,史雲生並不贊同我們去效仿耶大基金。史雲生建議大家構建一個以股票投資為主、充分分散風險的投資組合,其核心資產的類別與配置是美國國內股票(30%)、國外已開發市場股票(15%)、新興市場股票(5%)、不動產證券化(20%)、美國政府公債(15%)和美國政府通貨膨脹聯動公債(15%)。也就是說,將70%的資金配置於與股票相近的資產,這符合以股票投資為主、每類資產配置介於5%-30%的分散風險投資的要求。

而在《非核心資產》中,史雲生認為美國國內公司債、高收益債券、免稅債券、資產抵押擔保證券、外國債券和對沖基金(避險)都有各自的嚴重缺點,無法滿足投資者的要求。

關於這些產品,一些證券書籍都有論述,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我還從未看過像史雲生那般直面批判它們致命缺點的。例如,與其買公司債,還不如做公司股東。因為股東才和公司的利益一致,一旦市場有利於公司債的持有人,公司就會啟動贖回條款,用固定的價錢提前贖回公司債。公司債的持有人因此會陷入“正面你贏,反面我輸”的雙輸境地,如果利率下跌,投資者持有的高面息債券會被贖回而成為輸家;如果利率上漲,投資人因為持有債券票面的利率低於市場,同樣也是輸家。總之,發行債券的公司無論如何都有利,兩者處於不平等的地位。

又如,避險基金投資屬於專業投資者的領域,因為只有他們才能投入非常多的資源來評估基金經理的優劣。加上高額的收費結構,尤其是考慮到調整風險後的報酬,個人投資者會發現,多數避險基金都很難創造足額的風險調整後的溢酬。



本篇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行業ETF風向標丨鋰礦領銜反彈,兩隻稀有金屬ETF半日漲超2% - 天天要聞

行業ETF風向標丨鋰礦領銜反彈,兩隻稀有金屬ETF半日漲超2%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趙雲6月26日上午,多題材股復蘇,其中稀有金屬整體表現最強,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和稀有金屬ETF(159608)半日漲幅均超過2%,是場內表現最好的行業ETF。投資邏輯來看,有色金屬供給曲線正變得陡峭,供給周期開啟。小金屬由於在地殼中含量相對較少,資源相對稀缺,因而在供給側呈現...
總投資37.7億元,金山區2024年第二季度16個產業項目開工 - 天天要聞

總投資37.7億元,金山區2024年第二季度16個產業項目開工

6月26日,2024年金山區重大產業項目第二季度開工活動在楓涇鎮一郎航空航天用高溫合金產業項目現場舉行。此次共有16個重大產業項目宣布開工建設,總投資37.7億元,涉及用地面積337畝。據悉,這16個項目涵蓋了綠色化工、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等多個戰略新興產業領域,高度契合金山產業發展定位,將為金山產業經濟高質量...
創業板指震蕩反彈漲0.45%,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丨早市熱點 - 天天要聞

創業板指震蕩反彈漲0.45%,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丨早市熱點

6月26日,A股三大指數早盤震蕩分化,創業板指反彈。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32%,深成指跌0.04%,創業板指漲0.45%。AI應用題材全線反彈,Kimi、ChatGPT方向領漲,鋰電池產業鏈午前拉升,消費電子、光伏、減速器、小金屬題材活躍。航運、煤炭、電力、黃金、家電、汽車板塊回調。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 一起回顧上午的市...
每日債市速遞 | 現券延續強勢,國債期貨多品種創新高 - 天天要聞

每日債市速遞 | 現券延續強勢,國債期貨多品種創新高

//  債市綜述  //1、公開市場操作央行6月25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Wind數據顯示,當日86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凈投放2140億元。(*數據來源:Wind-央行動態PBOC)2、資金面周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大額投放呵護跨季,銀行間資金市場隔夜回購加權利率微降,但跨季的七天期...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天天要聞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夜幕降臨下的湖州美景。屠旭東攝(人民視覺)本次論壇還組織與會嘉賓前往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實地參觀考察。圖為中外嘉賓在余村了解當地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本報記者 孫亞慧攝6月22日,歐美同學會第三屆國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