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是“塵歸塵、土歸土”的道場:物質和能量循環也是投胎賽道

所有的風水寶地必須有三要素:乾淨的流水、有靈的石頭、有內涵的樹。同時,人們口中的風水寶地大部分指向了墓地。除了少數衣冠冢外,像無酒不成席一樣,無逝者的遺體無成墓。三要素對於遺體,到底有什麼意義?僅僅是迷信嗎?

除了極少數沒有接受過初級科學教育的人,所有現代人都知道,頭髮、骨骼和肌肉是遺體的三個主要部分。它們背後的化學物質有碳酸鈣、蛋白質和脂肪等。

如果人的孕育是把各種化學元素和能量組成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體,墓地的目標就是拆解這個靈體。

墓地在本質上是一個“塵歸塵、土歸土”的道場。滋養大樹、依附石頭,靈魂隨流水而去,就實現了全方位、無死角的駕鶴西去。這就是墓地的科學價值,也是逝者的遺願。

大樹、石頭、流水就是逝者的歸宿。如此,風水寶地滋生駕鶴西去,亂墳崗難免出現孤魂野鬼。

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很多石頭的成分也是碳酸鈣。可以把骨頭和石頭等同起來嗎?當然不可以。就像石墨的成分是碳原子金剛石的成分也是碳原子,但二者的性能和價格有着天壤之別。

血肉滋養的骨頭,跟泥土滋養的石頭比起來,哪個性能更好一些呢?有人腿被踢折的故事,沒有石頭被踹碎的事情;骨頭可以被燒成灰,石頭可以變成鵝卵石和石子。

成為露天的石頭,就可以無中間商地直接“吸收天地日月的精華和靈氣”了。

肌肉、脂肪、頭髮等逝者部件的成分基本是碳、氮、磷等元素。這些元素也是很多化肥的成分。

參天大樹、猥瑣的灌木、卑微的小草,也是由這些元素組成。

逝者的部件以化肥的身份投胎到大樹家族,還是水草家族,有講究還區別不小。

有千年古樹,但草木一秋、一歲一枯榮。大樹千年一投胎,小草一年一投。

有個詞叫“風生水起”。那麼,是風生水,還是水生風呢?這個問題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呢”一樣無解。

不論是宜人的微風,還是狂野的颱風,都是一種空氣波。池塘里的水波,大海里的巨浪也是一種波動。兩種波都是能量的傳播。

如果兩種波像“金風玉露一相逢”那樣正向干涉了,就有了風生水起的美妙。

物質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質。逝者體內除了可以被觀測和量化的物質,還有能量(包括暗能量),人們經常稱呼這種能量為靈魂。

波是能量,能量何嘗不是波。逝者體內無法安放的能量搭乘“風生水起”這艘能量游輪,尋找下一個落腳點,也算是一種成全。

墓地的風水是物質循環渠道,也是能量循環路徑。不同的路徑和渠道,對應着不同的命運。草和樹就是兩種不同的命運,河和海也是兩種不同的命運。

墓地里,除了化學元素就是能量波。風水寶地,披上神秘面紗的科學邏輯架構。